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城市发展商业的思路与对策探讨
2017-09-04张犇
张犇
摘 要:当前,商业对于城市发展的基础性意义是经常被忽略的问题。对于平凉这一欠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的典型代表,它与周边城市的比较优势并不明显,但商业方面具备一定的先天优势和传统优势。这些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发展商业还面临着诸多不足和制约,只有补齐交通、基础建设、政策、发展思路方面的短板,才能进一步激发城市商业活力,为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商业;平凉城市;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9.001
在《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中,平凉首次被确定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提出要加快构建由崆峒区、华亭、崇信组成的平凉都市区,把平凉市区打造成人口50万以上的中等规模城市。平凉市也提出要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重要节点城市和甘肃东部门户城市。要实现这些目标定位,就要着力培育城市产业,持续发展城市经济,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关于平凉城市的发展路径,有许多思路可以遵循,如“工业强市”、“贸易兴市”等战略,就是要突出优势,加强引导,形成发展的强大动力。笔者认为,相比于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等目前明确提出的产业方向而言,商业这一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经济组织方式,在平凉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尤其是城市发展战略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在着重分析商业之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基础上,提出平凉市发展商业以充分合理配置资源的可行路径。
1 商业在城市发展中的独特意义
(1)商业是现代城市的本质内涵。城市的出现本身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人类有了剩余产品,继而在不同的产品所有者间产生了商品交换,之后在一些交通便利之處形成了较为固定活跃的交换场所,就形成了“市”。为了经营和生活的便捷,人们绕市而居,越来越集中,市的规模也一点点扩大延伸,经济地位不断提升,也自然被赋予了政治职能,对内管理、对外防御成了需要,官署、城墙等要素应运而生。这是自然经济条件下城市产生的一般模式。工业革命也带来了城市革命,生产规模的空前扩大使得要素相对集中的城市成为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也进一步导致城市人口的激增和城市物理空间的急速扩大,工业主导了现代城市发展方向。然而,商业活动依然是城市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是工业生产的目的和实现价值的手段,而且组织着每一个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城市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通过密布的商业网络实现了勾连与互通。商业成为城市的天然内涵。
(2)商业具有引领和探索产业方向的作用。对于西部地区大部分中小城市而言,目前均还处于城市经济发展初期,对重大项目和时兴产业集群吸附能力弱,产业特色尚不明显。多数城市打出政府主导的工业牌,然而工业的介入门槛很高,重工业的发展靠政策和资源,轻工业的发展靠机遇和积累,金融业则具有更多的条件限制。受经济实力、发展程度、政策支持等因素影响,西部地区工业和金融项目往往被省会和区域中心城市所包揽,中小城市在竞争中处于明显的劣势。门槛相对较低的商业成为中小城市发展初期的现实选择。通过政府有倾向性的积极引导,提供发展场地,调动社会人力和资本开辟商路,将先进地区的货品引入当地,在不断的竞争与适应中披沙沥金,形成本地市场适宜的商品类群,再激发创业者去学习借鉴、引资引技、生产制造,一个成熟的产业集群就此建立。它自然形成,根植于市场的现实需求,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商业能够深刻改变城市面貌。商业是需要集群优势和品位特色的,主要基于商业的吸附性特点,因此大型商超往往占据城市的主要交通节点,自由贸易市场也通常形成于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是需要修饰的,商户、商场将自己的经营环境不断优化升级、美化加工,以不断招徕消费者。城市商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正是城市交通状况日益优化,城市风貌逐步改善,城市功能日渐完善的过程。因此可以说,商业流通对于城市整体的风貌提升有着根本性影响。
2 平凉城市发展商业的优势与短板
平凉城市发展商业具有较为优越的区位优势、传统积淀和产业优势。目前,平凉城市人口为34.3万,按照人口规模划分属于I型小城市(人口规模20—50万之间),在欠发达地区这一层次的城市中有其代表特点。它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是甘肃东部最重要的门户城市,也是西兰银三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控驭关中通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河西,直至新疆、中亚的交通要冲,是古丝绸之路西出长安的第一站,自古以来就是陇东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20世纪30年代到解放初期,随着西兰公路的开通,平凉城市人口迅速激增,一时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贸易兴盛,在西北赫赫有名。
