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如淡竹
2017-09-05佟晨绪
佟晨绪
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有趣的故事。沙漠里有这样一种沙鼠,每逢入夏,便开始不停歇地搬运草根到洞穴。哪怕洞穴中的草根绝对可以安然过冬。后来动物学家做了一个小实验,他们为沙鼠提供充裕的草根,然后封闭洞穴进出口。谁料沙鼠无视眼前的草根,寝食难安焦虑不已,最后竟然一个个忧心忡忡地死去了。
我猜想,那些整日寻寻觅觅,在忧虑焦躁下结束了生命的沙鼠,定然从未见过竹——那亭亭玉立、无忧无惧的竹,那遗世独立、不急不躁的竹,那静心养性、知止有度的竹。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只有认识到过分的欲望会带来的不良后果并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获得长久的安乐。然而,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又有几人能熟知此道?无数人都在疯狂追寻的路上不断得到、不断失去,最终筋疲力尽,甚至头破血流。无论苏轼如何高吟“也无风雨也无晴”,陶渊明如何秉持“不为五斗米折腰”,水墨丹青间的一丛丛淡竹如何清心寡欲、处之泰然,功利主义价值观在人们心中依旧根深蒂固,“沙鼠”们依旧被寻找“草根”的焦虑侵蚀着生命。
且看寄情于田园的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洒脱淡然,气派从容;再看那朴素自然的齐白石,“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超脱世俗,自成大家。他们正如画卷中的淡竹,不计较身旁的山河变迁,物换星移,只在淡淡的月色中,疏影摇曳,不争不抢,无怨无悔。
《大学》里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就是不贪,就是能对欲壑说“够了”,就是能对奢望说“停”。知止有度的人生如同淡竹,得之有度,收放自如。
晚清以降,中國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天演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处世之道深入人心。无论是居庙堂之高的百官,还是处江湖之远的俗子,都将其奉为标尺。而如今,有人把对市场竞争的粗浅认识和对物质财富的极度渴求,与“适者生存”草草结合,将残存的“知止”意识一扫而空,形成一套功利主义价值观。诚然,功利主义无可厚非,它内在的欲望原本也是社会前进的动力,但是当人人都信奉只有物质上的丰裕富足才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标时,它可怕的一面就会凸显出来。于是人们一辈子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既得的“战果”,彻底被不知足的思想所奴役,再也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人生一世,无止境的攫取只会让人陷入不知不觉的癫狂之中沉迷不醒,谈何“吟啸且徐行”,谈何“烟雨任平生”?
其实,人生所需不多,只因不知足而显其匮乏。当我们在追求的路上超越限度,变得冷漠刻薄、面目狰狞、焦虑不安、患得患失时,何不想想《国境以南太阳以西》中所写的“追求得到之日,即其终止之时,寻觅的过程亦即失去的过程”。何不想想那亭亭于世间的淡竹?本其心,正其行,争而适度,取之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