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原茶山里的红梅情
——记南丹县六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红梅

2017-09-06谢青夏莫嘉凌

农家之友 2017年9期
关键词:南丹龙马红梅

本刊记者 谢青夏 特约通讯员 莫嘉凌

高原茶山里的红梅情
——记南丹县六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红梅

本刊记者 谢青夏 特约通讯员 莫嘉凌

南丹,历史上以盛产朱砂(丹)为名,加上地处南方,故名南丹。近代南丹又以出产有色金属闻名全国,因此被称为“矿物学家的天堂”。如今的南丹在对外的礼单上,又多了一张金“茗”片:六龙茶!说起六龙茶,就不得不提起一个人,胡红梅。她用她对茶深深的情意,以及自己的努力,使六龙茶“腾飞”于八桂之外。

从2吨到50吨

南丹县六寨镇龙马群山地处云贵高原南麓,山上长满了茶树,相传,龙马村茶树最早于800年前宋、元莫氏土司时期由龙马先祖自福建武夷山移植而来。 后人给这些茶取名叫“六龙茶”,取意自《易经》中乾卦辞“时乘六龙,以御天”,寓意运行不息。

六龙茶虽有悠久历史,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经济上没凸显出其作用。直到六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胡红梅的到来。

“我原来在家里帮父母打理建材生意,做茶叶是跟茶的缘份吧,这都缘于年青时精力比较旺盛,开茶馆的同学常常请我晚上到茶馆帮忙,一来二去我发现自己就与茶再也分不开了。”

胡红梅清楚地记得,2004年1月1日,公司与南丹县六寨镇人民政府签订承包合同,承包南丹县六寨茶叶加工厂与六龙茶茶园。 刚接手时,公司只能生产绿茶,且每年只产一季茶,当时的茶园约有五百亩,亩产只有21公斤,茶叶产量极低,平均一年茶叶总产量只有2吨,农民种茶的积极性并不高。胡红梅深深知道,没有产量一切梦想无从谈起。

俗话说,从外行转到内行的过程就是一个交学费的过程,胡红梅的经历也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刚接触,连采茶标准都不懂,对原料等级经验不足,因此农民在采茶的时候,只要是看到是嫩一点的、软一点的叶子就采回来,根本没有分级的概念,甚至有些农户为了多获利直接在采茶的编织袋上放上石头。”

这样乱采回来的茶,对杀青就是个考验,因为不同等级的茶叶,杀青温度不一样,如果茶叶不分级,用统一温度去杀青,有些杀过头了,会焦边,而有些杀不够,香味会出不来。

胡红梅意识到分级的重要性后,从第二年开始,就逐步分级收购茶叶,把收购价格拉开,一芽一叶的原料收购价60~70元/斤,一芽两叶30元/斤,一芽三叶7块/斤,这样茶农在采茶时自然不敢马虎对待,积极性也出来了。

“增产提质增效”是胡红梅内心经常默念的“茶园经”。为了提高茶叶产量,胡红梅多次邀请广西茶科所专家以及相关部门领导到茶园指导,专家们给茶园开出的方子是:加强管护+引进新品种,同时她也给自己定下了无公害生态茶园的建设目标。

茶园管理很大程度体现在对虫害的防控治理上。“一般5~6月份是虫害的高发期,在春茶结束后,我们就修剪清园,只要茶树没有嫩芽,虫害就没有了食物来源,这样,病虫害自然就会减少。”一般而言,茶园2~3年会有一次比较大的虫害,要预防这种情况,冬季就需要喷石榴合剂预防。2013年,整个夏季都高温高湿天气,茶园里螨类、小绿叶蝉等虫害频繁发生,最后农业部门利用醋、糖等材料配制了一些虫害喜欢的药物,再结合黄板、灭虫灯灭虫,效果非常好,茶园没受到损失。

2013、2014年,在桂林茶科所科技人员协调和指导下,六龙公司分别引进了碧香早、白毫早这两个国家推广品种。“这两个品种的特点是发芽早,产量高。”

