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艾丽斯·门罗《逃离》中的时间倒错

2017-09-04高阳

科技视界 2017年9期
关键词:逃离

高阳

【摘 要】《逃离》是门罗首部在中国翻译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时间倒错手法在《逃离》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存在和重要的叙事功能。本文在对《逃离》的时间倒错的分类、特征加以分析后将进一步论述其对于整体结构和叙事功能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时间倒错;《逃离》;叙事功能

西方学术界对门罗及其作品的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逐渐开展起来的。学界对门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门罗作品的叙事策略;2)对门罗作品的主题研究;3)对门罗及其作品的女性主义研究。

我国学界对于门罗的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尚有差距。国内对门罗的批评研究起步于21世纪,09年布克国际文学奖之后门罗研究开始升温,13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再度掀起热潮。《逃离》是门罗首部在中国翻译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逃离》的叙事时间作进一步的分析。

《逃离》是短篇集《逃离》的首篇,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篇——讲述了小镇妻子逃离丈夫的故事。首先我们按照事件在文本出现的先后顺序将所有事件归纳如下:

事件A:卡拉看到邻居贾米森太太从希腊度假归来

事件B:卡拉与克拉克在家中争吵

事件C:卡拉独自为生活委屈流泪

事件D:读到贾米森先生的讣告

事件E:克拉克讹诈贾米森太太的计划

事件F:贾米森先生去世

事件G:贾米森太太去希腊度假

事件H:贾米森先生骚扰卡拉

事件I:卡拉拜访希腊归来的贾米森太太

事件J:贾米森先生死后,卡拉关照贾米森太太生活

事件K:卡拉向贾米森太太倾诉婚姻生活的压抑

事件L:十八岁的卡拉遇到克拉克,逃离父母,来到农场

事件M:卡拉乘坐大巴逃离小镇

事件N:夜里贾米森太太听到敲门声

事件O:卡拉在半路后悔返家

事件P:克拉克夜里拜访贾米森太太

事件Q:卡拉恢复农场生活

按照事件逻辑我们可知故事时间的时间轴应如下:

H——F——G——J——D——E——A——B——C——I——K——M——O——N——P——Q

显然,文本事件的顺序是颠倒的,与故事时间出现了不一致:同一事件,发生于前的事情放在了后面进行叙述,故事的某个中间部分被放到了最前面来叙述。像上述这种变换了时序位置,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之间的不一致性,热奈特即称之为“时间倒错”。[1]

本文的主要故事时间是卡拉的逃离日。我们将这一时间点作为“现在”(用2表示),将之前发生的事件的时间点理解为“过去”(用1表示),将之后发生的事件的时间点理解为“将来”(用3表示),《逃离》的叙事时间可如下图所示:

A1——B1——C1——D1——E1——F1——G1——H1——I2——J1——K2——L1——M2——N2——O2——P2——Q3

综上,《逃离》的叙事移动方式为:过去——过去的过去——现在——将来。

热奈特将时间倒错分为两类:倒叙和预叙。门罗的作品善于深刻地表現普通人尤其是妇女的感情经历,《逃离》的八篇短篇小说中,每一篇都有倒叙,当中只有很少的预叙,充分体现了门罗笔下的妇女追忆往昔、迷恋过去、恐惧未来的人物特性。

“时间倒错”常常伴随以下两个特点:1)时空转换提示词的运用。2)视角(聚焦)发生变化。

“想不到那所木屋就在鲸鱼湾南面不远的地方。到木屋去看过了朱安妮塔之后,朱利叶想——她想——既然都离得这么近了——她想不如就......

岩石、树木、流水、白雪。六个月之前,在圣诞节与新年之间的一天早上,这些始终不变的东西在火车窗外构成了一幅又一幅的景色。”

上述文段摘自《激情》,叙述的是朱利叶刚刚抵达达鲸鱼湾时的情景。前一段的叙事时间是现在,后一段的叙事时间是六个月前,叙事空间上前一段是鲸鱼湾,后一段是火车上(加点的词语即位为标志时空转换的提示词)。

“卡拉坐着想了想,接着便写下了几个字。

我已经走了。我不会有是的。

这便是西尔维亚将折着的纸摊开来时所读到的话,那时她已经离开汽车站把车子往回开了。她当然知道卡拉是分得清事和是的。那只是因为方才还在说“是得写字条”,慌慌张张中就写了别字。”

此处文段摘自《逃离》卡拉出走前在贾米森太太家留字条的情景。第一段写的是贾米森太太和卡拉的行为活动和神情举止,第三段写的则是贾米森太太在看到卡拉写的字条后的想法,很显然,此处的聚焦发生了变化,由内聚焦(只写人物耳目所及,身心所感范围内的事情)变为了无聚焦(可以自由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无所不知,可以透视人物的意识,细微描述人物的心理和思想)。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有视角(聚焦)变化的文段就是时空倒错。

“简直不可思议。

兄弟。

双胞胎。

......

