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研究文献综述

2017-09-04张晨阳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

张晨阳

摘 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发展,给文化的灿烂提供了可能性,道情皮影戏更是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留存至今。环县道情皮影戏在艺术形式、音乐本体、皮影工艺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道情皮影戏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正在消逝。专门研究道情皮影戏本身的学术期刊很多,虽然在理论方面补足了的短板,但是在道情皮影戏的实践部分却严重不足。因此,我们应从对道情皮影戏的重视、创新、培养传承人等方面来有效传承和保护环县道情皮影戏。

关键词:道情皮影;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现状;传承与保护方向

中图分类号:J825;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138-02

一、前言

环县道情皮影戏是生长在甘肃省东部黄土地上的民间曲艺,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从环县道情皮影戏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到国内行业专家及学者的争先研究热潮的掀起,无不昭示着它存在的意义。第一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10 个试点之一的环县道情皮影戏,在最近五年内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现状又如何呢?笔者希望从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工作的最新研究成果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回顾,并提出一些保护传承工作的努力方向,从而对今后的研究做一些辅助,能够让这种区域性文化遗产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与传承。

二、环县道情皮影的概念

环县道情皮影戏习称陇东道情,属于民族民间音乐的范畴,因此诸多研究专家学者都是从音乐学的角度对其下定义的。从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生成来看,据《环县志》记载,“环县道情源于渔鼓道情,约于明末清初传入本县”①。晏晓东认为陇东道情是传统皮影戏为表演形式,结合古老道情说唱艺术作为表演基础,吸收诸多周边地方剧种及当地特色曲调,融合方言声调作为旋律基础所形成的民间戏曲②。

如果单从其功能性看,黄虎提出传统的道情皮影戏表演都场所,大多都在庙会或还愿的事主家,它从来不以纯粹的娱乐为表演目的,当然除了近些年对的在此基础上的创新表演③。近些年对道情皮影戏的研究角度的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研究成果,从宗教角度出发,还有李跃忠对环县道情皮影戏宗教仪式功能的客观的研究④。

综合专家学者们的观点,环县道情皮影戏是一种集结传统文化,继承地域性民俗基因,具有浓厚宗教仪式感、独特艺术价值和审美功能的民族民间地域性文化产物。庆阳地区的文化积淀深厚,这里是华夏农耕文明和歧伯中医药文化的源头,人文始祖伏羲、女娲、黄帝都在此留下很深的印记。从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和本体来看,都不得不证明这种艺术瑰宝的必然存在性。

三、传承与保护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现状

(一)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内容的陈旧,缺乏长久的生命力

贺怡婷⑤认为,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剧目大多是改革开放以后民间艺人回忆、记录、整理的手抄本,由于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的局限性,一部分剧目未被挖掘,保存在艺人的记忆里,难免会因为不及时整理和收录而彻底遗失。吴存军在《环县道情皮影的传承困境》一问指出,环县道情皮影作为一门植根于民俗的民间艺术,原生态是其最主要的特色,表演时用方言,内容多为传统剧目,脱离现实社会,虽然提倡“走出去”的口号,可是近几年都很少派艺人外出学习。虽然偶有外出演出,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⑥

这些都是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和保护最突出的困难之一,内容缺乏吸引力,出现认知的断层,许多当地的年轻人根本不了解道情皮影戏是什么,能够观看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更不用说普及化发展。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创新,经济的全球化,也推动着知识文化的全球化进程。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遗存没有吸引力,内容的陈旧,受众面狭窄,必将导致生存空间的缩减。

(二)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传承人日已锐减,难还本真

拓雅丽在《“互联网+”背景下环县道情皮影艺术产业化发展》一文中提出,道情皮影的演出艺人普遍高龄化,年轻艺人匮乏,道情皮影的传播呈现“青黄不接”的趋势。而且学习环县道情皮影戏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太大,能够得到的收益少,使得缺乏继续发展的动力。皮影雕刻技术十分复杂,成品更是难以保存。⑦这样一来,就使得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传承不能完全,失去了原有的表达。导致最终失去存在的必要性。贺怡婷在她的研究里也指出了关于环县道情皮影戏的传承现状,分别从环县道情皮影戏表演艺人的年龄结构、演出行当从业艺人以及艺人的知识层次做了分析,进一步解释了环县道情皮影戏濒危现状的原因。

(三)道情皮影研究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艺术实践

谷艺萌在《仪式观视角下的环县道情皮影传播研究》一文里,她是从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研究内容和阶段特点出发,把国内的研究成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处于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紀末),在第二阶段为发展期(21世纪至今)。⑧文章比较详细的分析了这两个阶段的不同理论研究特点,从二个阶段所罗列的文章可以发现,对环县道情皮影戏的研究还是很侧重学术理论性,虽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逐年提高,但是在传承与保护方面,未曾有具体的实践。

我们常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是在研究传承与保护环县道情皮影戏的艺术实践方面是缺失的,因为许多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只将目光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没有利用专业团队和资源去使其真正的生机勃勃。我们都知道意大利的美声唱法,起初也是小范围的民族性唱歌方法,后来经过不断科学发展和实践,才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并且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演唱方法。因此,大量专业性完备的艺术实践力量的参与才是环县道情皮影戏从萎靡走向繁荣的有效途径。

