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赤壁赋(节选)
2017-09-05林语堂
苏东坡正和同乡道人杨世昌享受夜景,那是七月十六仲夏之夜。清风在江面上缓缓吹来,水面平静无波。东坡与朋友慢慢喝酒吟诗。不久,明月一轮出现于东山之上,徘徊于北斗星与天牛星之间。白雾笼罩江面,水光与雾气相接。二人坐在小舟中,漂浮于白茫茫的江面之上,只觉得人如天上坐,船在雾中行,任其漂流,随意所之。二人开始歌唱,手拍船舷为节拍。唱出了: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余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东坡的朋友善吹箫,开始吹起来,东坡哼着歌唱,箫声奇悲,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细若游丝,最后消失于空气之中。另一艘船上的寡妇竟闻之而泣,水中的鱼儿也为之感动。
苏东坡也为箫声所动,问朋友何以箫声如此之悲。朋友告诉他:“你还记得在赤壁发生的往事吧?”一千年以前,一场水战在此爆发,决定了三国蜀魏吴的命运。难道苏东坡不能想象曹操的战船,真是帆墙如林,自江陵顺流而下吗?曹操也是个诗人。难道东坡不记得曹操夜间作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诗句吗?朋友又向东坡说:“这些英雄,而今安在?今天晚上,你我无拘束,驾一叶之扁舟,一杯在手,享此一时之乐。我们不啻宇宙中的一蚊蝇,沧海中的一沙礫。人生在瞬息之间,即化为虚幻,还不如江流之无尽,时光之无穷。我真愿挟飞仙而遨游于太虚之中,飞到月宫而长生不返。我知道这些只是梦想,从无实现之望,所以不觉箫声吹来,便如此之悲了。”
苏东坡安慰朋友说:“你看水和月。水不断流去,可是水还依然在此;月亮或圆或缺,但是月亮依然如故。你若看宇宙之中发生的变化,没有经久不变的,何曾有刹那间的停留?可是你若从宇宙中不变化的方面看,万物和我们人都是长久不朽的。你又何必羡慕这江水呢?再者,宇宙之中,物各有主,把不属于我们的据为己有,又有何用?只有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是供人人享受的。凭我们的生命和血肉之躯,耳听到而成声,目看到而成色——这些无限的宝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造物无私,一切供人享受,分文不费,分文不取。”
听了这一番话,朋友也欣然欢笑。二人洗净杯盘,继续吃喝。后来,不待收拾桌子,便躺下睡去,不知东方已经露出了曙光。
三个月以后,苏东坡又写了一篇《后赤壁赋》。还是月明之夜,苏东坡和两个朋友自雪堂漫步走向临皋亭。路上经过黄泥板。地有白霜,树无青叶。人影在地,明月在天。几个朋友十分快乐,开始吟唱,一人一节。不久,一个人说:“月白风清,如何度此良夜,方为不虚?我们好友相聚,竟没有酒菜,岂非美中不足?”其中一人说:“今天傍晚,我捕到几条鱼,巨口细鳞,好像松江的鲈鱼,可是哪儿去弄酒呢?”苏东坡决定回去央求妻子给他们点儿酒,做酒总是妻子见长的事。他们真是喜出望外,因为妻子说家里有几坛子酒,收藏已久,就是为了随时喝好方便。几个朋友于是携着酒和鱼,又到赤壁之下泛舟夜游去了。江水落了很多,好多巨大的岩石都在水面露出,而赤壁尤其显得在水面之上,岸然高耸。不过几个月的工夫,风光已大为不同,几乎不能辨认了。在夜色美妙的魅力下,苏东坡要朋友和他一同攀登到赤壁之上,但是朋友不肯,苏东坡一个人爬上去。他把衣裳塞起来,在灌丛荆棘之中,寻路上去,他一直爬到最高处,他知道那里住着两个苍鹰。他立在巨大的岩石上,向深夜大声吼啸,四周小谷有声相应答,他一时都忘记了自己置身何处,忽然不知何故,竟感悲从中来,觉得不能在那儿停留过久。他下去,又回到舟中,解开缆绳,任凭小舟顺流漂动。
(节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赤壁赋》)
【点读】
林语堂曾这样评价:“我们可以说苏东坡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亲民的官员……”在《苏东坡传》这本书中,林语堂为我们展现了前后《赤壁赋》产生的两个场景。东坡与朋友在船上喝酒吟诗,由箫的悲而引发的对话,触发了前后《赤壁赋》的产生。苏东坡那种淡然的处世态度,洒脱的处事情怀,对回归自我,寻找心灵净土的那种执着的追求,在文中自然流露。一个人作品的风格只是他精神的自然流露,我们可以看出,若打算写出宁静欣悦,必须先有此宁静欣悦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