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民营企业转型路径综述

2017-09-06陈祺煜夏敏俞静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转型

陈祺煜+夏敏+俞静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民营企业在其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随着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竞争中淘汰,我国的民营企业亟待转型。本文将以民营企业转型路径选择为核心,对其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转型;路径

0 引言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发展迅猛,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过程,民营企业也逐渐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迅速变化与激烈竞争,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旺盛生命力和发展活力。统计数据也显示,在对中国GDP总量的贡献率上,民营经济已经超过60%,说明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比利润增幅,民营大企业呈现出了与国有大企业完全相反的增长趋势。

但在发展过程中,李锐(2013)认为民营企业会面对四大问题:一是企业成本不断增加,二是技术创新力量薄弱,三是融资渠道狭窄且费用高、门槛高,四是央企、国企与民企间的市场地位不平等。从内部环境的角度看,企业决策者面临着组织制度转换、技术创新、权力交接、人才匹配、文化建设等如何同步发展的难题(买生,肖永根,2016);从外部环境的角度看,由于国家调控、经济发展速度下行、产业转移等因素,原有的劳动力优势和市场空间不复存在,多种因素如变化的市场空间和人口结构、有限的资源、不可预测的市场环境等都对民营企业的发展产生限制(施炜,2016)。

融资难、创新弱、缺人才、轻管理等一系列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是降低民营企业竞争力的要素,也是转型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消费者对于产品多快好省的要求又对民营企业的生产能力、反应速度、质量保证、成本控制等提出了更高要求。王蕊(2010)认为,首先,在我国落后的传统体制下,家族制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其次,大多数民营企业缺乏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和自己的特色品牌,危机意识薄弱,在剧烈波动的市场环境激烈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最后,当前产业价值链末端的民营企业的数量占了大部分,这就很容易丧失话语权而受制于人。可以说,民营企业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在面临原有产业成长空间不足的现状时,适时选择进行转型非常明智。

1 转型路径

1.1 企业家精神转型

刘焕蕊(2016)认为企业家自身的转型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首要路径,即以具有内生能力的“创新型企业家”取代原先的“制度型企业家”。企业家要减少对政府宏观政策的依赖性,提高产品创新能力,有效地进行市场价值创造。在接班人即第二代企业家的培养上,也要进行正确引导,提高他们经营管理现代企业的能力。

对于影响因素,新常态下,政府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和宏观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企业家的创新决策和企业的创新活力。

1.2 治理机制转型

李培林(2010)提出治理机制转型可以通过建立开放式的企业文化,实现从“任人唯亲”向 “任人唯贤”、从 “重信任”向“重契约”文化理念的转变,通过股权的多元化、部分控制权的转移、聘请非家族的职业经理人等一系列措施。李锐(2013)也同意引入职业经理人来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并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秦昌才(2004)认为,公司创建治理机制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制度环境,公司治理模式应与其特定环境相适应。同样地,不同的企业有着自己的路径依赖,需要根据自己企业的文化、发展方向和人们的习惯方式,来寻找对其最合适、最有效的治理机制,即最优治理机制随约束条件不同而发生改变。

公司治理结构的转型优化有以下优点:首先,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王常柏,2007);其次,对公司效率、公司业绩、R&D支出、技术创新和竞争力等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协调货币及人力资本的中心环节,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孙春燕,2003)。

1.3 管理模式转型

郭成刚 (2002)认为,管理模式是将一种或一套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工具反复运用于企业,使企业在运行过程中自觉加以遵守的管理规则体系。在初创期,民营企业的管理模式普遍是所有权和管理决策权高度集中的模式,然后转向家长集权式的家族管理模式,也就是目前大部分家族制民营企业所采取的模式。经过演化,企业的高级管理模式阶段是有自己明晰的产权、完整的职能部门,形成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

