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撕裂影评成就“大片”(聊天室)
2017-09-06宋海迪
宋海迪
英国人诺兰执导的《敦刻尔克》7月在欧美上映时口碑炸裂,众多国外影评人预测该片将成为明年奥斯卡种子选手。9月1日该片终于登陆中国——截至6日0时收获2.4亿元(人民币,下同)总票房,但1.97亿元的首周末票房收入比起诺兰前作还是弱了点:2014年《星际穿越》首周末票房2.69亿元,2012年《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首周末2.01亿元。
作为拍摄出《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蝙蝠侠》等口碑大片的明星导演,诺兰新作当然得到中国影迷的强烈期待,但当它终于来到中国观众面前时,有人惊讶于宏大场面,有人嫌故事单调;有人被配乐感动,有人却几乎睡着。
《敦刻尔克》采用IMAX摄影机进行实拍——在特效横行的今天,诺兰坚持还原真实的二战场景,减少特效使用。喷火式战机呼啸掠过,上千名群演同场出镜,60多艘舰船严阵以待,绑在机翼上的IMAX摄像机随着战斗机在英吉利海峡上空翻腾俯冲,坠机场景完全实拍……这些都是看点。但对于普通观众来讲,不免会有点失望,甚至觉得无聊。海陆空三条线索交叉叙事结构并无理解难度,但开头30分钟的新鲜劲儿过后,剧情上的弱点便显露出来。这时有人会说,“这可是诺兰的电影,结尾一定会有惊喜!”然后等到片尾才发现:并没有。海陆空真实视角虽刺激,但重复太多也失去新意。角色太多、没有敌军角色露面也被诟病,配乐营造的压抑气氛与《星际穿越》十分相像,长时间用配乐提升紧张感不免有些喧宾夺主,也让观众吐槽“这就是一部彩色默片”。
还有人说,《敦刻尔克》其实是一部“英国主旋律献礼片”。可以理解英美媒体尤其是英媒将《敦刻尔克》捧上天的心情,但法国人肯定不喜欢。法国《世界报》认为影片忽视法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的重要作用,将这一事件展现成单纯的英国历史。法国《解放报》表示,影片有着一流的镜头和视听语言,但感官刺激却令观众失去审视历史的机会。相比之下,德国媒体对《敦刻尔克》好感更强,《明镜》周刊称该片没有像教科书一样介绍历史,而是更侧重展现人性。德国《柏林报》则将该片描述为《拯救大兵瑞恩》之后最成功的二战电影。除德法之外,印度媒体也站了出来。《印度时报》称,电影是好的,但忽视当年印军的作用。
回归片子本身,《敦刻尔克》依然具备世界一流电影制作水平,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