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指标全面向好经济企稳基础更加坚实
2017-09-04王淑伟贺兴东
王淑伟 贺兴东
上半年,交通运输主要指标全面向好,交通投资大幅增加、客运结构持续优化、货运增速全面回升、港口货物吞吐量航运价格加速增长,反映出宏观经济“稳中求进”的基础更加坚实。预测全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加,客运总量小幅下降、结构更加优化,货运增速全面快速回升,港口货运延续向好态势。当前和下阶段面临的突出困难,一是多因素制约快递升级,二是公路拥堵现象日趋严重,三是社会资本投资停车设施意愿低。建议进一步优化快递发展环境,加速提升公路网能力,尽快完善停车设施产权制度。
一、上半年交通运输基本特点
(一)交通投资大幅增加
2017年1—6月,交通建设投资(不含管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完成13083亿元,同比增长19.5%,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12.4个百分点。其中,公路、民航增速超过20%,铁路基本持平,水路继续小幅下降。公路、民航投资规模的大幅增长,主要受“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持续推进、中西部基建需求得到有效释放影响。铁路投资因政府投资、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渠道资金投入有限、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不高,增长乏力。水路投资由于全国港口格局基本成型,大规模建设已基本完成,新增空间有限。
(二)客运结构持续优化
2017年1—6月,全社会客运量完成93.29亿人次,同比下降1.3%,降幅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其中,公路延续小幅下降趋势,降幅为3.8%,占比首度跌破80%;铁路、民航维持高速增长态势,增幅分别为9.9%和13.4%;水路同比增长6.1%。需要指出的是,公路客运量下降仅指营业性客运量数据,若考虑小汽车出行在内,出行量增速亦在10%以上。因此,各种运输方式的实际出行量均大幅度增长,表明我国居民人均出行次数正快速提高。同时,小汽车、铁路、民航出行比例的提升,表明我国居民出行品质正持续优化。
(三)货运量增速全面回升
2017年1—6月,全社会货运量(不含管道)完成217.05亿吨,同比增长10.0%,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近7个百分点,基本恢复到2013年之前水平。其中,铁路同比增长15.1%,公路9.9%,水路7.5%,民航5.1%。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173.2亿件,同比增长30.7%。自去年年初以来,货运量指标持续向好,表明货运市场活跃程度提高,企业生产及居民消费积极性提高,宏观经济“稳中求进”的基础更加坚实。
(四)港口货物吞吐量加速增长
2017年1—6月,我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完成62.47亿吨和1146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5%和8.8%。价格指数方面,6月末,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环比、同比分别增长21.1%和29.4%;中国沿海(散货)综合运价指数环比、同比分别增长10.4%和22.7%;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环比、同比分别增长26.2%和增长36.5%。港口货运的量价齐升,反映出我国进出口贸易形势明显回暖,上半年,全国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3.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其中出口增长15.0%;进口增长25.7%,国际市场出现好转。
二、下半年交通运输趋势研判
(一)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增加
从长期趋势看,过去三年,我国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明显。根据年初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安排以及相关部委投资计划,我国今年交通投资计划规模与上年水平相近。但考虑到扶贫交通、“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通用航空、多式联运货运枢纽等新兴建设需求涌现,以及地方政府探索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民间资本进入增加等因素推动,预计全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将有小幅增加,完成约3万亿元,其中公路完成约2万亿元、铁路完成约8000亿元、水路完成约1200亿元,民航完成约800亿元。
(二)客运总量小幅下滑,结构更加优化
受居民收入水平提高,铁路、民航基础设施增加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公路客运量持续小幅下滑,而私人小汽车、高铁、民航等出行方式却维持两位数左右高速增长,居民出行高端化趋势明显。随着上述有利因素的进一步累积,居民对在途时间、舒适性等的追求将更加强烈,高端化趋势将更加明显。预计全年客运量与去年相比下降1%左右,其中公路同比下降1%—2%,民航同比增长14%左右、铁路同比增长10%左右,水运同比增长5%左右。
(三)货运增速全面快速回升
目前,国民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愈加明显,6月份PPI上涨5.5%,其中涨幅居前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上涨24.5%、13.9%和7.7%。随着上述原材料价格增长继续向产业链下游传导,下半年全社会货运量将维持高速增长态势,且运输结构会向公路等“门到门”运输方式转移。预计全年全社会货运量(不含管道)同比增长10%以上,其中铁路同比增长15%左右,公路同比增长9%左右,水路同比增长8%左右,民航同比增长5%以上。