关于实施管理模式转型的方法,在观念上,企业主需突破狭隘家庭观的限制,让渡企业的部分控制权给其他企业以引入外来资金,谋求进一步发展;在文化上,对重要的领导岗位,企业内应敢于且积极提拔富有才能的非家族成员员工,同时形成一种有利于充分挖掘员工潜能、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文化氛围,这样才能吸引并留住人才,实现企业的发展扩大(艾丽,贺伟,2010)。

1.4 發展战略转型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发展战略也代表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而与动态环境相适应是该战略的生命力。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企业的既有发展战略不可能对此持续适应,因此企业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甚至需要对战略进行变革性调整,也就是战略转型(黄建康,徐礼伯,2014)。他们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来保证战略转型:首先,注重现有知识、经验、能力等无形资源的积累;其次,坚持渐进转型,不求速度;再次,关注战略与环境的适应性,进行持续性转型;最后,直面危机,从被动适应性转型转向主动创造性转型。

在战略评价方面,王玉燕等(2014)提出应突出强调6个要素目标,包括提升经济效益、追求技术创新、打造质量品牌、实行结构优化、达成智能化率、注重绿色驱动,以其为导向,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1.5 技术创新转型

技术创新在企业转型升级中也起到关键作用。研究指出,企业应当集中精力突破制约自身升级的核心技术,建立健全相关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技术水平跃升至价值链高端位置。王蕊(2010)提议在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把创新放在首要地位,优化升级产品结构。王景峰(2016)也认同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放在企业战略的高度,加强与高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合作,合力开发新技术与新产品。

在企业方面,实现转型升级和自主创新的路径之一便是由简单的委托代工制造 (OEM) 到研发设计(ODM),并最终建立自主品牌 (OBM)(毛蕴诗,张伟涛,魏姝羽,2015)。为了获得能够实施技术创新的人力资本,企业可以在同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合作中进行选拔培养(贾宪洲,谢冬梅,2017)。

在政府方面,也可以用增加创新资金支持、加大对技术创新的税费优惠力度、促进 民营企业与科研机构技术合作、加强对申请技术创新的项目支持、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等来为企业技术创新保驾护航。刘治兰(2014)建议政府也可采取以下三个措施:第一,针对核心行业和关键领域的自主创新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逐步提高驾驭创新驱动的水平与能力;第二,从个人、企业和国家三个层面健全激励机制,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内生动力;第三,加速市场体系建设,夯实企业技术创新基础。

1.6 产业转型

梁左莉(2002)认为产业转型是基于产业演化的供求因素,变动产出结构、调整技术结构和优化产业组织。蒋兴明(2014)认为产业转型升级是由产业链转型升级、价值链转型升级、创新链转型升级、生产要素组合转型升级所形成的有机整体,研发、品牌、标准、市场、政府是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

企业进行产业转型首先需要调整自身结构,其次要进行改变原有制度和机制,最后则是观念的转变,它是一个层次分明的过程(启东,2001)。同时,胡玉霞(2007)提出了六点建议:1.明确产业发展导向,政府需要加强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作,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服务;2.扶持重点产业且将产业集群发展,追求工业产业结构的多元化;3.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力抓技术结构的调整,尝试走品牌授权战略;4.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其进行鼓励和引导,鼓励支持发展服务业;5.对融资服务体系进行完善以提高民营企业的资本借贷能力;6.为人员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2 结束语

本文研究了我国民营企业转型路径,为更进一步研究转型企业知识转移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然而,鉴于企业转型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且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研究的主要是转型的必要性和路径的选择,没有进一步对衡量体系、成功与否和评价标准等进行研究,因此,本研究结论存在一定局限性,对以上因素还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完善和证实。

参考文献

[1] 李锐.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及建议[J].亚太经济,2013(4):106-110.

[2] 才國伟,邵志浩,刘剑雄.组织管理结构、政府公共服务与民营企业转型升级[J].财贸经济,2015(4):46-59.

[3] 罗能生.中国民营企业现代转型的多位思考——转型、创新与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J].求是学刊,2008,35(5):53-58.

[4] 王玉燕,林汉川,吕臣.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战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15):123-127.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转型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安凯转型生意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沣芝转型记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