六龙公司在对500亩低产茶园进行改造的同时,完成了无公害和绿色基地认证管理及标准园建设。有了好品种,有了科学的种植方法及全新的管理模式,六龙茶园重新焕发了生机,茶树鲜叶单产提高,茶叶采摘时间由原来的只有春季增加到春夏秋三季,茶园产量更是由原先的年产量2吨,提高到2016年的50吨。

为六龙茶“茗”片烫金

“有了好的鲜叶,就必须生产出上等的好茶,否则就愧对一方土地的恩赐。”胡红梅的想法,被一直关心当地茶叶产业发展的桂林茶科所领导们看在心里,2010年,在桂林茶科所副所长苏孔武率领下,胡红梅及公司的相关技术人员专程前往福建武夷山学艺。

胡红梅早前就了解到:中国最早的红茶生产是从福建武夷山桐木关的小种红茶开始的,这是中国红茶鼻祖。正山小种红茶于1610年流入欧洲。1662年,当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里面就有几箱中国的正山小种红茶。从此,喝红茶迅速成为英国皇室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早期的英国伦敦茶叶市场中,正山小种红茶价格昂贵,唯有豪门富贾方能饮用,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不可缺少的饮料。英国人挚爱红茶,渐渐地把饮用红茶演变成一种高尚华美的红茶文化。

那一次的学习考察对六龙公司产生了深远影响。胡红梅在桐木关跟着老师傅学到了最传统的红茶制作工艺。从福建回来后,她就与师傅一起按照小种红茶的国家标准去制作自己的红茶。

六龙茶园成了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经过反复的试验调整工艺,2011年,胡红梅与厂里的师傅精心制作了一款新产品“金芽红茶”,并获得了中茶杯一等奖,这款金芽红茶的香气和汤色都堪称茶中极品。也标志着胡红梅的制茶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

“当时接到获奖电话,我们都感到非常惊喜。其实,我们每做一批茶叶出来,都会送一些给老顾客品尝,当时老顾客品尝了金芽茶后都认为我们是添加了香精和色素,因为他们认为此茶的香气和汤色非常优秀。”胡红梅回忆当时的获奖经历。

目前该厂最受欢迎的是六龙岩赤红茶,“六龙岩赤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有三种冲泡方法:清饮法、煮饮法、调饮法。”在一冲一泡中,沸腾的水升腾起了一股白色的烟雾,胡红梅一边介绍,一边在泡好的红茶里,加入了炼奶,一下子,奶香四溢,品一口,感觉茶味醇和、入口丝滑,饮后许久仍香气绕舌,余味氤氲。“这就是经典的英伦皇室红茶风味的下午茶,这种风味正是因为我们沿用了正山小种最早出口欧洲时的那种工艺才具有的。”胡红梅向记者介绍道。

进入茶叶行业那么多年,胡红梅不单把南丹的茶叶加工成了名品,而且把喝茶的消费习惯给带动到了一个新高点。当年金芽红茶的获奖以及消费者的反应态度让胡红梅感到给消费者传播正确的茶叶知识非常重要,因此从那时开始,她就经常在茶馆召开茶友会,为茶友们讲解种茶、制茶、品茶的相关知识,让很多人喜欢上了茶文化。“在西方人眼里,茶叶一直是东方神奇的树叶。这与东方人的茶哲学观点很是吻合。东方人认为茶是天地间之灵物,生于明山秀水之间,与青山为伴,以明月、清风、云雾为侣,得天地之精华,而造福于人类。中国人视‘道’为体系完成的思想学说,是宇宙、人生的法则、规律,在中国饮食玩乐等活动中,升华为‘道’的,就只有‘茶道’。茶给人们带来了精致典雅、闲暇舒适的生活氛围,更多爱喝茶的人体验和拥有了那种与世无争、荣辱不惊的生活态度。

