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

2017-09-04金千卉

速读·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利己主义步入状元

金千卉

没有接触这个话题的时候,一直是处于回避状态的。当这个问题被抛出来的时候,心里自然是一惊,于是大部分人可能没有想过,若是想过的话,你会不会突然说:“到了上大学的时间,不去上大学还能做什么呢?”又或者说:“高中三年拼搏,不就是为了上一个好大学吗?”若如此说,那么然后呢?步入大学后,你会不会突然轻松下来,没有目标,对未来更是一片茫然?你会不会发现你其实根本不了解你自己,你不知道自己的性格适合做什么?你会不会意识到大学之前的学习一直是在为父母的期望而努力,而大学之后才开始为自己而学,然后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你会不会感受到你根本不了解你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计划,仿佛只是推着日子过?于是,失落无奈接踵而至,在大學的夜晚里,对着好似会永久亮着的路灯说:“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可能怀疑你所学的东西真的能带给你什么,在以后从事工作的日子里,大学所学的东西又能剩下来什么(当然这一切抱怨都是建立在你所学的并非是你所感兴趣的基础上)?你或许会说,与其上大学不如去休学实习,去做一些真正对日后工作有帮助的事情,何必坐在这里对着枯燥的数分、听着“无意义”的毛概,整天过着昏昏欲睡的生活?又或许我们会觉得,考上一个不错的大学,即使只拿到毕业证,也可以在老家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在有的学校里,考各种各样的证已经成了心照不宣的事实,仿佛大家认为大学里如果不考几个证,都好像没有上过大学一样。如果对这种想法提出质疑,别人可能就会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呵,不知道为未来铺路,还说什么诗和远方?每每想到这些,总会觉得一阵心寒,这和我心目中的大学及其不符,我看不清它的温暖与人文关怀。

曾听得老一辈的人说,北大的那座“状元桥”原名叫做“校友桥”,为的是毕业重新回到北大的人还能记起未名湖的清风、师生间的点点情谊。而现在呢?从“教育产业化”起,仿佛中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成为了营利的工具,愈加官僚化、商业化,旧时的宁静、信仰、圣洁仿佛都被驱逐出去,留下的不再是“精神圣地”,而是“状元桥”,是通往一切财富、权力、做到“人上人”的通道。于是,我们的大学成为了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摇篮,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一切都是那么差强人意。至于为何会问出那句“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也就不那么令人诧异了,或许你不是因为自己而迷茫,你可能只是对你眼中的大学而感到困惑。

钱理群先生有言:“在当今之中国,理想主义与浪漫主义已经是不合时宜,甚至是滑稽可笑的。但我仍然要坚守这一块精神的最后的立足之地——如果再退一步,我们就什么都没有了。”我们为何要上大学?为的是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也为的是在步入社会之前的最后几年里,尽量的坚守心中那一片安宁之地,静下心来安静读书,让那种平和、热情尽可能多的包围我们。所以说,在提出“为什么要上大学”这个问题之后,先跳脱出来,问问自己“你心目中的大学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大学生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完成大学生活”,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出发,便不难发现问题的答案,然后就去做,又何来迷茫、随波入流之说呢?当然,我们都知道当今的大学并非净土,但教育还是要先净心,那么,就从洗练我们自己的心开始,少一些功利化、多一些宽容,就算是日后步入社会,也同样可以做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最后,想以鲁迅先生的名言来结尾: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不如寻朋友,联合起来,同向着似乎可以生存的方向走。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利己主义步入状元
世界上不是只有利己主义一条路可以走
心门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罗尔斯原初状态中立约人特性
浅析李箱小说《翅膀》中映射的社会现象
状元商品
自然之美,心中永存
白发状元
状元何时出现
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