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意义

2017-09-04朱照富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价值意义生态美学理论基础

朱照富

摘 要:生态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性的美学应用学科,它产生的基础是在当代生态观念、环境观念和美学观念的共同观念下形成的。生态美学是以生态存在论、生态环境价值论和生态环境伦理学为基础的新型美学形态。其出发点是后现代哲学的“主体间性”,生态美学消除了主客体之间的界限,打破了西方传统哲学中的“主客二分”,这是一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生态美学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增进人类对自然的深层次理解,为人类文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生态美学;理论基础;价值意义

中图分类号:B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283-01

高校校园是学生、教职员工等校内活动人群从事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承载者,其体现场所精神的同时,也起到教化心理的作用。马克思曾主张“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塑造人”,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实现环境育人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高校校园景观除了为师生提供健康、愉快、宁静的学习生活空间外,还应包括更多的文化精神,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大学精神得以传承。

一、高校校园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整体规划。一些高校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校园景观从个体出发,开发一块建设一块,把景观作为建筑的附属品,没有统一的景观定位及文化定位,缺乏整体性。(2)场所精神缺失。受城市景观设计的影响,高校校园景观过分追求“新”、“奇”,追求理想化的高标准景观效果,大草坪、大铺装、大广场任意使用,忽略了校园所属的地域特色、文化积淀等因素。(3)“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偏离。过分追求形式,当用地规模超过一定量时,必然导致学生交通距离过大、瞬时交通流量大、部分设施使用不当等问题。空旷的道路、广场或绿地无景可看,无相应的设施可依靠,无法使人参与其中。

二、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校园景观建设的开放性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与所处城市有着越来越广泛的联系。城市为大学实现其功能提供各种服务,大学反过来也为城市提供活力,体现城市的精神文化。以开放性原则设计的校园依赖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相渗透,当社会人处于校园中时也会因受到校园文化的洗礼,得到精神的回归。(2)校园景观建设的地域性原则。高校校园景观应尊重本地区、本民族在物质和精神文明中的一切优秀传统,并在校园设计中精炼提纯,以特定的设计语言、符号在景观中表现出来,创造丰富的景观文化。尤其在新校区建设中,应着力从乡土建筑、历史建筑中汲取营养进行景观重构,实现与当地自然环境的有机共生。(3)校园景观建设的生态性原则。生态化校园设计是既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的环境景观,又要控制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滥用,在索取和回报间努力实现平衡。在规划和设计初期就应充分考虑到对未来的影响,使规划结构合理、多样,并具备弹性发展空间。注重地方技术、绿色能源技术、节能技术等的应用,真正实现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

三、高校校园景观的优化策略探析

(1)合理规划布局,建立明晰的景观结构框架。建设之初做好规划设计形成层次明晰的空间结构有助于提高场所的可识别性,同时能提高空间的景观利用率。高校校园功能区一般可分教学区、行政办公区、学生生活区、文体活动区、生产后勤区等,在景观规划时要注意分清主次,突出学术,以学生为本,面向社会。突出科研文教功能,弱化辅助的后勤、生活区,并预留出足够空间开辟交流、对外开放区域。具体做法上可采用轴线与组团相结合的处理手法,利用景观轴线将各个组团串联成一个整体。强化步行系统与各景观点之间的联系,提高校园空间的易达性。细化景观节点设计时应注意景观空间的特色营造,除美景外具有较高艺术品味,或较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构筑物、小品等易作为视觉焦点,成为校园标志性的存在。(2)营造更加人性化的校园。构建多层次的校园空间,将生活其中的人的行为模式有计划区分。使学习、交往、休息、步行穿越等所需的軟质、硬质景观合理配置,在校园内部形成一个立体多层次的可参与性系统。校园景观中除开阔空间外,要注意“小空间”的穿插,“小”并不意味着空间狭窄,当人身处其中既可以观察整体,又可以看到细节,从而最佳的感知周围环境。小空间可以是竹下小凳,可以是建筑物的前庭后院,可以是湖边一块尺寸适度的石头,人们可以在这里小坐,享受个人的、安静的、诗意的空间。(3)景观设计中校园文化的渗透。校园文化可以体现在学校的专业办学特色或百年传承的历史人文精神中,或校园所处的特定地域环境中以及校园的公共空间环境和建筑中。学生正是通过这些特定的空间环境或建筑,逐步了解和认识学校的历史,取得认同感,增加内聚力。校园景观设计中要注意保护和创造具有历史人文特色的环境景点,使他们既折射过去,又反映当代,还预示未来。

四、结语

高校校园不仅为师生员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还应注意其内涵的表达。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过程是一种由精神文化到环境、物质文化由深入浅的过程,把环境景观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师生不仅能从校园环境中感知校园空间的文化设计,而且其行为模式、品格、价值观等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邱玉华,陈幼琳.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7(02).

[2]马雪梅,孙振帮,刘叶青.对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思考[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意义生态美学理论基础
怀特海有机哲学审美经验观的生态学审视
论习近平党风廉政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和谐之美
浅谈绿色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浅析苏州园林的造景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