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与教育技术研究综述

2017-09-04郑帅

速读·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后现代主义

郑帅

摘 要:自从后现代主义快速发展以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渗入到不同研究领域,对于教育技术的发展尤为明显,本文从后现代主义与教育技术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行综述,主要从后现代主义教育的发展、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影响,以及对后现代主义引入教育技术的进行评价,以期为教育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

后现代主义孕育于现代主义的母胎中,起源于人文学科,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新文化思潮,旨在对现代主义进行批评和扬弃,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教育技术理念的影响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影响,重新审视现有的教育管理理论与制度,建构起与当今社会和人的发展相一致的教育技术发展观,吸收国外后现代主义提供新的视角,这些研究成果无疑会对现代教育理念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并且为传统教育研究注入一股新鲜的空气。

一、后现代主义教育的发展

(1)后现代主义教育模式

后现代教育思想作为整个后现代思潮的一部分,是在人们为了使教育适应“后工业社会”,对教育的“现代性”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以“信息技术”为科技基础、以“知识经济”为经济特征及倡导学习化社会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种“后现代教育”的教育模式随之出现了,它展示了与现代教育迥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其实质可以归结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以及“通识教育”等,这些观点与我们提倡的教育技术发展不谋而合。

(2)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和教育观

后现代主义放弃了对确定性的追求,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而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改变,而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因此,知识不是积累起来的,而是批判的结果。导致知识观从确定的知识观向批判的知识观发展,从普遍的知识观向情境性的知识观发展,从客观、公众的知识观向个体性的知识观发展,这样构成了新型的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后现代主义认为,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追求完善、丰富的人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能够改革和再造世界,因此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这就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的创新教育观。

二、后现代主义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展现其独特的风格,为西方理论界的发展带进了一种不和谐音,从而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后现代理论与发展趋向多元化,我们无意于关注由此带来的争议,只深入探讨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技术的影响,今天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技术的影响已较为系统,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建教育技术文化——教育技术后现代主义研究的文化视野

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的学科,在教育学科群落中的力量非常薄弱,还没有建立起相对稳定的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更谈不上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教育科学各个强势学科的挤压下,教育技术由于没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和实践文化,缺乏独特的底蕴,从而缺乏一种历史感。如何确立教育技术自有的文化地位?这或许只能从后现代主义关于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多元主义的研究中得到解释。

(二)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论创新——破除科学主义的消极影响

教育技术一直把自己定位于一门科学,因此大多数教育技术专家有实证主义倾向。但是实证主义研究传统的盛行导致了教育技术研究中科学主义信念的根深蒂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后现代主义开始进入教育技术实践和研究人员的视野。后现代主义对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论的贡献是通过对科学主义的批判与反思来实现的。后现代主义应用于教育技术研究打破了实证主义独霸天下的局面,使多元的沟通和表达变得合法化。教育技术的后现代主义研究方法论和受自然科学影响所确立起来的现存方法论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质、反思色彩和人文价值。

(三)教育技术观念更新——破除技术理性的消极影响

后现代主义对技术应用所造成的诸多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露,有效地破除了技术之工具隐喻的消极影响。后现代主义认为技术理性尽管从功能、效率、手段和程序上来说是充分合理的,但是它并不问及人生意义的根据,丢失了对终极价值的依赖。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主体必须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观念以及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教育技术中的种种技术应该和人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成为教育对象的对立面。脱离了人的技术是没有价值的,甚至是危险的。人也是教育技术系统的一部分,甚至是核心的一部分。

三、对教育技术引入后现代主义的评价

后现代主义为我国当前的教育理念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视角,对其应用到教育技术的认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

当前我国学术界有一部分人完全否定后现代主义思潮,认为我国正从前现代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后现代思潮根本不符合中国国情;另一部分人则完全肯定后现代主义思潮,认为它提出的许多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非常有利的。我们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具有片面性。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必须进行具体分析。后现代主义与教育技术学,是信息社会所产生的两个重要产物。我们要走进信息社会,发展知识经济,就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在实现现代化教学改革中,一定要把学习、宣传、普及现代化教育技术学、信息网络技术学的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宝山,孙福万.21世纪课程目标:向后现代教育过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0,(4).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51-169.

[3]惠晓莲.走向后现代主义的教育技术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9).

[4]王彩云,张立成.后现代主义对技术理性的批判[J].济南大学学报,2000,10(4):30-32.

[5]葛晨虹.后现代主义思潮及对社会价值观的影响[J].教学与研究,2013,(5).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技术学现代教育后现代主义
重新回到后现代主义文论的原点
论泰国佛寺教育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国际化视野下中国现代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教育技术学本科生就业问题调查研究
基于教育技术学的教学APP现状及其发展
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活语文课堂的策略研究
后现代主义设计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班会课“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