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录取通知书什么样

2017-09-05郑学富

意林·少年版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及第淡墨科举考试

郑学富

现在的高考录取通知书都是由学校印制,填上录取者的姓名,由邮政快递送达。而在古代,“高考”录取通知书无论是做工还是送达,都比现在要复杂、隆重。

科举制始创于隋,形成于唐,完备于宋,强化于明,至清代趋向衰落。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考试正式废止,历经1300余年。唐代把金屑涂饰在笺简上,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所用,称为“榜帖”,也就是当时的录取通知书。

最早的榜帖是泥金帖子,泥金手法是中国传统的高档装涂工艺。五代王仁裕所著的《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言:“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至文宗朝,遂寖削此仪也。”宋杨万里《送族弟子西赴省》诗:“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两者都提到泥金帖子,但是杨万里诗中的淡墨榜又是何物呢?古代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用淡墨书榜,称为“淡墨榜”。

后来出现了金花帖子,被视为“正式版”录取通知书。宋赵彦卫所著《云麓漫钞》卷二有言:“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于帖面,而谓之榜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黄花笺”是一种洒金粉的顶级用笺,用此来书写通知书,可见珍贵。到了清代,就出现了刻板印制的科举录取通知书了。

在古代,送通知書也比较隆重,是一种官府行为。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通知书直接送到学子家中。报喜人骑上高头大马,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

中秀才举人或者进士及第希望比较大的人家,都会在煎熬中等待着喜报的到来。并有专人在门口等候,真是望眼欲穿,一旦报喜的人到了,即大呼小叫向主人报喜。报喜是个好差事,衙门里的公差争破头都想干这门差事,因为碰到大户人家能赏一些红包,也就是“喜钱”。即使是稍微穷点的人家也能排上一桌,赏些酒喝。古人收到榜帖后,一般要把它张贴在厅堂最显眼的位置,如同现在上级颁发的奖状或与领导人的合影,让来访的客人进门便能看到,以此炫耀一番、光宗耀祖。

半夏摘自《百姓生活》

猜你喜欢

及第淡墨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答案解析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科举考试”
论中国画“淡”的美学意义
中国科举考试“末班车”——光绪三十年甲辰恩科殿试二甲第二名林世焘之子林松年谈科举
科举考试的投考资格——从2016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第25题说起
ABSTRACT
善的想象力通向神明
“第”字的用法(汉字故事)
希望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