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考试也疯狂
2017-09-06王纪卿
◎ 王纪卿
左宗棠考试也疯狂
◎ 王纪卿
15岁那年,左宗棠到湘阴县城参加童子试。考场设在大成殿(孔子庙的主殿),搭了棚子,间隔起来,一名童子独坐一格。常以八股文自夸的左宗棠当然不怵这种考试,果然,他交出的考卷令考官大为赞赏,不仅字写得好,文章也有新意。
左宗棠迈过了应试的第一道门槛,爽不可言,决定继续考下去。第二年,他来到省城长沙府参加府试。交卷后,主考官张锡谦一看,非常喜欢,把左宗棠的考卷往前腾挪。眼看这份考卷就要名列第一了,忽然,张锡谦感到挪不动了。他撞上了从古至今都起着决定作用的潜规则—为了搞平衡,另外的考官们想对名次的排列使用多重标准。他们说,有一名老童生,已经参加了许多届考试,精神可嘉,应该照顾照顾他,把他取作第一名。
发榜的时候,老童生的名字排在第一,左宗棠的名字排在第二。张锡谦心中有愧,特意召见了左宗棠,着实夸奖了他一番,以示勉励。
左宗棠倒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他经过县试和府试两次考试,知道自己成绩不俗,信心倍增,一心想参加省一级的乡试,也就是三年一度的“大比”。
大比仍然要考儒家经典和八股文,左宗棠信心百倍。可是,正当他摩拳擦掌时,他收到了母亲病重的消息,于是决定放弃这次进身之机,回去照顾母亲。不久母亲病逝,左宗棠在家守孝。
就在这段时间里,经世致用的思潮在全国逐步兴起,左宗棠备受新思潮的鼓舞,但功名还是得博取,考试不能荒废。1830年,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第二年,湘水校经堂成立,左宗棠七次参加校经堂的考试,每次都名列第一。
1832年,左宗棠参加乡试。他写了一篇文章,题为《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左宗棠走出考场后,立即凭着记忆将自己考卷上的文章默写了一份送给恩师贺熙龄,请恩师给他估分。贺熙龄一看,立刻感到大事不妙,连连摇头。
左宗棠见老师摇头,急忙请教错在哪里。贺熙龄说:“错不在你。若说有错,就是错在文章写得好。那些考官只看得上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东西,你破了他们的规矩,恐怕没有好果子吃。”果然,阅卷的同考官(明清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阅卷之官)在左宗棠的卷子上批了“欠通顺”三个字,然后将此卷打入“遗卷”堆里。
左宗棠在乡试中落选,已在意料之中,不过,左宗棠还没有背到头。当年适逢道光五十大寿,朝廷特别开设“万寿恩科”,湖南录取的名额可以超过17名。额外录取的六名考生,就由主考官徐法绩从遗卷里面挑选。选中者,另列一张副榜,以示皇恩浩荡。
徐法绩从遗卷里看到左宗棠的考卷时,不由大吃一惊,去找同考官修改批语。同考官很执着,就是不修改。徐法绩面孔一板,压低声音说道:“你可知道,我增选考卷,是奉了皇上的谕旨?”这一招很灵,于是他把左宗棠的试卷发给其他同考官传阅。
有了徐法绩的大力推荐,最后大家一致通过决议:把批语改成“尚通顺”。可徐法绩心里还是不爽,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这份考卷塞进正榜案卷。
卷子塞进去了,到了深夜,徐法绩还是睡不着。他左思右想,最终决定怎么也要把左宗棠取在正榜的第二名或第三名。第二天清晨,他一路小跑来到公事房,去正榜案卷中寻找左宗棠的考卷,打算把批语改成“极通顺”,却发现那份考卷不翼而飞。一问诸位同考官,才知道他们又在搞平衡。原来左宗棠的哥哥已是正榜第一名,左宗棠只能屈居副榜第一名。
编 辑 / 子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