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转民,看这只“大象”如何华丽转身

2017-09-06武爽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7年8期
关键词:军转民军品重工

武爽

这座全球最大的吸管生产工厂坐落于中国的六朝古都——中国南京。走近这座大工厂,你会发现整个厂区的颜色是带着神秘的砖红色,醒目却不耀眼,很怀旧、很复古、很中国、很特色,和这家工厂的背景很符合——这是一家军转民企业,隶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二四研究所。

提到体型庞大的军工国企——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如果你以为他们只生产航空母舰这种高大上的军工产品,那你就太OUT了!

早在本世纪初,中船重工就已经很接“地气”了。1999年,中船重工第七二四研究所研发国内第一条饮料吸管自动化生产线,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獎。

2012年中船重工第七二四研究所下属中船重工·鹏力塑造的吸管产量超过300亿支,占据了全球高端吸管1/5的市场。如今,已是全球产量最大、产品种类最全的吸管生产企业。

航空母舰、塑料吸管两种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产品来自同一家军工国企,在军转民的过程中,又取得了如此傲人的成就,其跨界的原因和发展历程的确令人匪夷所思。

探寻摸索,只为生存

“企业跨界最初就是为了生存,为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七二四所前所长周希辰直言不讳地说,“追朔到20年前的七二四所,军品任务减少,员工待遇不好,几个技术骨干接连带着技术跳槽或‘下海。为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七二四所开始到民品市场上寻找机会。”

凭借军工技术优势,七二四所最先拿到的订单是家电生产线。“空调、冰箱、洗衣机……各种家电生产线我们都造过。”周希辰说。

由家电生产线树起的良好声誉引来了一家台湾企业的关注。“当时中国还没有能力制造吸管生产设备。国外企业对我们搞技术封锁,设备卖得很贵。这家台湾企业就找到我们,问我们能不能自主研制一套吸管生产设备。”周希辰说。

经过一段艰苦的技术攻关过程,七二四所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套吸管生产设备。为适应市场发展,七二四所又从研发生产吸管设备,发展到直接生产吸管,并成立了中船重工·鹏力塑造,其间员工质疑声不断,“咱们可是搞高精尖技术的,而且不是一般的高精尖,那都是最前沿的国防技术。吸管这么没技术含量的东西,是小作坊、个体户才做的营生,造大船的去造吸管,说出来不怕人笑话?”“科研院所搞科研才是本分,造设备还能算是技术产业化,造吸管简直就是不务正业!”“咱们既没有规模化生产经验,也没有市场营销经验,能赚到钱吗?”……

周希辰说:“和平年代军品订单有限,必须做跨界,寻找可持续发展路径。但跨界要想成功,绝不能像无头苍蝇似的乱撞,一定要经过充分地调研论证,有利润空间、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去尝试。”

据周希辰介绍,最终下定决心生产吸管,主要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吸管产业市场潜力巨大。2000年的市场调研结果显示,吸管设备生产企业平均年销售额约为300万~500万元,预计之后几年最多也就3000万元,而吸管的市场容量当年就有5000万元,预计每年还会有30%~50%的增幅。二是已经掌握制造吸管生产设备的核心技术,生产吸管有技术优势。另外,在进行售后服务时近距离接触了不少吸管企业,对规模生产的管理方式也算有一些了解。

前七二四所副所长、鹏力塑造总经理吴兴旺说:“‘跨界之初,最难过的一关是市场营销,计划经济的军品和家电、吸管设备都是客户主动找上门。吸管是完全市场竞争行业。”

为了拿到订单,吴兴旺曾亲自带队,两个月时间里,几乎走遍了所有叫得上名字的乳品生产企业。然而,陌生拜访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鹏力塑造副总经理李进清楚记得,他签下的第一笔吸管订单只有4000元:“当时心里可不是滋味了,之前做军品,一台设备就能卖上百万元,现在费了半天劲儿,才拿到个4000元的订单。”

“但我们并没有气馁,想了不少办法‘讨好客户。积极与客户建立联系,谈不成合同的就以加强沟通为主。日子久了,客户开始相信我们的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销售额就慢慢上来了。”吴兴旺说。

猜你喜欢

军转民军品重工
山金重工有限公司
互联网的产生对技术军转民的启示
军工企业军品单机配套立项风险评价浅析军品
某横向军品项目快速集成研制的创新实践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军转民项目运作风险与强化风险管理的策略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要增强“军转民产品”的品牌意识
第四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军转民大赛专家研讨会暨赛程说明会在多地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