这是荒谬可笑的。我不能接受。

/

然而。

......双生子经常是误会与灾难的起因。这样的播弄往往被安排为出现某种结局的手段。最后,疑团解决了,恶作剧得到了谅解。”

上述文段摘自《播弄》,是对主人公在得知事件真相后的一段评论性语段。不难发现,此处有视角的变化,却没有颠倒的时序:斜线之前的文段属于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加点的“我”),斜线之后的文段则属于全知全能视角。因此此处虽有视角的变化,但不属于时空倒错手法。

最后我们要探讨的就是时间倒错的叙事功能。

从叙事层次上看,小说中的诸事件并不处于同一叙述层内:A1、B1、C1、D1、E1、F1、G1、H1、I2、J1、K2、M2、N2、O2、P2、Q3是小说的第一叙述层,构成小说的主要叙事线索,叙述者就是小说的全能叙述者;L1是由第一叙述层中的人物叙述的完整叙事,是小说的第二叙述层,用于补充说明第一叙述层内的各事件。则上图中的叙事时间轴可进一步图示为:endprint

A1——B1——C1——D1——E1——F1——G1——H1——I2——J1——K2 [L1] M2——N2——O2——P2——Q3

该时序图示表明:时间倒错既打乱了由过去-现在的顺序时序(数字的错乱),又对小说中的两个叙述层(中括号内代表第二叙述层)加以区隔。以上是对小说《逃离》时间倒错与本文整体结构的分析说明。具体说来,由时间倒错所产生的叙事功能可以从三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曲径通幽”——在颠倒与无序中强化读者自身对文本的认知。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读者通过自身的“解码”行为将一系列时间上不连续的事件序列重新归位,从而逐步建构起对小说意义的整体认知。小说时序的颠倒和无序,不但凸现了卡拉在逃离这一主题事件上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时期(C1、M1、Q3),而且凸现出了卡拉逃离的缘由:将事件A1放到最前面进行叙述,通过对卡拉极度不安、惊惧、矛盾的神态和心理的场面描写,暗示了卡拉生活中极力逃避却又不得不面对的强大的外部势力,通过后文我们知道这个强大的外部势力就是她的丈夫。这种将事件先有意凸现出来一部分的时序颠倒在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也经常见到,例如电影《蝴蝶效应》的开头部分,这种叙事策略的运用能够让读者在云里雾里间迅速地融入叙事,展开思考,最终通过对细节碎片的拼凑、整合逐步建构起对小说意义的更深刻的整体认知。

第二,倒错的时间能够更好地与心理时间相结合,从而强化了小说的主题建构。小说以《逃离》为题有两重意蕴:实指的逃离和虚指的逃离,这当中蕴含了卡拉的两次逃离和两重逃离:两次逃离指:第一次是少女卡拉逃离父母,与丈夫克拉克一起组建爱的小家庭,第二次是作为妻子的卡拉想要离家出走,逃离丈夫。这是实指的逃离:身体上的离开。两重逃离指:第一重是卡拉逃离男权的桎梏(乘坐马车离开父母,逃离父权;乘坐巴士离开小镇,逃离夫权),第二重是卡拉逃离真实的自我(出走失败,甘愿放弃自我,低姿态重回丈夫身边)。这是虚指的逃离:思想和精神上的逃避。这种倒错的时序是遵循着压抑与轻松交替着进行,每当卡拉的窒息感快要达到顶峰呼之欲出之时,便总会有一段對过去的插叙介入叙事(如:C1——D1),令人无数次地对卡拉的这种“半途而废”扼腕叹息,这种心理的起伏同样也向读者暗示了卡拉的逃离也终将半途而废的最终结局,可谓发人深省。

最后,时间倒错能够通过在事后对过去某件事的意义加以说明或纠正,从而增强小说张力。《机缘》是《逃离》中的另一部短篇,讲述的是女主人公朱丽叶只身一人怀揣希望去陌生小镇鲸鱼湾投靠六个月前于火车上相识的陌生男子埃里克的故事。小说最后部分的四段是对过去叙事时间的补充,朱丽叶知道了她当初来的时候埃里克的真实心理,这段内容的叙事作者没有放到事件当中去叙述,而是将其放在了小说的结尾,从而打破了读者对朱丽叶与埃里克幸福生活的心理期待,使读者对他们以后的日子既充满了担忧又不敢妄加揣测,这种留白式结局增强了小说叙事的张力性。

【参考文献】

[1]所有引文均引自:艾丽丝·门罗.逃离[M].李文俊,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

[2]热奈特.热奈特论文集[M].史忠义,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

[3]董小英.叙述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希利斯米勒.解读叙事[M].申丹,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张芳.近三十年来国内外艾丽丝·门罗研究述评[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3(2).

[6]Shlomith Rimmon-Kenan.Narrative Fiction:Contemporary Poetics[M].Routledge Press,2002.

[7]Genette Gerard.Narrative Discourse[M].Trans J.E.Comell University Press,1980,31.

[责任编辑:田吉捷]endprint

猜你喜欢

逃离
“逃离”新三板:羊群效应还是理性抉择?
高房价逼韩国人“逃离”首尔
中国商人正在“逃离”迪拜(海外日记)
年轻人“逃离”心态值得关注
“逃离”中国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