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疑心生暗鬼

2017-09-06善行无迹

科学Fans 2017年8期
关键词:恐怖片杏仁核皮层

善行无迹

刚领略完上期《清凉一“吓”——暑期纳凉特辑》的小伙伴们有没有在大夏天里打一个冷激灵?如果不过瘾不要紧,毕竟文章中呈现的只是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现实生活往往比文章来得更精彩。当然了,如果你还想在夏日继续体验清凉,欢迎品尝我们的“暑期纳凉甜点”——恐怖片中的小伎俩。

恐怖片作为一大类型片,往往包括鬼片、僵尸片、惊悚片等类别。简而言之,只要是通过营造危险氛围,在感官和心理上以惊吓为目的的影片都属于这一类。对于这类重口味的影片,有些人避之不及,也有不少人趋之若鹜。有人说看恐怖片虽然刺激但很过瘾,特别是在炎炎夏日还有祛暑降温的功效。作为无神论者,我们相信世界上并无鬼神的存在,然而恐怖片却能够成功地放大我们心中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勾出心中的“暗鬼”。而一部优秀的恐怖片,并不是简单地靠惊吓就及格了,需要巧妙调动我们的各种感官,满足我们的心理需求,激活相应的大脑区域。

恐惧——进化中的保守力量

心理学家将恐惧视为几种基本情绪(比如喜悦、愤怒、悲伤、惊奇等)中的一种,而生理学家却想要更进一步揭示恐惧的生理机制和背后的意义。

恐惧这个概念和味觉中的辣倒是有几分相通之处。我们知道五味中的酸、甜、苦、咸激活味蕾上的味觉感受器,而辣味其实激活的是痛觉和热觉这两种通道, 因此辣味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伤害性刺激。同样,恐惧情绪也是对危险性刺激的一种反应。达尔文(Darwin)早在他的著作《人和动物的面部表情》(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 )中,就指出面孔表达的情绪并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而是进化的产物。正因为动物和人能够感知并表达恐惧情绪,才能够避开潜在的威胁,在进化中得以幸存。

从20个世纪中期开始,科学家就对恐惧的相关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LeDoux实验室的研究最早发现小鼠的大脑杏仁核在恐惧条件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大量基于动物和人的研究发现大脑中的杏仁核(Amygdala)和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的其他结构(如脑岛、上丘)在恐惧信息的加工中至关重要。杏仁核损伤的动物不能感知恐惧信息并做出正确反应。杏仁核损伤的人不仅失去辨认面部表情的能力,而且不能恰当表达喜怒哀乐这些情绪。Straube和Kinreich等人的脑成像研究也发现在人们观看恐怖影片的时候,杏仁核以及和恐惧信息加工相关的脑区被显著地激活。可见让观众体验到那种紧张刺激的感觉的关键,就是让我们的大脑“感受”到影片傳递的危险信号。

一惊一乍的艺术表现

一部好的恐怖片如何能够吓到观众,基本原则莫过于出其不意,趁人不备。如果故事的发展都在观众们的意料之内,那恐怖片也就沦为催眠曲了。很多恐怖片经常用突如其来的影像或者声音给观众一个感官刺激。别看影片的这种处理方式简单粗暴,仿佛毫无技术含量,但这种初级的桥段确实吓到了不少没有经验的观众。即便在很多优秀的恐怖片中,仍然巧妙地利用了影像和声音来达到出其不意的吓人的效果。

这样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往往有着重要的意义。脑成像研究发现,当给人类被试呈现包含不同情绪信息的图片时,呈现时间越短杏仁核的活动性反而越强,而呈现时间越长活动性减弱。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身上,在低等动物身上同样存在。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大脑进化出了两条信息通道,一条经由大脑皮层的通路(Cortical pathway)主要处理外界刺激的大部分信息(包括颜色、空间频率、形状),这条通路虽然处理信息精细但是速度较慢;而皮层下的通路(Subcortical pathway)只能处理信息中十分粗糙的一部分(比如轮廓和运动方向),但是处理速度较快。因此,当碰到突然出现的潜在危险信号时,我们的大脑会优先使用皮层下通路对信息进行粗加工,掌握外界危险信号的一个大致情况,以便于我们能够迅速地做出反应。

大家在生活中一定有这样的体会,比如当汽车飞驰而来时,我们会“下意识”地跳到一旁。这个“下意识”的举动说明一些危急情况下的反应是发自本能,并不需要我们主观思考一下。换句话说,当时间充裕时,皮层上通路就三思而后行;而当情况紧急时,皮层下通路就先斩后奏。恐怖影片正是抓住了这个窍门,用突然出现的“鬼影”或者声音给观众的大脑一个短时刺激,让我们“下意识”地做出反应。因此,即使是遍览恐怖片的人,在观看某些带着一惊一乍艺术表现的片子时还是会不由自主地着了道,本能总是难以抗拒的嘛。

恐惧条件化

一部优秀的恐怖片一定还要善于利用各种物品,将生活中平平无奇的物品和令人恐惧的影像建立起联系。比如著名日本恐怖片《午夜凶铃》就是这么干的,每当电影中出现录像带的线索时,就提醒观众恐怖镜头要出现了。影片巧妙地将恐怖感从吓人镜头本身转移到具象的物体上面,这种手法就比前面所讲的通过镜头本身吓人更高明一些。在情绪研究中,我们将这称之为恐惧条件化(Fear conditioning)。条件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巴甫洛夫就是通过条件化将食物和铃声建立起联系,每次摇铃铛狗狗就知道流口水。恐惧条件化也是如此,通过不同的线索将恐惧信息和某些物品建立联系,那么每次呈现物品时就能成功激发观众的情绪。

除了《午夜凶铃》以外,还有很多影片都采取了同样的手法。比如《鬼铃》中的手机铃声,《人形师》里面的人偶,《鬼镜》中随处可见的镜子等等。利用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作为线索,能够使原本虚构的影片更加真实和贴近生活,潜移默化地给观众心理暗示。就像当年看完《午夜凶铃》的小伙伴们,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对电话铃声、电视机心有余悸一样。

结语

友情提醒,鬼神之说本无根据,暗鬼皆由心生。影视作品只是利用了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加以放大具象化。虚幻的东西拍出来给大众看了,满足了看客的猎奇心理,释放了心中的恐惧也就罢了,实在不需要过分在意会导人迷信,扭曲三观。

《午夜凶铃》搭配《最炫民族风》的配乐会如何?恐怖片中有哪些反常规的设计?关于更多的恐怖片小伎俩,我们还会接着讲。

猜你喜欢

恐怖片杏仁核皮层
李晓明、王晓群、吴倩教授团队合作揭示大脑情感重要中枢杏仁核的跨物种保守性和差异
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杏仁核体积变化的临床研究
ACHINESE HORROR STORY
AChinese Horror Story
MRI测量中国健康成人脑杏仁核体积
急性皮层脑梗死的MRI表现及其对川芎嗪注射液用药指征的指导作用研究
简述杏仁核的调控作用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基底节脑梗死和皮层脑梗死血管性认知功能的对比
模拟初级视皮层注意机制的运动对象检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