平凉市也是西北地区回民主要集聚地之一,抗战期间从中原地区逃难进入平凉的桑坡人,善于经商,他们到平凉以后,和当地回族人一起,发挥民族传统优势,利用平凉地区得天独厚的交通自愿和地理优势,发展具有独特优势的商贸业。解放前平凉回民主要从事的行业,除饮食业外,还有皮毛业,出现了一些有影响的皮毛商人,闻名一时;另外还有茶业、盐业、绸缎业、钱庄业、药材业、酱园业等。民族商业在平凉传统商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造纸业也是平凉传统产业,主要在平凉城南的纸坊沟流域,民国时期已形成一定的气候,通过产销合一的方式,支撑起一个特色行业。平凉城市近代以来的经济发展是北方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平凉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商业经济对陇东乃至整个北方地区的经济产生过重要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平凉城市的传统产业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扬,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经过充分整合积累,逐渐确立了畜牧、果蔬、煤电、旅游四大产业的发展格局,为平凉城市发展大商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平凉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的特点,提出建设商贸物流业的枢纽城市的发展战略,在城市建设中不断加大交通和物流站点建设力度,承接了传统优势,拉开了发展大商业、大贸易的发展格局。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平凉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一直处于相对的滞后状态,和周边庆阳、天水等城市相比,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差距越来越大。随着周边城市交通状况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功能的迅速完善,平凉城市在这场角逐中未能占得先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陷于薄弱和落后,给经济整体发展形成很大的障碍,在商业方面的传统优势正在丧失,比较优势不断被抵消,造成城市经济整体增长乏力。另外,城市的发展思路还不够开阔,既没有突出商业对于平凉城市的基础性地位,也没有确立好城市商业的整体发展布局,在微观市场的建设上更有诸多短板和不足,以致城市经济的总体发展受到制约。
3 平凉城市发展商业的思路与对策
(1)大力发展基础设施,补齐交通滞后短板。虽然平凉城市在各种场合均强调自身处于陕甘宁三省交汇处和西兰银几何中心的独特区位优势,但需要清醒认识的是,在三大城市几何中心,同时意味着处于三大城市覆盖区域的真空地带。一方面由于三大省会城市资源吸附能力过强,在资源短缺的当前,平凉城市相比之下完全没有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平凉城市交通建设严重滞后,无论是市际交通,还是市域內交通以及城市交通,均存在很多短板。在铁路、空运占主导地位的当前,平凉无机场,以及和兰州之间无直接铁路干线相连,这对于城市间物资的流通产生的制约是显而易见的。平凉市区内虽然确立了“九纵二十三横”的道路发展规划,但截至目前,一半以上的规划路段都没有修通或者存在断头路现象。“十三五”期间,平凉应全力补齐交通短板,通畅内外物资流通渠道。
(2)完善商业经营场所,夯实商贸流通基础。在商业经营场所方面,目前平凉城市基本上是以大型建材商城、大型购物中心、大型商业广场为重点的,而对于与人民生活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的便民市场、超市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在平凉市新版城市规划中确立的便民蔬菜市场服务半径不大于800米、大型综合超市服务半径不大于2000米等约束性指标,落实力度并不大。现有商业经营场所的管理和治理也跟不上,经营环境差。在进一步发展中应加大投入配套建设,完善和管制好商业经营场所。
(3)不拘一格发展商业,确立多层次商业格局。目前很多城市发展商业存在的问题是“因大失小”,就是将主要资金和精力集中于发展大型商超、购物中心,造成以购物中心为代表的实体严重过剩。全球在建购物中心面积最大的前20个城市中,中国占13个,其中,上海、成都和深圳分列全球前三位。平凉市也“落入了俗套”。其实相比于购物中心等大型商业体,店铺、摊位乃至流动摊位与百姓生活关系更密切,对于从业者要求更低,进入门槛低,从而可以吸引更多从业者,在带来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因此作为西部中小城市的平凉,在发展商业时应不拘一格,应特别注重于底层商业布局,在国家小区开放的大背景下,应更加注重探索发展社区市场的可行路径。
(4)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探索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平凉城市商业的传统优势是产销一体,尤其在民国时期,回民手工业者以优良的工艺生产出大量牛皮和皮革制品,再将其转销;纸坊沟的造纸作坊利用小规模生产环境造出纸张,再将其销往城内各地。这些形式更有利于经营者把控和影响市场。既然当前平凉城市已形成果菜、畜牧、煤电、旅游以及物流为主的基本产业格局,就应该立足于基础产业,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和控驭流通渠道,探索产业集群化发展路径,在未来市场中不断凸显自身的话语权,而非只听命于需求方。平凉城市发展商业的根本目的不应只停留于商业本身,而应立足于通过商业的探索来培育更为适合自身的产业布局,为经济进一步发展储蓄充足的动能。
参考文献
[1]刘萍.谈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心城市突破战略[J].商业经济研究,2006,(36).
[2]马建波.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平凉回族商业简述[J].北方经济,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