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2017-09-05董锡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董锡明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将结合实例谈谈在培养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数学课本、读题、审题、计算、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反思和敢于质疑、动手实践和操作体验”等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上的做法。

关键词: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 学习习惯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习惯逐步形成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有了良好的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才能获得成功。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学习习惯进行培养。怎样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就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体了解,找疑点,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通过课堂上的集体学习完全掌握新知。在教学实践中,我把预习数学的方法和步骤编成了一个顺口溜:“先读书,划批注;有缺陷,及时补;多用脑,勤动手;试练习,找疑处。持之以恒先预习,学好数学很容易。”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前,我要求学生这样预习:

1.阅读课本第58至59页,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用直线划下来,多读几遍,看看是否理解;把不懂得地方做上标记。

2.按课本上的要求,找一找身边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纸和正方形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记下来。

3.试着回答课本上提出的问题,会了就标上对号,不会就标上问号。

4.第59页的“想象做做”你会吗?请试着做一做。

5.再一次看书,说说这节内容重点学习的什么,想想还有什么疑难之处,记下来。

二、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在数学课中,应使学生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从儿童一入学就应该带领学生逐步学会看懂图、式、文,再引导学生 弄清术语,理解关键词语,引发学生思考。随着学生年龄和抽象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课本内容提出更明确而具 体的要求,让学生养成先阅读后做作业的习惯。 如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阅读能力差,我主要让他们读懂插图,根据图意说出所表示的数量关系。对于中年级学生,则要求他们读懂课本中的说明和例题的要求,明确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对于高年级学生,就进一步要求他们会叙述课本中阐明的算理,会解释课本中的定义﹑法则﹑公式并能举例说明或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读题、审题习惯

读题是审题的前提,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而是缺乏必要的读题、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

例如,教學二年级的一道题目是:学校举行跳绳比赛,小丽跳了50下,小明比小丽少跳了14下。小明跳了多少下?小丽和小明一共跳了多少下?我先让学生自己认真读题,然后用自己的话解释题目中的每一句话的意思,并分析题意。我适当提问、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这道题讲了一件什么事?“小明比小丽少跳了14下”,这句话中的“少”是指谁少,少多少下?那小明跳了多少下,该怎样列式计算呢?……学生就根据我的提问逐步解释了题目中的每一句话。

学生通过读题、审题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可以说是数学教学的核心部分,它在数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数学知识的学习几乎都离不开计算。因此,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1.学生每天坚持练“一式二解三计算”

所谓“一式二解三计算”是指一道文字题,二道解方程,三道计算题。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做,做完后小组成员聚在一起,一起批阅、讨论、指出彼此的优缺点、总结吸取的教训等等。在这一环节,我特别强调学生要大胆交流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认真听别人说。

2.认真书写和计算

解题时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时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学生在作业、练习的书写一定要工整和规范,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除了规范书写,还应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草稿要像正式答案一样,一律写在作业本上,做到草稿不草,竖式排列有序,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书写习惯。

3.认真检查验算

一道题有没有做对,很多学生心中没数,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认真检查验算的好习惯。一道题做完了就完了,加法看成了除法,或者运算的顺序错误,或者把题中的数字看错了都不知道。所以除了要求学生在做题前要认真读题,做题时要准确计算,还更应该要求学生在做完题后进行认真的检查和验算,要力求做到计算无误。

五、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结合三角尺分析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然后引发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鼓励学生想办法加以论证,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论证方法。有的同学动手量出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算出它的内角和。教师鼓励此方法,但同时指出测量难免会有误差。有的同学通过折或撕的方法把三个角拼在一起,惊喜的发现将会组成一个平角。从而确定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这样学生的方法层出不穷,思维的火花在相互碰撞,闪烁,推动每一个学生努力思考、探索创造,享受成功的喜悦。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高效课堂小学数学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探究
试析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
初中英语教学漫谈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