与喝茶的人越来越多的是,六龙茶在广西甚至国内的名气越来越大,获奖越来越多,从2001年起,便斩获无数次“中茶杯”“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 、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等荣誉,2014年,六龙茶获得了国家级绿色食品A级认证,同年“六龙”品牌也获得广西著名商标,六寨镇龙马村因此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的荣誉。六龙茶成了河池甚至广西的“金茗片”。

一片金叶万户春

人们都说,六龙茶这张“金茗片”是由一片片金色的叶子做成的,很多茶农通过种植六龙茶,发财致富。在精准扶贫、助农增收方面抒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南丹县六寨镇龙马村播贤屯茶农胡思良多年种植六龙茶,拥有茶园40多亩,可在2004年前,他的种茶年收入不过4000元,在加入龙马茶叶专业合作社后,种茶技术明显提高,一年可收三季茶,茶叶产量逐年提高,尤其是六龙公司又提高了茶青收购价格,仅是卖春茶,低时收入达4万多元或者5万多元,高时收入达9万多元。如果加上夏茶和秋茶,收入就更高了。

而原来是六寨镇龙马村贫困户的罗传凤,早在16年前,胡红梅就鼓励他种植茶树,如今他靠种茶走上了致富路。像胡思良和罗传凤一样靠种茶致富的农户还有很多很多。“茶园成了南丹人的绿色银行,种茶的六寨镇播贤屯、更亮屯村民,5~6年前还是住破旧的瓦房,种茶后,全部盖上了‘茶楼’。”

“截至2016年,六寨镇龙马茶叶专业合作社社员399户,六龙茶茶园种植面积3520亩,产量230吨,产值超2900万元。”

2017年4月,第二届南丹六龙茶文化旅游节开幕,大量本地和外地游客蜂拥至茶园踏青赏茶,拍照,品茶、听山歌,悠悠的茶香,深厚的茶文化,特色的表演,令游客留恋忘返。茶叶,已经不单单成为杯中的饮品,而成为游客们眼中的风景,旅游节的开办,也让茶农深深体会到绿叶变“金叶”的过程与喜悦。

胡红梅感激地说,六龙茶得以在市场上腾飞,与当地政府及各主管部门有密切关系。“南丹县农业局农广校非常关心我们的生产,常派农技人员送教下乡。他们针对茶树种植、肥料施用、病虫害防治、生产培训等紧密结合,经常给我们做培训,对六龙茶产业的发展帮助非常大。印象最深的是2013年1月,六寨镇遭受十多天的大规模寒潮袭击,六龙茶茶园大面积茶地受到霜冻灾害,损失重大。农广校领导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茶叶专家来指导我们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专家们组织茶农摘除或修剪受冻茶芽,为茶树铺上杂草,调整茶类生产结构,为茶树追肥等等,帮助企业顺利度过难关。”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六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经有茶叶种植基地、茶厂、茶馆、直营店、加盟店,是河池市唯一一家集生产、工艺研发、加工、销售及茶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茶业企业,拥有“六龙”“六龙岩赤”两个品牌系列的14款茶产品。

2016年11月,胡红梅参加了广西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第二期培训班,培训期间老师们传授的知识让胡红梅的思路更开阔了。从现代农业经营思路、农产品发展方向、企业与农户的合作模式等等,胡红梅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俗话说:佛能洗心,茶能涤性。胡红梅因为爱喝茶,所以把自己放逐在了茶山上,多年在茶树间穿行,她对茶的理解十分深刻,在一泡一品间,有了很淡然的生活态度:“生活本如未经沏泡的茶叶,干瘪单薄;只有倾注如沸水般滚烫的热情,才能让它饱满丰盈,清香四溢。人生就像一杯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

猜你喜欢

南丹龙马红梅
龙马春风、忠义千秋
“龙马”巡游
大石山区旅游精准扶贫探索
——以南丹发展旅游产业为例
明代南丹土官莫祯的政治智慧初探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Behaviourism i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双生 龙马
我的故事本
角落里的刘小盏
我们去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