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柯:深情凝视22次
2017-09-05韩文苑
韩文苑
上映10天,国产纪录片《二十二》在《战狼2》“口中”夺下了1.4亿的票房,这一数字还在持续攀升。
这部关于“慰安妇”的纪录电影开拍之初并不被看好,演员张歆艺资助100万元,从冯小刚、张一山到万千素人,从央视、人民日报到“毒舌电影”,皆成了“自来水”。纪录片《二十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拍了《三十二》和《二十二》两部关于“慰安妇”题材的影片之后,郭柯表示他要彻底跟这个题材“告别”了。
到目前为止,《二十二》受到的唯二质疑,一是郭柯是不是在用这个题材挣钱,二是他的拍摄能力。对此,郭柯回应称,他从没想过用这个题材挣钱或是炒作,而至于拍摄能力,他会在未来的作品中证明自己。至于《二十二》,“为什么不静静地看呢?”
【三十二】
“日头出来点点红,照进妹房米海空。米海越空越好耍,只愁命短不愁穷。”再听见这首民谣,觉得一切更像是命中注定。
1944年,侵华日军发动企图打通日本本土经朝鲜半岛、中国大陆至新加坡的总长约九千公里运输线的“一号作战”计划,并于同年入侵广西,占领荔浦。
那一年,韦绍兰24岁。在背着1岁的女儿走出藏身的山洞时,她被日本人发现了。刺刀挑断背带,孩子掉了下来,韦绍兰没有办法逃跑,就这样被押上车,运到了离镇子30公里的炮楼。在这里,她被反复威逼、殴打和性侵。韦绍兰的孩子就睡在她旁边,有时候为了不让孩子哭闹,日本人还会给她一颗糖吃。
这样过了三个月,日军的看管稍微松了一些。有一天晚上,她发现那个看守的日本人在打瞌睡,就背起女儿,从看守身上慢慢地迈过去,逃跑了。
韦绍兰是11月份跑回去的,12月份时她的女儿就因腹泻死掉了。又过了一个月,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是日本人的孩子。她喝农药寻死,却被邻居救了回来。婆婆也来劝:“死什么,留着这条命,不管男孩女孩都要生下来。”就这样,在1945年、日本投降的那一年,韦绍兰生下了日本人的孩子,取名罗善学。
罗善学从小就承受着异样的眼光,他只读了三年书。以前有人帮他说媒,说了六个都没成,后来终于有一个女孩愿意嫁给他,但是对方母亲极力阻止,所以直到现在他还是一个老光棍。而韦绍兰唯一稳定的生活来源就是低保,一个月90块钱,每3个月到镇上领一次。她吃的最多的就是白菜,因为白菜便宜。
郭柯毫不掩饰2012年6月,第一次在微博刷到这个故事时那种挖到宝一样的欣喜感受。当了十几年的副导演,专业素养提醒他,有故事冲突、有离奇的身份,拍成片子一定很好看。他决定拜访母子二人。
走之前,他在心里预判,无非是事实性的苦难、口号式的发言,和黑白的影像资料一起蒙太奇一下,完全可以按照跟投资方约好的那样,拍个剧情片。他甚至准备了提纲和脚本,要拍出那种“被大时代碾压过的弱小女性的感觉”。可一见面,剧本就崩了。
韦绍兰静静地盯着镜头,慢慢就笑了。虽然她九十多岁了还要忍着病痛、贫穷和唾弃自己洗衣、种菜、喂鸡,却依然乐观满足,毫不苦大仇深。要下雨时,还会听她哼起歌。住了几天,郭柯发现,只要不提那个“当年”,韦绍兰就跟其他普通老人没有任何区别。可“剧情需要”,他还是提了。
“当年日军把您抓走之后做了些什么?”听清了问题,韦绍兰哭了。郭柯仍没停下,机器开着灯光布着,他继续追问,想顺着眼泪揪出背后的记忆。韦绍兰仍然没有回应,几分钟后,她哭着走开了。
郭柯一下被沉甸甸的内疚击中,他想起了自己的奶奶,然后他也哭了,是那种“二三十年来都没有过”的大哭。“我确实觉得,当时我那副嘴脸,就为了那种所谓的表现力,就去这样对一个老人,这还能像个人吗?就因为你是一个臭导演吗?”
