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研究

2017-09-04孙亮

世界家苑 2017年8期
关键词:公共建筑工程管理智能化

孙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逐步向智能化的趋势前进。公共建筑是一种提供公共服务的场所,其智能化对于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优化有着深远的意义。由于公共建设智能化的难度较大,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因此在工程管理中需要统筹规划,创新管理模式。本文从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的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与不足出发,探讨了完善管理模式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优化模式

导言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尽管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并与其他相关的产业有机结合,统筹一致,在管理上积极采用现代的管理模式,是建筑的智能化与其他行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根据具体的施工方案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模式,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公共建筑的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案,为建设单位提供了总体的设计规划,解决了設计规划中的需求和定位问题,将管理和运行得到良好的解决方案,这就为加强智能化建筑工程提供了有效的设计方案,提高了我国对公共建筑智能化管理的水平,从中提高了公共建筑的建设水平,提高了施工的质量。

一、我国公用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现状综述

1.智能化建筑的市场广阔

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在社会上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越来越强调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节能环保理念,政府在升级社会公用基础建筑的方面也在不断努力,应用更多的科学技术来实现公共建筑的智能化,最终实现节能环保生态文明的实现。因此智能化建筑的市场广阔,且有一定的需求量,因此智能产业要不断发展,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智能化起步较晚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不仅涉及建筑行业,而且还有应用信息技术、电气工程的相关技术要点,因此对于整体的工程管理模式要求较高。我国的智能化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在建筑智能化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误差,将影响整体的智能化应用有效性,同时我国一些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导致我国的公共建筑的智能化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工程管理的模式也不够成熟。

3.公共建筑智能化整体水平低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的起点比较低,而且没有形成成熟完整的发展体系,目前,尽管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日新月异,但是整体水平还是相对较低,在公共建筑智能化方面,很多细节都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管理模式比较传统,导致项目的工程期较长,发展缓慢,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致使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的整体水平偏低。

二、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包含了诸多的高新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都比较复杂,在管理上需要科学的统筹安排,以及技术的协调一致。除此之外,技术方面的相关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也影响到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公共建筑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要承受较多的人口以及较为密集的活动,因此对于技术的要求更为严格,尤其在管理模式上是一项严峻挑战。

1.涉及到的技术错综复杂

我国公共建筑的智能化工程,与电气工程、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都联系紧密(如下图所示)。错综复杂的技术只有配合一致并统筹协调,才能最终实现智能化。由此这些技术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满足公共建筑智能化的社会需求。

2.各个行业协调一致比较复杂

在智能化的领域中,不仅是技术错综复杂,而且跨越的领域比较多,如何实现这些技术领域的协调配合,并顺利解决其中的矛盾冲突问题,是在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中的关键。因此,在工程过程中,对于设计的相关部门要协调安排好项目实践,并保证在每个环节的技术应用能顺利实现,在时间上没有断档的现象。同时,对于各个承包单位的总体规划,要从宏观出发,注意整体的管理。

3.重点把握后期检验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进程中,不仅要重点把握项目进行中的管理,而且还包括在工程后期的相关验收程序。这一程序中,要对于公共建筑的整体功能进行明确,并在验收过程中,及时发现相关的技术漏洞,并在技术上予以支持,使后期验收发展为一套规范化的体制。

三、完善我国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途径

1.公共建筑智能化的技术领域划分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是一项技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的工程,因此很难讲其划分到一项某一行业领域内。在完善我国工程管理模式的时候,首先要将建筑工程智能化的技术领域明确清晰,对于任何一个环节设计的技术应用都要明确,无论是自动化工程,还是信息网络,还是通讯技术,只有将各个领域统筹综合应用,才能不断优化工程管理。

2.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体制

管理模式上,要积极引进现代的管理模式,根据公共建筑的基本特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智能化工程进行管理。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发展,因此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从前期的规划到后期的监督检验,都有完整的体系,不断促进智能化的发展。

3.拉动其他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也能带动其他产业的进步,尤其是当今一些新兴产业,以及相关的高新科学技术产业,例如信息工程、信息网络、软件工程等等,这些领域的技术发展对于建筑智能化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技术趋于成熟,智能化才能实现,并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5.附件

包括文档管理(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进度计划表、月报及季报等、变更通知单、设备到货、验货清单、安全记录、系统运行记录、项目阶段小结、重要会议纪要、往来传真等)、竣工文件(开工报告、工程备忘录、设备和材料说明书、施工技术交底、工程联络单、质量记录、安装记录、调试。

施工组织设计应尽量以图表、方框流程图表示,使其直观、简洁明了,具有条理性和可操作性。施工组织应实行真正意义上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实现责、权、利的统一,在项目经理强有力的领导下,依据施工组织计划制定的各项目标,采取有效的措施,推行各项管理制度,监督现场执行情况,实时调整工作重点,确保对工程质量、安全、工期、进度、成本五大要素进行全方位的控制,达到预期目的。

结束语

我国的公共建筑智能化尽管起步较晚,基础较差,但是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以及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并与其他相关的产业有机结合,统筹一致,在管理上积极采用现代的管理模式,是建筑的智能化与其他行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文海.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的探讨[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5(08)

[2]陈晓国.我国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模式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12(05)

[3]宋洪彬.对公共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筑.2013(07)

(作者身份证号码:320723197612083010)

猜你喜欢

公共建筑工程管理智能化
公共建筑绿色节能运维分析
一种智能化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思考
智能化仪器仪表的翻转课堂设计
关于公共建筑设计功能分区探讨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研究
由GS地产服务质量事件反思电力工程管理
浅析电力工程中的技改大修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