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美古城卡塔赫纳小传

2017-09-04都重阳

作文周刊(综合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炮台古城西班牙

都重阳

哥伦比亚北部的沿海城市卡塔赫纳至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拉丁美洲的一座古城,至今仍保存着古城堡和各式古建筑,1985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其列为“人类文化财富”。

卡塔赫纳的兴起

当西班牙的新大陆“发现”者们来到卡塔赫纳时,这里已有人居住。他们是从巴西的马托格罗索的原始森林中迁来的,他们勇敢、强悍、善战,女人同男人一样都是“草囊利箭”的好射手,能同男人们并肩作战。他们能制作纺织品,建造巨大的独木舟;善于制造武器和日常生活用具;他们的语言具有特殊的语法结构;具有一定的天文知识,能够准确地辨别方向;对周围环境和动植物有较深刻的了解;他们住的是低矮的茅草房,周围有用削尖的树桩竖起的围墙。

西班牙远征者罗德里戈·德巴斯蒂达斯的船队于1501年驶过卡塔赫纳港湾,当时他认为这是一个大海湾,于是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巴鲁湾”,历史学家们至今还未考证出究竟是谁给卡塔赫纳市命名的。已知的事实是,先是港湾叫卡塔赫纳,1503年天主教伊萨贝尔女王在皇家训谕上第一次称“巴鲁湾”为卡塔赫纳湾,看来卡塔赫纳城很有可能是由卡塔赫纳港湾引申而得名的。

卡塔赫纳城始建于1533年6月1日,来自西班牙的佩德罗·德埃雷迪亚按照西班牙法律和礼仪程序主持了奠基典礼。该城建在靠近卡塔赫纳湾的一个坡地上,名叫卡拉马尔小镇。卡拉马尔的土著语言叫“卡拉马里”,意为“螃蟹”。西班牙人把“卡拉馬里”西班牙语化,称其为卡拉马尔。随着卡塔赫纳城的建立,卡拉马尔的名字逐渐被卡塔赫纳代替了。初期,人们为了把它与西班牙的卡塔黑纳区分开来,称之为“西方卡塔赫纳”,后来又改称其为“西印度卡塔赫纳”,这个名字一直到今天还为西班牙人所使用。

在殖民统治时期,西班牙殖民主义者把从南美大陆掠夺来的大量黄金、白银、珠宝源源不断地通过卡塔赫纳运往西班牙,卡塔赫纳成为了通往利马、基多、波哥大和其他南美城市的必经之处。

卡塔赫纳古城建筑

卡塔赫纳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城市不断发展,到了18世纪,它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为重要,成为了西班牙帝国控制南美的要冲。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早就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于是,他提出了防范英国,保护海外殖民地的“防务计划”。1587年至1594年,包蒂斯塔·安托内利不计时间、工本,修建和加固海外领地的防御工事。

安托内利对卡塔赫纳的防御工事从技术到战术进行了精心设计,在蓬塔德伊卡科斯角修建了长40米的炮台,卡雷斯岛上也修建了同样的炮台,这两座炮台能形成交叉火力。不只如此,他还在阿奥尔卡多、圣阿纳斯塔西奥、卡莱塔等地修建了炮兵连阵地,更引人注目的是卡塔赫纳的古城墙建筑环城一周,长十几里,宽二三米,随坡就势,高低不等。他还在城墙的不同地段修建了炮楼、炮台、半月堡、护城沟等,整个设计独具匠心,闻名世界。卡塔赫纳的防御工程建筑一直延续数百年,到了18世纪,过去修建的炮楼、炮台、半月堡、炮兵工事等已“成龙配套”,逐步形成一座座城堡、要塞区,现在这些古城建筑已成为卡塔赫纳古城区的文物古迹。卡塔赫纳古城区建筑具有典型的西班牙风格:街道狭窄,临街多是低层建筑,门面讲究,楼房阳台装有雕刻的木制栏杆,楼房底层装有高大的落地窗,古城的房舍、阳台、街头公园、广场等古建筑再现了地中海城市风貌。

卡塔赫纳的独立与崛起

1811年11月11日,“西印度卡塔赫纳”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刚结束了殖民时期战乱的卡塔赫纳却又陷入了连年内战,特别是1899年爆发了血腥的“千日之战”,导致多处古城堡、要塞被毁坏,整个城市成为废墟。

1951年,卡塔赫纳当局首先修复、疏浚迪克运河,并修建了现代化设施,保证了能从卡塔赫纳通往马格达雷那河,从而焕发出卡塔赫纳的活力。接着又修建了马莫纳尔输油管道,带动了石油化工业的大发展。随后,在古城旁边的博卡、格兰德半岛上,新城迅速崛起,高层建筑鳞次栉比,所有现代化建筑都面向海湾,除此之外还在附近修建了条件舒适的国际会议中心、机场、码头以及现代化服务网点。

近几年来,这座拥有50万人口的城市不仅成了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旅游中心,还是举行西半球和世界重要会议的理想场所。endprint

猜你喜欢

炮台古城西班牙
故宫藏三册清代广州炮台图识读及其他
西班牙(三)
广州大黄滘炮台考论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满眼“怒”红西班牙奔牛节开跑
安居古城
春秋古城一日游
虎门长洲要塞佚名炮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