五年后再审视那一场“生理反应”的哭,郭柯依然庆幸万分,还好自己发现了、反省了,否则就要走偏了。他开始调整拍摄计划,抛开脚本和提纲,只把摄像机架在那里,用最温和、最原始的方式记录老人的生活。
他还找到了做“慰安妇”研究30多年的苏智良教授,用以补充背景资料。拍摄韦绍兰老人的时候,全国就剩下32位老人了,所以那部片子就叫《三十二》。到了2014年,只剩下22位老人了,所以这部片子就叫《二十二》。
【二十二】
這大概是史上主角最多的影片。99分钟内,22个主角依次出场。
镜头里,她们皱纹堆垒的皮肤包裹着痩削的骨架,形如枯木,偶尔叨叨着难以听懂的字句,像重播的影视剧一样枯燥而又无休止。
该用什么样的视角去呈现《二十二》,郭柯纠结了很久。《三十二》和韦绍兰已经把“慰安妇”这个词具象成为了“活生生的人”,郭柯想,还是要把她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看,就像海报上的那四个字:深情凝视。他甚至放弃了用音乐去烘托,你只能在片尾听到燕池的空灵婉转,让《九重山》与几百行的众筹名单一起,给你重重一击。
做饭、喂猫、午睡、摘花、压井水、搬着椅子坐在门前看雨……第二次见郭柯时我就坦诚了观影体验,一看就困,险些睡着。郭柯听完就笑了,说这很正常,就算睡着也完全没问题,“她们就是非常安静,你在那儿陪一会儿就也想睡觉啦。”这不是开导之言,后来我才知道,他们还专门在工作日程里列了午休一项,每天下午2点半开工前,组里的女孩子们会跟老人挤在一张床上睡一会儿。
至于片子,其实导演郭柯自己的观后感也是无聊,可“做得好看,其实是在虚构它”,他又偏偏能在这份无聊中找到慰藉,所以他相信,也会有其他人能感受到。
这些慰藉一部分来自郭柯的奶奶——把他一手带大的那位非常温和的老人。高中时,为了不耽误学业,母亲向正在读书的他短暂隐瞒了老人去世一事,只差1天,没能握着老人的手看着她走,是郭柯一辈子的遗憾。而在这些老人里,郭柯得到了一些情感补偿。
所以如果放弃画面,只听郭柯为你讲,你会知道韦绍兰老人是最有趣的,下雨房檐滴水,她会凑过来洗锅洗碗,她还要坚持刷牙,每天从水缸里舀水漱口,虽然其实她早没牙了。你还会知道毛银梅老人话最多,她想去后院掏臭水沟,觉得脏,不想被拍下,就专门挑了拍摄休息的“午休“偷摸时间过去,结果还是被郭柯发现,搬机器过去跟拍上了,对着这帮笑嘻嘻拍自己的孩子们,毛银梅万分无语,抬手就说:你们太鬼了!
郭柯17岁退了学,入了剧组,寒来暑往连轴转地跟了一年拍摄,忽然发现了这光影的乐趣,就从场工开始,一步步干到了副导。手艺好了,身上却也沾上了抹不掉的社会气息,所以他说:跟她们在一起,我觉得我尽量在让自己更干净吧。
路很难走,但郭柯找不到一个放弃的理由。资金不足?母亲打来电话,说老家的房子随时可以卖,一条自嘲的朋友圈,尚不熟悉的张歆艺就雪中送炭借了他100万,欠条都没让打;担心总局阉割?不好意思,送审真是顺利得不要不要的,5月送审、10月龙标就下来了,全片只改了1个下葬的镜头——因为现在国家提倡火葬;耗时费力不讨好?别忘了是32099个“无偿的、连张电影票都没得”的支持者共同带来的100万宣发费用,把《二十二》砸进了影院的,何况之后还有众筹观影,片子没上映时,还有院线主动联系要为《二十二》开点映场。
一切都太顺利了,完全没有什么好放弃的,只有尽力去做。
尽力的结果是,一切都是值得的。郭柯说,这部片子他完完全全满意,完完全全没有遗憾,完完全全传达了自己。我提醒他,很少有导演会在上映前把话说得这么满,郭柯看着我,说:“这个话我还真就说满了,因为从我个人角度,找不到任何更合适的方式了。”“我认为我是正确的,所有的东西,只要正确了,我就觉得没有问题。”
给《二十二》最后一个画面调完颜色,想到这次要认真告别了,郭柯暗搓搓有了点失恋了的感觉,但好在,所有该做的、能做的,都做完了。
郭柯有一个问题,大意是你对自己的将来怎么看,谈到了死,韦绍兰说:“我还没活够。这世界红红火火的,我吃野东西(野菜)都要留出这条命来看。会想死吗?没想的。”
一切都是这么坚韧有力,也许现在可以开始想想,《九重山》的背后,是海还是天堂了。
◎记者手记
郭柯不能催我的稿,因为拖稿是我的锅,采访进行了很久(有一部分)是他的锅——中间我们有过两回临时的时间调整。
一次是在7月22日,我们原定采访日期的前一天,山西一位老人突然身体不好(莫担心,老人现在状况良好),提出想见见他,郭柯立刻买票飞去了。嗯,你们可能不知道,之前为了宣传电影,郭柯跑了一整年的电影节,他是一个穷到“总是让电影节主办方把返程票订到下一个电影节举办地”的人啊!另一次是在8月第一周,补采前突然逮不到导演了,一问,导演还在燕郊加着最后的字幕,他要补上第一次点映时,因为拷贝片源打时间差而没能打完的在众筹结束前半个月买票的观众的名字。六七千人的名字,打了两天。我很吃惊,要这么久?郭柯没好气地说:你以為呢?不是复制粘贴!是做psd的图片,一放上去全是乱的,要一个一个对他们的位置的啊!要排版啊!排版是很重要的!
