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新艺术的震撼》有感

2017-09-04黄一斐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现代主义隐喻机器

黄一斐

摘 要:《新艺术的震撼》的叙事总的来说是以时间为线索,主要是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间的被称为现代主义艺术的发生发展。在每一章的叙述中,作者通常一耳熟能详的事物(如埃菲尔铁塔)为开端,去描绘当时的情况,根据不同章节的主题有所侧重,之后通过具体的艺术流派或是艺术家的创作轨迹来叙述这一社会状况下的艺术走向,其中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性。

关键词:机器;先锋派;新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009-01

埃菲尔铁塔是“第三共和国同旧政权之间的根本经济根源的隐喻”;建筑上使用玻璃是和平的乌托邦理想的隐喻;契里科笔下的“裁缝的模型人”是“破裂成片段的现代主义意识的隐喻”。整个现代主义艺术就是大的时代背景的隐喻,表现主义下的惊恐和不安更多的是对战争或是都市文明的恐慌;乌托邦建筑家们的理想更多的是为了逃离现状而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达达派更是对战争的直接迎合。现代主义根本上是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带来的产物,其直接原因是由一种机器所带来的战争。

整本书主要围绕着两个概念,首先就是“机器”。人们对机器的态度经历了1780年左右的畏惧到1880年左右的新奇,再到1980年左右的仇视,人们对于机器和它所带来的世界经历了从乐观主义到悲观主义的转变,这一变化和其后包含的社会状况、视觉文化和人类心理等方面的变化,造成了这一时期艺术创作中的探索实验。

另一个关键词就是“先锋派”。这个词最早是一个军事用语,在1825年由空想社会主义者亨利·德·圣西门运用到文化领域。“先锋派”的理想在于通过文化挑战促进社会复兴,这一观念出现的先决条件在于社会状况的改变,即十九世纪上帝死去,美术本身成为了宗教经验的代替物,传统的艺术的庇护者是一个由宗教或世俗宫廷趣味决定的阶级,而“先锋派”艺术扎根于资产阶级的庇护,这些人既是“先锋派”的批判对象和名义上的敌人,同时也是他的主要观众,并且“先锋派”的消逝正是伴随着他的观众的普遍接受,最终一步步走入博物馆成为“历史”。

第一章机器的乐园,以埃菲尔铁塔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的现代产物,代表了“一个历史的终结,另一个历史的开端”,这种高耸的钢建筑改变着人们的视觉文化,它及它代表的都市形象进入了艺术创作的视野。1914年的战争,“改变了语言的生命和艺术的形象”,从根本上永远的改变了,文化艺术进入“成批量、工业化、死亡的时代”,在此章中我觉得重点在于以塞尚、毕加索、布拉克为代表的立体主义,立体主义更多的为艺术带来的是一种新的方法,是一个可以运用到新时代的观察、思考、创作的方法,尤其是拼贴手段的使用。

战争成就了“先锋派”艺术。现代主义并没有共同的艺术风格或是同样的艺术理念,但是他们共同都反对传统,这一大的信条来自于大的时代背景——战争,战争的噩梦被年轻人归罪到老一辈的身上,“世代冲突”成为现代主义文化的主要矛盾,其后果就是“仇恨一切形式的权威,一切形式的传统方式。”“先锋派”的理想,它的“热情奔放、理想主义、富于自信、探索宽广的领域的信念,而且最重要的意向是,艺术能够以最无私和高尚的方式找到必要的隐喻,藉以向人们解释一个正在迅速改变的文化”的做派在该书中似乎是罗伯特·休斯的评价标准,用以衡量和对比相关的艺术现象。

第二章主要介绍的是战后政治在艺术中的反映,此时形成了虚无主义的达达派,同时也叙述了左右两股政治势力在艺术中的表达。第三章是作为传统贵族享乐趣味的理想化的风景画的变化,随着资产阶级的出现,风景画开始记录该阶级的生活方式,风景画一步步从印象派手中的对于风景的主观表现经历高更、野兽派等成为精神的向往,风景母题从自然风光变为都市生活或是室内场景。第四章乌托邦的烦恼,主要是作为生活的艺术——建筑,艺术家利用最直接的方式介入生活,创造生活。第五章自由的门槛,重点在于超现实主义和战后的艺术中心,作为自由的象征国家——美国艺术的发展。第六章,是对世界和精神的相互作用的探索,即表现为对“自我”的探索,机器和战争让上帝死去,填补这一空白的就是表现主义。第七章主要介绍的是20世纪60年代的艺术世界,亦即现代主义艺术末期的艺术发展状态,“自然”被信息过量的拥塞的文化所取代,严肃美术与流行美术之间的拉锯成为这一时间的主题,出现了诸如安迪沃霍尔的罐头盒子和奥尔登堡的巨大的米老鼠等利用流行元素但又被称为其本不具有的“艺术之名”的作品,在一个拥塞着大量信息的文化中,美术只能以两种方法生存下去,“在暗中或是在我们称为博物馆的猎园中”,这一时期的严肃艺术与琳琅满目的广告画相比毫不起眼,藝术家试图将宣传品的活力移植到逐渐枯萎,消失在公众视野中的艺术语言中,但是由于其形式与宣传品的相似性,使其又不得不依赖于博物馆。

现代主义是在工业革命后伴随着大机器生产和资产阶级的崛起而发生的,但究其发展的动力,我更觉得现代主义是战争的产物。机器所带来的乐观的“未来神话”并没有持续太久,带来的更多的是长期持续近一百年的“讽刺、厌恶和抗争岁月”。在战争爆发前,社会是一个道德完好的氛围,随着船坚利炮的肆虐上帝死了,道德崩溃,人们通过自己的手段建立新的生活、促进社会复兴,但结果并没有带来道德的回归,而是商业的麻痹。

参考文献:

[1]罗伯特·休斯,刘萍君,汪晴,张禾(译).新艺术的震撼[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现代主义隐喻机器
机器狗
机器狗
爱的隐喻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中国工笔人物画在西方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继承与发展
论乔治?鲁奥朴素、真诚的绘画态度形成因素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神奇的独眼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