(四)港口货运延续向好态势
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9.6%,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22.9个百分点。下半年,受世界经济复苏加快、我国外贸发展新动能不断聚集等有利因素带动,再加上之前的美元加息、贸易保护等国际贸易不利影响经过市场的逐步消化,作用日益减弱,在不发生大的风险情况下,我国外贸进出口仍有望延续回稳向好的势头。受此带动,港口货运向好态势仍将延续,预计下半年我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1—2个百分点。
三、当前和下阶段面临的困难
(一)快递发展进入2.0时代,多因素制约产业升级
在经历了最初六年连续50%左右的高速增長后,我国快递业增速于2017年开始出现大幅回落,前6个月全国快递业务量增速分别为2.6%、33.9%、31.5%、29.8%、30.3%和30.7%,增速回落超过20个百分点。预示着供给短缺下的快递爆发式增长已近尾声,快递业发展即将由量的爆发为主的“1.0时代”进入质的提升为主的“2.0时代”。“2.0时代”的发展重点除开拓业务增长新空间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网络化、规模化、规范化和智能化水平,促进经营成本的降低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然而,基础设施不匹配、城市管理不适应、行业过度竞争、智能化发展动力不足、跨境业务渠道不畅等当前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成为快递业顺利实现产业升级的严重制约。
(二)小汽车出行快速增加,公路网拥堵现象日趋严重
从2013年开始,我国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但由于私人小汽车出行量的大幅上升,公路出行总量不降反增。具体到2017年上半年,公路营业性客运量同比下降约2.9亿人次,但高速公路7座以下小客车流量同比上升约3.8亿辆次,按车均2.5人次估算,公路旅客出行量实际增长10%左右,若再加上普通国道,出行量势必更多。公路出行总量及小汽车比例的持续上升,使得公路网压力不断增大,节假日拥堵现象已司空见惯。小汽车出行目的以旅游、探亲为主,出行时间、出行线路集聚特征明显,是造成公路拥堵的主要原因,但瓶颈路段较多、旅游公路等级过低、收费管理效率不高等因素同样不容忽视。
(三)停车设施投资回收周期长,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低
停车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是导致各大城市全面严格执法难度大、乱停车现象严重的根本原因。为了给停车综合治理创造前提条件,需要加强停车设施建设,尽快弥补基本停车位缺口。考虑到停车服务并非都是基本公共服务,停车设施的建设不应该也不能够完全由政府投资,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停车场建设要远比给予直接的资金支持更加重要。当前,停车设施运营权抵押融资渠道不畅、公共停车场不允许分割转让等现实情况,导致停车领域投资回收周期过长,社会资本进入意愿不强。
四、对策建议
(一)全面优化发展环境,促进快递产业升级
一是加快提升城市内部物流设施的网络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推动交通与物流实质性融合发展,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顺畅衔接。二是推动城市货运管理政策变革,督促各城市政府切实给予快递专用车辆城市通行和作业便利。三是推动快递企业间物流园区、智能快递柜等基础设施共享共用,避免恶性竞争。四是将智能快递设备行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目录,通过加大科研力量与资金投入,加快自动化分拣设备、快递机器人、快递无人机等智能快递设备的研发与推广应用。五是进一步推动简化快递业务跨境业务经营许可和进出境快件通关手续,鼓励和支持快递企业比照“万国邮联”,建立以我国为主导的快递业国际合作组织,发挥协调沟通和标准制定作用。
(二)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加速提升公路网能力
针对瓶颈路段问题,应加大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各类政策性资金引导作用,加快高速公路、普通国道网络的干支衔接、跨省衔接、进出城衔接等衔接线和联络线建设,加快中西部地区国土开发性公路建设,进一步提升全国公路网整体能力。针对旅游公路等级过低问题,应积极推动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提升主要景点公路网等级,增强公路基础设施对自驾旅游需求的支撑能力,同时通过加快发展全域游、体验游来降低旅游客流时空拥挤程度。针对收费管理效率不高问题,应通过加快推进全国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和跨省结算系统建设,逐步减少直至完全取消高速公路主线收费站,提升干线路网通行能力。
(三)完善停车设施产权制度,吸引社会资本投资
针对城市停车设施投资回收周期过长问题,应从畅通停车设施运营权抵押融资渠道和允许公共停车场分割转让两个方面寻求突破。畅通运营权抵押渠道方面,目前条件较为成熟、需求也较为迫切,应尽快制定國家层面顶层设计,并充分调动银行系统、地方政府积极性,研究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加快推进。允许公共停车场分割转让方面,该项措施虽能显著缩短城市停车设施投资回收周期,但也极易将城市停车设施变成第二个“房地产”,应在充分评估其对宏观经济和城市交通影响的前提下,适时、分步、有条件地推出。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运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