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的家国情怀

2017-09-05郭光文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当兵生产队家国

郭光文

2012年9月4日,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我敬爱的母亲走完了她93年的人生征程。

当我从工作岗位赶回老家时,母亲已在灵堂躺了两天。母亲从来没有向我提过任何个人要求。但到了暮年,她经常重复的话就是,父亲去世时,由于我年纪小,既没有送终,也没有送葬,希望我在其百年时不离身旁。而我也多次现场发誓:要在母亲临终时陪伴身边,并且请她到天堂后转告对父亲的歉意和问候!母亲啊,是您老走得太快,还是儿子回得太慢?!望着已经安卧棺里的母亲,想到自己无法挽回的诺言,我眼泪夺眶而出。此时此刻,除了失声痛哭和跪地叩头之外,还有什么能够表达自己内心的愧疚呢?!

一晃5年过去了,母亲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特别是她那质朴无华的家国情怀令人终生难忘。

1961年,年仅42岁的父亲一病不起,撒手人寰,丢下了母亲和4岁的我以及13岁的大哥与11岁的二哥。从此母亲以单瘦而又坚硬的身躯和粗糙而又灵巧的双手支撑着家这座将倾的“大厦”,用自己的泪水和汗水养育着我们兄弟三人。为了守护这个残破的家,为了把我们兄弟拉扯大,母亲平生东边没有出过县域,西边没有跨过市界,南边没有到过长沙,北边没有去过武汉。长年累月不是在村子里帮助生产队春种秋收,就是在家里操持柴米油盐。

母亲从来没有上过学,斗大的字认不得一石。但她的集体观念和国家意识很强。因为她当年不仅深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而且目睹了国内军阀混战的硝烟炮火,尤其饱尝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深重苦难。无论是冬天烤火还是夏天纳凉,她免不了向我们讲述这方面的故事,教育我们关心集体、热爱祖国。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家包括生活必需品在内的各个方面物资匮乏。生产队分配粮食实行自报公议,母亲每次自报的数量总是要低于同类人家,她说这样就能支持生产队多卖国家购粮和多留集体余粮。那时国家给每个农户发放了《猪蛋禽派购任务手册》,规定每户人家每年低价上交一头生猪、两只鸡和三斤鸡蛋。母亲坚持省吃俭用,年年带头完成任务。记得有一年发鸡瘟,家里空了笼。母亲硬是从市场高价买来两只鸡交给国家。我们家族晚辈中有两个亲人在部队当兵。他们回家探亲时,母亲总是要拉上年幼的我上门看望,询问祖国边疆太不太平,打听前方战事紧不紧张,并且告诫他们:“当兵吃粮就要守在前方,不要老想着家里的爷娘!”大哥年满18岁时,母亲积极支持他报名参军。一些好心的人看到大哥是家里的唯一劳动力,加之那时当兵没有分文补贴,于是劝告母亲说:“您风里雨里好不容易把儿子抚育成人,如果又让他去当兵,今后谁来挣钱养家啊?”“国家国家、先国后家,養家事小、保国事大。”母亲乐呵呵地谢绝了大家的善意。可是谁也没有想到大哥在体检时,因内盘脚问题没有选上。后来在母亲的再三恳求下,大哥硬是当上了公社武装部扛枪的民兵。一连几年只要是谈起这件事情,母亲总是后悔和自责:没有在小时候帮助大哥矫正走路姿势,影响了他当解放军的大事。

母亲晚年身体每况愈下,经常卧床不起。我节假日去看望她时,她叮嘱最多的话就是:“你是国家干部,要去做国家的事情,家里啥事你都不用管。”2008年,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年近九旬的母亲把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2000元零花钱交给我转赠到灾区,同时吩咐我们兄弟要带头捐钱捐物,千万不要忘记自己困难时,党和政府是如何关心我们的,左邻右舍是怎样帮助我们的。母亲一生种田养猪和洒扫庭除,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政治。但她对共产党和毛主席感情很深。记得当年毛主席逝世,她一边抽泣一边诉说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恩情:从斗地主、分田地讲到吃饱饭、住新房,从儿子入党当干部讲到全家翻身得解放……从中我深切地体味到,这既是母亲真情的坦露,更是母亲大爱的由来。

我的母亲是平凡的,但又是伟大的。她一生,也许既不懂得“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内在联系,也不理解“大河有水小河才会满”的辩证哲理;她一生,虽然既没有留下什么发人深省的警世名言,也没有创造什么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但是她却用俗得不能再俗的农家话语和小得不能再小的绵薄之力诠释了自己独特的家国情怀。每当我想到这里,就自己宽慰自己:我尽管没有在病榻前送母亲度过人生的最后时日,但她老人家一定会原谅我的!

猜你喜欢

当兵生产队家国
浅析生产队政治夜校对农民的影响
当兵为了啥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当兵爽不爽
当兵咱咋就当不够
当兵当好兵
生产队的那些日子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