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克思的幸福思想初探
2017-09-04康皓隆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幸福观及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内涵:首先物质上的幸福是实现精神幸福的前提条件;其次,实现个人的幸福,离不开个人的自觉劳动;第三,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认为在马克思幸福思想的指导下,人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去,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多姿多彩,思想更加完善,由此,人们的幸福感会大幅提升。
【关键词】 马克思;幸福;幸福观;现实价值
追求幸福,的确是每一个人心中永远的夙愿,马克思幸福思想从人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形成,本身就告诉我们需要以人的实践为前提,在社会的生产生活中,人们需要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实现人与人的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而且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不同,但是如果每个人在社会上多做些奉献,久而久之,社会上必然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气,而社会上的这种风气又必然会促进人的正确思想的形成,从而实现人的幸福。
一、幸福观及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内涵
1、幸福观
什么是幸福观,简单的说,幸福观就是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包括人们对于幸福的各种看法和态度。当然,社会的发展程度不同,人们对于幸福的理解也截然不同。在封建社会,由于各个阶层的地位不同,他们的幸福观自然不同,譬如农民阶层,如果谁家的粮食相对其他住户的多,谁自然就会有一种幸福感,而对于剥削阶层,谁拥有的土地或者说谁用的雇工多谁也许就幸福。相比于现代,幸福的因素当然和封建社会截然不同,包括的因素也愈加广泛,人的生活水平、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各个方面。幸福,对于每个人而言,也许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人们如果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并且勇于实践,就会感到幸福,人们的生活也才更加美好。
2、马克思幸福思想
马克思幸福思想是一种先进的科学的思想,也许人们会问,他的主体思想是不是马克思一个人创作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它的形成集合了西方著名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康德、费尔巴哈、以及黑格尔等有关于幸福哲学思想的言论,而加以整合、完善,再加上自己对于幸福的理解和幸福观的探究,而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幸福思想,即马克思幸福思想。
二、马克思幸福思想的涵义
马克思曾经无数次的提出,实现人的幸福,根本的解决办法是从人的本身出发,人是这个世界上发展的存在,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当然人的幸福的实现不单单只有自然是因素,社会生产更是决定性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出现以来,人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实现社会生产的发展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因此,社会生产的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当然实现人的幸福,必须把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实现统一,前人曾经讨论过实现人的幸福是物质上的幸福重要还是精神上的幸福重要,这实际上都是片面的,只有把二者有机统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首先物质上的幸福是实现精神幸福的前提条件,人只有在物质上实现了满足,才有条件实现精神幸福,因为如果你连基本生活需要都没法满足,谈论精神世界未免太牵强了。在人的物質需要满足的前提下,人只有自觉的在社会上发扬平等、互助、博爱等良好的风气,人的精神世界必然畅快愉悦,也就实现了人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幸福。其次,当然实现人的幸福,离不开人的自觉劳动,劳动是实现人的幸福的主要途径,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才能实现人们源源不断的物质需要,当然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方式,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劳动之中去,实现物质和精神的双重财富和美好的幸福感。幸福的形成还需要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结合,人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个体,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而连成一个整体。再次,个人的幸福不止包括个人的幸福还包括社会的幸福,马克思对此也运用辩证统一的思想对此进行了阐释,个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幸福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社会的幸福为个人的幸福提供前提条件,而个人的幸福又影响着社会幸福,同时赋予了社会幸福更广泛的内容。
三、马克思幸福思想的价值
马克思幸福思想对于当代物欲横流,日渐浮躁的社会具有很有意义的指导价值,马克思曾经说过,历史上人类征服世界无外乎三种方式:艺术,宗教,以及科学,但是他在随后的论述中提到了道德的作用,道德,它是一种人们评论个人的包括语言行为的一种思想方式,它深深的左右着人们的一言一行,虽然没有强制性,但是如果把道德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对于社会风气的好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当然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另一个关键的要素就是需要,严格意义上来说,人的一切活动包括思想包括行为的内生动力就是需要,什么是需要?就是人们对于平时生活包括工作等各类活动对于某种需要的一种依赖。因此,当人们的需要满足了,幸福自然而然就不远了,但是马克思同样强调,满足需要并不就完全等于获得幸福,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的幸福观不同,这也就是说对于人的幸福并不是有一个严格的判断标准,而是取决于人的主观感受。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要实现人的需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人是社会的主体,如果只是实现了社会上的某种需要而忽略了对于个人的影响,那么这种社会需要毫无意义可言,所以说人的需要是基础、是前提,在满足于人的需要的同时,并且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样就实现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幸福实践,如果人不忠于实践,不热爱劳动,那么一切都是空谈,劳动是实现人的价值的基础性的条件,只有不断地劳动,人才能创造价值,在创造价值中实现人的实践作用,并最终获得真正的幸福。
四、马克思幸福的思想对当代的指导意义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人们的生活幸福很重要,为此仍需要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关键还是要靠人民的努力,在马克思幸福思想的指引下,人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国家来说,实现了经济的强盛,国力的增强,对人民来说获得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更重要的,在马克思幸福思想的指导下,人们思想更加完善,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多姿多彩,由此,人们的幸福感大幅提升,从而使人们最终奔向幸福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 王鲁宁,李海青.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及其中国化何以可能——基于“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的理论渊源及实践价值视角[J].理论界,2014(12)6-17.
[2] 张涵婷.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
[3] 卢凤华.马克思幸福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意义[D].东南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康皓隆(1990.12-)男,汉族,内蒙古乌兰察布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