APP下载

开头一定要点题吗?

2017-09-06崔益林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短句题记点题

崔益林

最近一段时间,听了不少的作文课,在谈到考场作文时,老师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谈到了“开头点题”的问题,有的老师甚至说:“同学们注意了,为了让考场作文少丢一点分,请你们一定要记得开头点题!”

那么,文章开头一定要点题吗?开头点题,的确是考场作文应遵循的法则之一,但从历年来的考场佳作来看,绝大多数文章并不是开头就点题的,相反,恰恰是那些故意回避文题,甚至故意绕开文题,但又巧妙切题的开头,往往可以得到高分,甚至还可以得到满分。由此可见,开头并不是一定要点题。

下面,笔者以南通市近兩年来的中考满分作文为例,来探究“开头是否一定要点题”这一问题,我们先来看以下几篇满分作文的开头——

1.妈妈:“这么多花,你喜欢哪一朵?”

女儿:“花儿会疼吗?”

——题记

(选自中考满分文《同情》)

2.掬水月在手,弄香花满衣。

——题记

(选自中考满分文《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

3.夜,静,无语。

(选自中考满分文《兴趣》)

4.初夏,微雨。

(选自中考满分文《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

5.我恼怒地合上琴盖。屋外雨霏霏,我踩着一双布鞋,出门。

(选自中考满分文《一次相逢一份暖》)

6.天边,夕霞绮丽,阳光残余的热充斥着浅浅金黄,洒遍初冬的天。

(选自中考满分文《一次相逢一份暖》)

7.我几乎是逃跑着奔出石巷,慌乱中择了绿意盎然的石阶,踏上半满的小舟,心有余悸。

(选自中考满分作文《一次相逢一份暖》)

以上这些文段或题记,都是满分作文的开头。这样的作文开头,点题了吗?没有!离题了吗?读完全文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没有!毋庸置疑,对于这样的开头,几乎所有的阅卷老师都会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甚至是赞不绝口。如果阅卷老师看到这些构思巧妙的开头,那他一定会想:能够写出这样的开头,后文也一定不会差到哪儿去。

这样的开头方式为何能够获得阅卷老师的高度认可?它究竟好在哪里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

一、巧妙的结构——题记形式的合理使用

我们先来看示例1,这一开头是以题记的结构形式呈现的。文章以“同情”为题,那么开头是不是应该围绕“同情”来写的呢?我们可根据文章内容来分析,文章写了一段母女的对话,母亲看到花园里有那么多好看的花,所以想摘一朵花送给爱花的女儿,但是女儿的回答,看似答非所问,实则暗含了“同情”这一主旨。可以说,这简短的母女对话,没有一个字跟题目有关,却又较好地反映了女儿对花儿的同情,尽管这种同情是朴素的,但是确实是发自内心的,也很好地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所以,在写作考场作文时,我们可以巧妙地设置题记,这样既引领了全文,又能暗切文章主旨,从而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

我们不妨再举一个例子,一个考生在写作以“选择”为话题的文章时,巧妙地运用了这样一个题记: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题记

(选自中考模拟考试满分作文《选择》)

这一题记,本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里的句子,她借此表达出了自己对故乡的浓郁思念之情。然而,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选择”,题记的内容与“选择”看似没有什么联系,这么写是不是离题了呢?

其实不然,考生写的是考试前填报志愿的经历,当时,他正为第一志愿是填报市重点高中还是填报国际学校而纠结。就是这样的问题,让一个“学霸”级别的考生举棋不定,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考生最后还是决定要报考市重点高中……

看了文章简介,你还会觉得题记与文题没有关系吗?就是这样的题记,让阅卷老师在未阅读正文之前就感受到了考生情感的张力。再加上正文不仅立意深刻,而且颇有文采,让阅卷老师感受到了考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语言修养。如此,文章自然就能获得满分。

二、多变的句式——骈散句子的灵活运用

无论是平时的作文,还是考场作文,有的同学常常喜欢在文章的开头使用很长的陈述句,这样的开头会使文章的语言显得单调、呆板、沉闷。你说,这样的开头形式能够引起阅卷老师的共鸣吗?