问郭柯怎么看“责任感”这事儿,当时他答:我只能是平淡地把所有人带到老人身边去看一看,感谢影院这样封闭的环境,它会让你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我相信只要盯着看了,你一定能看懂,这些长镜头里能传达出的她们的情感。但其他事?做不到的,一个人能力哪儿有那么强大,“我又不是周星驰,对吧?”
但他又说,成本之外的全部票房、周边收入都会捐给研究中国慰安妇的相关研究机构,捐给苏教授做研究,捐给老人过日子,自己不会靠这个项目赚一分钱。
郭柯自己可能不知道,说这句话时,在他身上能够看到一点像周星驰一样的强大。
《二十二》热映,郭柯因此更加忙碌。我把这份忙碌称呼为“幸福的疼痛”,郭柯听后直摇头,说“不是,真不是”,这个“已经做好口吐白沫的准备”的导演,采访中告诉我,他有点吃不消了,“不过马上就会过去了”,郭柯边吃着凉皮边喃喃自语:“过去就好了”。
关于《二十二》与《三十二》的10个细节:
(一)
临过年了,摄制组来看韦绍兰,郭柯给她包了个500块的红包,韦绍兰很开心。摄制组要走了,韦绍兰突然把郭柯叫进去,从“她身上那个我们所有人都知道的口袋里”(郭柯语)掏出来4个红包,说:“过年了,你拿着这个回去给妈妈买点糖果吃。”郭柯打开红包,每个里面都是一张一百块。这个四川汉子当时就绷不住了,哭了很久。
真到走时,摄制组担心老人会不舍得,但瘦小的韦绍兰只是站出来目送他们远去,表情“非常平静”。
(二)
熟悉之后,李爱连已经彻底不把摄制组当外人了,她在中午午睡时会邀请组里的姑娘一起上炕,还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摄制组炸馒头片。
毛银梅院里盛开的栀子花味道清新,摄制组的人也很喜欢。老人会从树上摘下大大一把,挨个分给摄制组的成员,有摄影师扛着机器腾不开手,毛银梅就拍拍对方的身子,让他微微蹲下,然后她踮起脚,把栀子花别在摄影师衣服的口袋上,再站在一边,“嘿嘿”地笑。
(三)
林爱兰老人悄悄去世了,没有墓碑,因为当地有规矩,只有男性后代才可有资格为逝者立碑。摄制组赶赴海南,想办法为她立了碑,并将老人的遗物收好,寄给上海的中国慰安妇历史博物馆。他们奔走的身影触动到了老人最小的养女阿香,家境并不富裕的阿香也为纪录片捐了款。
(四)
在海南的拍摄时,摄制组遇到了日本志愿者米田麻衣。她是个在海南师范大学求学的日本姑娘,因为被慰安妇老人的故事所震动,时不时过来探望老人,为老人购置药品和营养品。
有一次,米田麻衣拿着一位日本军人的照片给一位慰安妇老人看,她以为老人会生气,没想到老人竟然笑了,“日本人也老了,胡子都没了啊。”因为在她们受到侵害的时候,年轻的日本军人都是留胡子的,老人笑着感慨,时间不止对自己有效,对他们也是一样的。
米田麻衣对着郭柯的镜头流下了眼泪,“她们心里的伤口很大很深,可还是对人很好。不管是对日本人还是中国人。”这个日本姑娘说,“如果我经历了这些事情,可能我会恨死那些人,会恨一辈子,甚至可能自杀,可是她们真的很坚强。”
送审时,郭柯担心“慰安妇”这样的题材会被强加情节被迫删改,他说,如果米田麻衣的故事被阉割,如果总局只允许出现负面形象的日本人,那他就不上这个片子了。好在最后,一切如愿。
(五)
《二十二》拍完后,郭柯剪了一年,却怎么都不满意——二十二个人,他觉得散,节奏不对,再加上不时地,他那些“導演的臭毛病”就会冒出来,让他纠结要不要剪出一部“有故事情节、有节奏感”的片子。
郭柯转而向其他人求救。他找到了台湾著名剪辑师廖庆松,因为台湾电影重情绪,轻情节,郭柯觉得,他能救这个片子。
