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实用方法

2017-09-04康亢

教育 2017年34期
关键词:意境诗歌文学

康亢

作为世界文学之母,诗歌是文学的精髓,是文学艺术的经典,诗歌欣赏也是文学鉴赏的最高形式。同时,诗歌也是学生平时最为喜欢的文学形式,生活学习之中,诗歌是学生枯燥学习的调节剂,是学生提高自身文学修养的最佳媒介。与戏剧不同,诗歌突出的不是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與小说不同,诗歌没有婉转的语言描写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然而,诗歌尤其独特的凝炼性、抒情性和节奏性,这些特点不仅彰显了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决定了它独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美读法——以读带讲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情是诗歌的灵魂,也领悟诗歌的情,就要多读。如果将诗歌分析和讲解,将其翻译成大白话,就丢失了诗歌的韵味。正如大家所说,语言是不能靠分析和讲解来学习的,千百年来,诗歌的教育方法就是以读带讲。也就是古代私塾的背诵,给我们留下了两千多年了无比灿烂的文学硕果。虽然,我们当前不能像古代私塾那样以背诵代替一切,但是,“读”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诚然,当前的课堂太过急功近利,我们当下最需要的就是多给学生些时间,让他们通过读来体味、揣摩诗歌的情。

美读不同于朗诵,也不是在诵读的时候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就是美读了。美读的“美”更多的体现在情感、意境的美,而不仅仅在于声音、形式的美。因此,在美读时,教师要注重学生感情的倾注,而不是一字一板、平平正正的朗诵。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借助疾徐抗坠的音节将诗歌的内涵吟诵出来。自然,学生情感的流露和倾注需要他们对诗歌的主旨进行了解和掌握。而诗歌的美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因此,对诗歌意境的感悟还是需要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不断体悟。教师可以通过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视频给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把握诗歌主旨情感,使其读出韵味、读出情感。

专题法——以点带面

正如人物的描写方法是学习小说分析人物的关键,学习诗歌我们就要将关注点定位在其独有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段上,即诗歌的意象、象征和意境。对于小学生来讲,这些还都是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然而到了中学阶段,经过了一定量的诗歌的熏陶,教师就要将这些知识系统地讲解给大家,进而用其指导学生的自学。诗歌教学中,最大的错误就是教师将诗歌的意思用通俗易懂的话翻译出来,其实这是将诗歌从天堂打落凡尘。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诗歌学习方法呢?笔者觉得开一些专题讲座,将诗歌的特点集中起来让学生感受,并通过对比、讨论,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举个例子:何为诗歌的意象呢?以“鸟”一字为例,其意象多与男女恋情、婚嫁有关,像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又如“孔雀东南飞”;“雨”字在诗歌中蕴含的是离情别绪,通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可见一斑;“月”则象征着思乡、怀念,如“月是故乡明”“春化秋月何时了”等等。通过这些举例,学生就很容易理解诗歌的意向了。而同时,掌握了诗歌的意向,也就把握了诗歌的主旨。教师系统讲解之后,让学生也多找些诗词来探寻他们的意向,了解诗词的意境。

如此一来,在学习诗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将一系列的诗歌集中进行学习,将课堂设置更加自由化,以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答疑为主的学习模式进行,重在学生的理解和感悟。只是在这自由、高雅的氛围中,学生就能走进诗歌的灵魂,欣赏诗歌的优美,偶尔也会“为赋新词强说愁”。诗歌专题课濡染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培养了学生的文学艺术趣味,在不断的评说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活动法——以练带学

仿写诗歌,鼓励学生自己创作诗歌,是理解诗歌、走进诗歌的最好方式。课堂时间不多,就找几个代表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课堂时间充足,就让全体学生都仿写一首,并集中展示。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写诗和朗诵比赛放到月考之中,使其成为试题的一部分。当然,最受学生欢迎的还是诗歌小报的设计,这种形式既能够照顾到每一位同学,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更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色彩、图片增进诗歌的创作。

平仄、用韵、对仗等基本知识是创造古典诗词必须掌握的内容,这些知识大多是枯燥和乏味的,学生如果单纯地记忆这些没有生命的知识,就不如让学生在仿写的过程中逐步感悟,在应用中加深理解。写出来不是目的,写出来的作品首先让学生自己读,边读边改,自己修改之后拿到小组再读再改。最后,按作品意境、用词技巧等有学生集体进行评选,优秀作品展览刊出。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虽然有的学生创造时不积极,但在评选时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最终成为大家公认的评委。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创作”诗歌了,自然也就养成了认真观察,细心感悟,随手记录,不断练笔的好习惯,而这也正契合了素质教育下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新课改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读开始,逐步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专题评说感悟诗歌的真谛,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练笔,将生活之美记录下来,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将诗歌带进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作者单位:内蒙古包头市第三十六中学)

猜你喜欢

意境诗歌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诗歌岛·八面来风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