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月如蛾眉

2017-09-06孙正凡

科学Fans 2017年8期
关键词:国乐历法天文学

孙正凡

新月如钩,既是美妙的星空画面,也是新生和希望的象征。

是“蛾眉”不是“娥眉”

每月月初的几天,太阳从西方地平线沉下去之后,在西方低空可以看到一弯新月。白居易曾在《暮江吟》中用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来描绘这一弯赢得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新月。新生的月牙标志着经历了几天看不见月亮的日子之后,月亮又重新回到了天空,照亮夜晚回家的路。民国时期,徐志摩、胡适等人发起的文学团体“新月社”,其名字就是取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两个文明古国的新文化人,都以“新月”作为纽带而联系到了一起。

新月又称为“蛾眉月”,请同学们注意啦,这里是“蛾”,而不是“娥”,更不是“峨”,因为这里的“蛾眉”指的是古人常见的蚕蛾细长的触须状。唐代有“蛾眉妆”,女子把眉毛画成蚕蛾触须的样子①,可见蚕桑文化的影响。唐人有诗描写这种蛾眉妆的流行,爱美之心古今皆同,由此看来,至少在唐人眼中,这样的蛾眉是好看的:

京兆眉

唐·刘方平

新作蛾眉样,谁将月里同。

有来凡几日,相效满城中。

这首《京兆眉》是写“蛾眉”如新月,其实这也是诗词中描写新月常见的意象,如今我们更是把“蛾眉月”作为了天文学的专用名词。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关于新月的描写,有些甚至直接以“新月”为题。

新月

唐·方干

入夜天西见,蛾眉冷素光。

潭鱼惊钓落,云雁怯弓张。

隐隐临珠箔,微微上粉墙。

更怜三五夕,仙桂满轮芳。

唐朝诗人方干(也写作“方乾”)这首诗非常有意思,处处写“新月”但全诗中不见“新月”二字,这种体裁被称为“隐题诗”。“入夜天西见”,写出了时间和方位,“蛾眉冷素光”写出了形状和感觉;三四句用“潭鱼”和“云雁”的角度去看新月,则变成鱼钩和弓,让人想起了“惊弓之鸟”;五六句的视角又回到了居室之内,隔着珠帘和粉墙去看新月,描写新月总是出现在低空;最后则想象到了十五月圆之夜,景象又将大不相同。诗人对月亮的时间、方位、高度、亮度、形状、变化的详尽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新月的喜爱溢于言表。

唐代的“拜新月”习俗

唐代的人们不仅仅画“蛾眉妆”,而且还有“拜月”习俗。拜月习俗由来已久,●《通典》记载:“王者父天而母地,兄日而姊月,故常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帝王视月亮为姐姐,在秋分这天到西郊拜月。唐代的“拜新月”习俗则遍及宫廷贵族和民间,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月中仙子嫦娥是女子,月下老人则主管人间婚姻,因此女子拜月,对月倾诉心事正是理所当然。

拜新月

唐·李端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一位女子见到新月在天,下阶深拜,对月倾诉,旁人听不到她在说什么,只能看到裙带飘起。

幼女词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施肩吾这首诗描写他六岁的小女儿,虽然还很懵懂,可已经学会了拜新月。由此可见拜月习俗已经深入人心了。

这“新月”不是那“新月”

月相变化是历法的重要元素,一个周期就是一个(阴历)月。我们可以想见,最初各民族都曾把能够看到这一弯新月的日子作为一个月的开始。这个习俗至今仍保留在伊斯兰教历、希伯来历、印度历和佛历中,这些历法要确认在当地能够看到新月出现才开始新的一个月。更有意思的是,在这样的历法中,新的一天也是从黄昏日落开始的。

在中国夏历中,一个月是从“朔日”开始的。所谓“朔”,即日月相合(合的意思不是重合,而是两者位置最为接近),即月亮正好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实际上此时月球黑暗面朝向地球,我们是看不到月亮的;如果碰巧三者成一条直线,就会发生日食。“朔”这个时刻所在的那一天,就是这个月的“朔日”,即“初一”。因此在传统历法中,日食是否发生在“朔日”,就成为检验历法是否准确的方法。如果不是,那就意味着历法计算不准确,需要加以改进了。

在现代天文学中,我们把“朔”这个时刻的月亮(黑月亮)称为“新月”(new moon)②,在日常用语中看得见的“新月”则称为“蛾眉月”(crescent moon)。取“朔”为天文“新月”的好处是,这个时刻是可以精确计算出来的。与此相比,看得见的最早“新月”不仅对不同地点来说出现的时间不同,即使对同一地点每个月出现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中国传统上中央王朝可以提前计算出来下一年的日期,并把“皇历”颁发给各地和周边各国。

传统政治里的“正朔”

在中国传统政治上,各地诸侯、周边属国接受“皇历”不仅仅是使用这一部历法,更重要的是臣服中央政权的标志,即“奉正朔”。正是一年之始,朔是一月之始,正朔就是正月初一,新年元旦,代指政治上的正统。

白居易在《新乐府·骠国乐》中记下了缅甸的骠国王子来朝贡的事件,诗中写道“骠国乐,骠国乐,出自大海西南角。雍羌之子舒难陀,来献南音奉正朔。”又比如“皇帝三年颁正朔,使君万里向交州”(元代宋沂《送傅与砺佐使安南》),“天王颁正朔,藩国荷恩荣”(明代王汝玉《送通政寺丞章有常使朝鲜》)则是中原政权派使节出使属国的记录。

从看得见的新月(蛾眉月)到看不見的新月(朔),是天文学上的进步;从“正朔”到“奉正朔”,则是以上天的权威号令天下。“新月”在中国天文学里的角色,可着实不简单呢。

猜你喜欢

国乐历法天文学
江苏常州市歌舞剧院—国乐现场《听见·大运河》
遨游天地话历法 穿越时空访古台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从走马楼西汉简歧异干支谈汉初历法混用问题
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四大发现
圣斗士与古代天文学
现代天文学之传奇
On Musical Forms —— One of Presentation of the Social Ideology〔*〕
历法术语“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词义及相关考索
《回回历法》交食精度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