郭柯说,他知道廖桑是在顺着他的意思剪,他只是没想到,廖桑会这么支持他。在郭柯心里没底时,廖庆松直接问道“你为什么要迁就观众?你为什么要剪得有节奏感?她们的生活是有节奏的吗?”这让郭柯决定彻底卸下包袱,“如果这是个错误,那就让它错得浪漫些”。
于是剪辑团队翻来覆去啃完十多个硬盘,成片最终比粗剪版少了3分钟,却多了郭柯曾经想都不敢想的内容。比如,一个固定的镜头竟然放了一分钟,没有任何节奏可言。按过去,镜头对准5秒钟后,这个年轻的80后导演就打算切走了,“该考虑观众是不是烦了,该切个近景什么的”。可是这次,郭柯突然觉得,“人的心灵没有节奏,就这样放着,让观众自己去体会吧。”
(六)
《三十二》正式进军B站,当那个因为日本血缘而一辈子不能上学、娶不了妻的70多岁老人罗善学在镜头前讲述自己的一生时,视频被弹出的铺天盖地的弹幕刷了屏:“你是中国人。”每次说到这里,郭柯仍旧无比触动。
(七)
或长或短的拍摄过程中,郭柯发现,老人身上的共同点很多,让他最心痛的,是她们对镜头的习以为常。
即便他已经想好要在不伤害老人的前提下提问并完成拍摄,但事实上,很多时候,只要机器出现,就会有老人挺直了腰,振振有词道:“我不原谅日本人,我要他们认错”。那些长枪短炮,老人似乎都很熟悉了。拍摄后期,李爱连告诉郭柯,以前来采访的记者太多太多了,可她“没有讲实话”,因为“他们每次都是当着我的儿媳孙孙的面儿问那些问题的,我说不出口。”
(八)
郭柯“卖房筹钱”的那条朋友圈发完后没两分钟,演员张歆艺就发来一条消息,问他还缺多少钱,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可以找她帮忙。郭柯没有当真,张嘴借钱这事儿,对于这个四川汉子来说太难了,何况两人并不相熟,之前仅有过一次合作,只因都是四川人才换了个微信。但之后,郭柯发现自家的房子很难卖出去,他只好回头找张歆艺帮忙。郭柯编辑了很长一段话,删了又改,改了又删,折腾到第二天中午才发过去。后来与张歆艺在剧组见面,郭柯把自己准备的采访对象资料、人员名单等一股脑全都拿给张歆艺看。张歆艺后来在采访中描述当时与郭柯见面的情景:“见面的时候他特紧张,挺不好意思的,脸憋得通红”。
借到张歆艺的100万之后的第二天,郭柯便订了机票,第三天就飞到了海南,开始《二十二》的拍摄。郭柯说,这为的是让张歆艺明白,他自己不只有想法,也一定会付诸实践。
“这些老人正在相继离世,来不及了,我必须马上出发”。张歆艺说,正是这句话打动了她。
(九)
关于那条转疯了的微博,张歆艺还说,她是考虑了两天,才给冯小刚导演发的那封求助信,没想到冯导一字不差、一个标点都没改就发出去了。“我没有向除了冯导之外的任何人求助,但那天下午微博和朋友圈就炸了,连我没有互关的人都在转。”
郭柯在拍摄《二十二》的时候,每到一个拍摄地,每拍摄一位老人,都会拍照片发给张歆艺看,老人的照片、工作人员的工作照、剧照,还会告诉她给老人留了什么物资,一开始张歆艺觉得,郭柯似乎担心她不太信任他是否真的在做他允诺的事情,后来她渐渐发现,郭柯是在跟她分享一种人做了善良的事,心中那份幸福。
(十)
也许全文都可以用《二十二》最后时刻出现的老人寄语字幕来结束:
“这世界真好,吃野东西都要留着这条命来看。”——韦绍兰(广西幸存老人)
“谢谢你们。”——毛银梅(湖北幸存老人)
“你们来看阿婆,阿婆就开心啊。”——李美金(海南幸存老人)
“希望中国和日本要一直友好,不要再打仗。因为一旦打仗,会有许多人死去的。”——陈林桃(山西幸存老人)
《二十二》,深情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