四、传承与保护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方向

(一)政府建立为环县道情皮影戏传承人的专门性“人,学,研”的良性互动机构

笔者认为,政府应该把人才(民间艺人)、学校、科研机构等组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功能,形成强大的研究、传承和创作一体化的良性发展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民间艺人(道情皮影的传承人)、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实质是促进环县道情皮影戏的演出内容和方式的创新所需的各类生产要素之间的有效配合。endprint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形态的演变,政府在创新平台搭建中的作用,相关人才在创新进程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凸显。以此,毋庸置疑的需要政府的有效参与,来集散社会各界的资源,使得传承保护工作更加科学健康的发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关注度,发展旅游业

拓雅丽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环县道情皮影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思维问题,她指出,不能再用传统的思维去谋求环县道情皮影戏的发展道路,必须利用网络技术的快车道,搭建网络道情皮影艺术展示区、演出厅,增加公众对其的熟悉度,构建道情皮影文化产业的新业态。⑨

笔者认为,环县道情皮影戏是红色革命老区一股清流,它流淌在庆阳这块文化底蕴浓厚的黄土地上。庆阳在与时俱进的飞速发展,作为甘肃唯一一个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一直是庆阳提升城市形象和打造旅游业的主题。庆阳的香包、剪纸、道情、皮影、民歌更是各具地方色彩的民俗珍宝。

随着政府对宣传庆阳的力度加强以及资金的大量投入,庆阳的香包、刺绣和剪纸艺术已经顺利的走出了国门,依赖这条产业链生存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在对传承和保护道情皮影戏方面也需要效仿香包和刺绣的发展经验和模式,从而吸引更多关注和投身道情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事业的人才资源。相信这同样是一条推动地区经济良好发展的财富之路。

(三)大胆创新情皮影戏内容,使其与时俱进更具活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各个层面都要求进步,文化当然是首当其冲的引领者,环县道情皮影戏大多为传统剧目,内容脱离现实社会,传播媒介局限。因此,笔者认为,从音乐演唱方面和皮影制作方面创作出一批接近人民生活,符合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新剧目。

首先尝试少量剧目的成功,努力不懈的探索下去,相信之后可呈现星火燎原的势头。其实,西方歌剧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被我国文化受众吸纳之初,也是遇到了重重阻碍,其中也一度因为文化的差异巨大而停滞不前,但是在一批又一批艺术家们的不谢努力下,我国也创作出了一大批诸如《白毛女》、《江姐》等反映时代性格的优秀歌剧作品。我们也可以从相近的领域探索创新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环县道情皮影戏永葆艺术生命力。

五、结语

环县道情皮影戏是埋藏在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之地的瑰宝。由于近些年,专家学者和一些专业团体对它的极力保护,使得它的艺术价值不断被发掘。它以其独特的自身魅力受到了世界性的瞩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速度加快,全球化的世界性融合,这种独具特色的东方艺术产物也受到了空前的保护与传承。我们完全有责任将自己本土的优秀音乐文化宝藏进行开发,环县皮影戏的音乐与艺术表演载体皮影,都是经过历史打磨的精美艺术品。它的美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欣赏、关注着,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对这种民族稀物的传承与保护发挥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环县志编纂委员会.环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330.

②晏晓东.陇东道情音乐溯源[J].音乐创作,2015(01):152-154.

③黄虎.影戏表演与民俗生活、民间信仰关系初探——以环县道情皮影<过关>戏为例[J].音乐研究,2010(06):21-29 .

④李跃忠.略论陇东道情皮影的宗教仪式功能[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1(03):56-59 .

⑤贺怡婷.环县皮影戏的调查与研究[J].西安:西北民族大学,2016,.

⑥吴存军.环县道情皮影的传承困难[J].中国木偶皮影,2014(02):41-43.

⑦拓雅丽,韩艳慧.“互联网+”背景下环县道情皮影艺术产业化发展[J].新西部,2016(33):23-24.

⑧谷艺萌.仪式观视角下的环县道情皮影传播研究[J].西安:西北大学,2015.

⑨拓雅丽,韩艳慧.“互联网+”背景下环县道情皮影艺术产业化发展[J].新西部,2016(33):23-24.

参考文献:

[1]环县志编纂委员会.环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3.

[2]晏晓东.陇东道情音乐溯源[J].音乐创作,2015(01).

[3]黄虎.影戏表演与民俗生活、民间信仰关系初探——以环县道情皮影<过关>戏为例[J].音乐研究,2010(06).

[4]李跃忠.略论陇东道情皮影的宗教仪式功能[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11(03).

[5]刘淑娟.环县道情皮影的艺术特色研究[J].装饰,2014(249).

[6]吴存军.环县道情皮影的传承困难[J].中国木偶皮影,2014(02).

[7]许养发.试析环县道情皮影戏的音乐特点[J].戲剧之家,2014(12).

[8]王艳.陇东道情皮影的民俗功能及艺术价值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4).

[9]曹丹.庆阳环县道情皮影的隐形教育功能[J].城市学刊,2015(03).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ask 4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若干思考
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的思考
Tough Nut to Crack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