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通海陆空:重庆内陆开放新脉动
2017-09-06唐余方
唐余方
2017年8月,俄罗斯首都莫斯科。
在透着丝丝凉意的莫斯科街头,随处可见重庆力帆汽车集团开设的4S店。
4S店内人潮涌动的状况,让远在万里之外的力帆员工感到自豪——他们在重庆生产的汽车,如今已成为俄罗斯最为畅销的中国汽车。
“中欧班列(渝新欧)为贸易往来提供了便捷的物流通道,力帆汽车在海外销售的大幅增长,很大程度上借力了这条快速通道。”力帆汽车相关负责人说。
以前,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点认为,按照“国外—沿海—内地”的开放法则,距离海岸线遥远的内陆地区不具备对外开放的先天优势,因此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往往也处在末端。
然而,在“重庆造”汽车驰骋于俄罗斯的引擎轰鸣声中,这个法则正在被中国内陆直辖市重庆一点点改写……
横贯欧亚
力帆所搭乘的中欧班列(渝新欧),正是重庆推动内陆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一大标志。
2017年上半年,中欧班列(渝新欧)共开行310班,同比增长90%,稳居中欧班列中货运量最大、开行频率最高且运行最为稳定的班列。
而换作以前,翻开地图,你一眼就能发现重庆在对外开放方面曾经的劣势——深居内陆腹地的重庆,距出海口和边境线的距离均为2000多公里。以前,重庆的产品要么向东、向南经沿海地区出口,耗费时间太长;要么通过空运,成本极高。
力帆汽车最初在俄罗斯建立生产基地时,横贯欧亚的中欧班列(渝新欧)尚未诞生。力帆汽车的零部件要想运达俄罗斯,就得绕一大圈:经重庆—上海—马六甲海峡—黑海长途辗转,全程耗时约55天。但随着中欧班列(渝新欧)的开通和运能的不断拓展,55天被缩减至15天以内。
现在,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力帆汽车已经在俄罗斯铺设销售、维修网点140余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布局。
而力帆汽车只是重庆企业借道中欧班列(渝新欧)走向海外市场的一个缩影。
和力帆汽车一样,不少重庆企业正通过中欧班列(渝新欧)布局海外市场。重庆机电集团在中欧班列(渝新欧)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置了办事机构,建立了营销网络;大龙网依托跨境电商,使得3万多家企业成为大龙网的“渠道通”会员,超过5000家企业的货物已成功在海外销售。
通江达海
2017年7月28日,万州新田港。
在火辣的日头下,工程机械正在紧张作业。岸上,挖掘机、推土机在施工现场来回穿梭,吊车在江边不停转运,工人们正在绑钢筋、装模板、搭跳板……一场“港口建设大攻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此时的新田港,已经进入了建设的最后冲刺阶段。
“目前,新田港一期建设的5个泊位中,1、2号泊位平台已完工,正在安装装卸设备,今年10月底前,1、2号5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将开港投用。”新田港项目部相关负责人说。
万州新田港是重庆四大枢纽港、重庆九大铁公水联运枢纽港口之一,也是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最大的集装箱集散中心。
建成后,新田港将拥有5000吨级散货泊位8个,集装箱泊位10个,每年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可达3000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可达150万标箱,并具备铁路、公路、水运联运条件。新田港的建成,将增强三峡库区在西部地区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成为川东北、鄂西、陕南等西部地区通江达海的重要集并港。
自古以来,长江都是重庆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大格局的过程中,港口航运同样是重庆推动对内对外开放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就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果园港时所说:“这里大有希望。”
目前,像新田港这样的新兴大港,在重庆还有主城果园港、江津珞璜港、涪陵龙头港等。按照“港口、物流、产业”三结合的港口布局原则,重庆正在着力打造“1+3+9”港口群,积极拓展内河航运能力,努力使长江黄金水道生出“黄金”。
腾飞之翼
2017年7月20日,重庆机场东航站区及第三跑道建设工程正式通过行业验收,具备民航机场运行条件。
一个月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A航站楼正式启用。
在这个夏天,重庆市民最关心的大事之一,便是T3A航站楼的投用情况。面积53万平方米的T3A航站楼,是现有T1、T2A、T2B航站楼面积之和的2.5倍。未来,它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10万噸和37.3万架次飞机起降。
从高空俯视,这个平面呈H型环抱布局的航站楼格外惹眼。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流、物资,正是以这里为中心进行集聚和疏散。
航空是快速通达世界的一座空中“桥梁”。如果说修建3公里的公路只能通达一个村,那么修建3公里的机场跑道,却能够通向全世界。
作为重庆对外开放平台体系里的航空枢纽口岸,江北机场T3A航站楼的正式启用,将大大提高江北国际机场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而T3A航站楼的启用,仅仅是重庆日益丰满的开放之“翼”上一片关键的羽毛。
为提升航空辐射和集散能力,重庆正在积极构建“一大四小”的航空场站大格局——以江北机场作为联通国内外的航空主阵地,以万州、黔江、巫山、武隆等四个支线机场为支撑。
目前,万州机场和黔江机场已完成扩建,巫山、武隆机场正在加紧建设。
保驾护航
2017年7月18日凌晨3点,一群来自美国的活鲨鱼,抵达重庆江北国际机场。
此次来渝,这些重达400公斤的海洋巨兽将“入住”重庆汉海海洋公园。
按照以往的报关、报检流程,这些鲨鱼通过整个报关程序,至少要耗到下午。
而这次,江北机场实行了“7×24小时”通关政策——这批活鲨鱼落地就开始接受例行检查,3个小时便完成了所有报关入境手续。
如此快捷的通关,赢得了该业务承担方、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负责人的连声称赞。
从2017年7月开始,重庆已经全面融入全国通关一体化,实现“全国海关如同一关”,有力提升了通关便利化水平。
接下来,重庆还将提升口岸通关效率,实现“7×24小时”通关全覆盖,进一步推动重庆实现铁、公、水、空全面开放。
不仅仅是“7×24小时”,从铁公水空管理单位,到主要开放通道途经区县,从外贸工商行政主管部门,到内陆开放基层一线的行政审批站点……对重庆而言,通过政务服务和政策措施为内陆开放“护航”,已经成为全市各相关区县和部门的一种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