针对这一情况,示例3、示例4、示例5的开头方式会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不妨在文章的开头使用短句,这样就能使文章开头的句式灵动起来,语言也会变得生动、流畅,从而达到了单刀直入的效果。

所谓短句,就是能表达完整意思的简短句子,其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短句有时就只有一两个字或是一两个短语,其往往有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等特点。采用短句,能给人以简洁的美感,让阅卷老师阅读起来也不吃力,何乐而不为呢?

我国元代的乔梦符把好的文章开头比作“凤头”,形象地说明了文章开头的两个要点,那就是短小、精美。之所以要“短小”,就是便于切入中心,体现主旨;之所以要“精美”,就是能够吸引读者。

我们一起来看示例5,开头使用了短句,甚为巧妙的是,结尾也使用了短句:“轻合琴盖。雨初停。撷一抹殷红,甜笑。”这样前后照应,不仅文脉清晰、结构紧凑,而且还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你看,这样的短句不仅简洁、明快,富有音乐美,而且还巧妙地将“相逢”与“暖”联系在了一起,你说这样的开头点题了吗?

然而恰恰就是这样看上去与文题没有关系的短句,成了阅卷老师眼里的亮点,因为每一个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开头,都会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考生这样写的用意何在?一旦阅卷老师有了这样的思考,那么该文距离高分就不远了。

当然,除了短句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整句。比如2016年盐城市中考满分作文“我的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开头是这样写的:

(我)在这国粹的波涛中寻觅着历史的烙印:是卢俊义法场上对“义”的声声断喝,是谭嗣同面对屠刀巍然不惧的句句严词,还是杨涟在牢狱中泣血写下的“大笑还大笑……何有于我哉”?

这一开头提及“语文实践活动”了吗?没有!是在写“语文实践活动”吗?肯定是!

就是因为这样的整句,一唱三叹,反复回环,一步紧跟一步,不仅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而且将语义推向深处,将情感推向高处。你说,这样的开头形式,能不为作文增色、加分吗?

三、描写的手法——绕开文题的铺垫渲染

我们来看示例6,这一开头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方法,考生着力描写了初冬天气的微寒,那么考生为什么要描写初冬的景物呢?很显然,考生是有意而为之,因为只要加以思考,我们就会知道,考生是想通過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为下文的内容作铺垫。

所以示例6开头的景物描写,不仅起到了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为下文写阳光下的“相逢”,以及“相逢”后的“暖”作铺垫。你说,这样的开头,是不是比直接点题的开头更有韵味?

有一篇关于“《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的文章,开头有这么一段话:“抛开这些吸引人的因素不谈,我看到的所有的优秀导语中,许多都含有一个共同特质——神秘。第一段首先抛给读者一个悬而未解的问题,迫使读者到后面的段落中去寻找答案。”

文章开头使用优美的景物描写,能够给读者留下神秘的感觉。而产生这种神秘的感觉之后,读者往往又会产生“这段文字在文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我倒要往下看个究竟……”的阅读欲望,一旦读者有了这种急于往下看的欲望,就不愁文章得不到高分了。

我们再来看示例7,考生在文章的开头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阅卷老师不禁会想:这位考生如此开头,有什么用意?

我们不妨再来分析一下,这个开头中有两个重要的词语,一个是“逃跑”,一个是“心有余悸”,为什么会“逃跑”呢?很显然,这个地方不适合考生,所以他要“逃跑”,这就有了“相逢”,可见考生构思巧妙。那么,又为什么会“心有余悸”呢?很显然,文中的场景,让考生感到恐惧,因而“心生余悸”,这又为下文写“暖”作了铺垫。

这样的开头,虽然没有直接点题,但是留下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悬念,让读者不禁要跟着文章一同去寻找温暖。

当然,文章开头的方式很多,巧设悬念只是其中的一种,至于这一种方法是否适用,那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既然这种开头的方式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尤其是能够引起阅卷老师的关注,那么我们不妨在习作中多加练习。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同学们要大胆地去尝试。一旦训练多了,在考试中也就能自然而然地使用起来了。

猜你喜欢

短句题记点题
元 楷书察罕装像题记、祝天装像题记原石
短句,让表达更丰富
张釜隶书《药洲九曜石题记》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短句—副词+谓语
短句—谓语+宾语
咬定青山不放松——谈高中议论文点题策略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
中考作文点题技巧“一点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