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2017-09-04王昌林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双创企业

王昌林

编者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呼唤,激发了社会大众的创业热情,国家干部、科研人才、企业职工甚至高校学生纷纷投身到创新创业的热潮中。本刊高度重视双创系列活动报道,从2015年、2016年的双创活动周,到去年的17站“创响中国”,我们都作了重点报道。今年我们更是全程参与了上半年的“创响中国”武汉站、成都站、常州站、沈阳站、广州站、北京站和大连站的启动仪式及宣传行,实地调研采访了第一批、第二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本期“热点聚焦”栏目从知名专家、省级发改委主任、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负责人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典型双创企业四个维度组织稿件。既有专家从如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智慧城市标准化建设等宏观层面的思考,也有省级主管部门如何统筹、基地如何推进的经验,还有典型企业怎么干的具体实践,多角度展示双创取得的成效。期望这组报道的推出,能为关心创新创业的各界人士,实际参与其中的各级政府、企业以及创客们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生态不断完善,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短板”。要按照“强基础、聚资源,建机制、促合作,补短板、优环境”的总体思路,着力增强人才、技术、资金等关键要素对“双创”的支撑,建立官产学研金介联动发展机制,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

一、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国内外大量的实践和研究表明,制度重于技术,环境高于投入。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是可以流动的,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创业创新成效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适宜创业创新的生态系统。

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是由创业创新机构、要素及其结构、运行机制和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可以形象地表述为:“创业创新生态系统=机构/要素+结构+机制+环境”。其中,“要素”条件包括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及其相关的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等行为主体;“结构”是指这些要素和机构是按照什么比例进行配置的,不同的组合决定了系统的运行效率;“机制”主要是指这些要素和机构的运行机制,包括协调机制、动力机制等,它决定了创业创新要素资源能否有效配置和有序流动;“环境”主要包括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商和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创业服务环境、创业文化环境等。

一个充满活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不仅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研究基础能力,而且有合适的“联系组织”(connective tissue),把研究机构、创业者、现有企业和投资者有效联系起来,形成统一整体,产生协同效应,从而表现出单个创业种群不具备的功能和作用。要具备“多样性”特征,包括系统组成、功能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以及生物群落的多样化等多个方面。要具备“动态性”(或流动性)特征,不仅要使系统内人才、技术、资金可以顺畅地流动,同时不断与系统外部进行要素和信息的交换,而且要使企业能够“有生有死”、能进能出,实现优胜劣汰。此外,还要具备“相对稳定性”、“自组织性”等特征。

在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是创业企业,它是创业活动的直接行为主体,是创新的“发动机”。现有大企业特别是创业型大企业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把创新成果快速推向市场,而且它往往是新创企业的摇篮和“黄埔军校”,是创业者的“榜样”。大学和科研机构是人才和技术的生产者,主要作用是为创业企业提供劳动力,提供可以商业化的科研成果,以及相应的技术服务。绝大多数初创企业主要依靠债权和股权融资,因此,建立一个健康、竞争性的金融系统(包括风险投资机构、股票市场等),保证创业企业能够获得它们发展所需的资金是非常重要的。中介服务组织,包括人才市场、技术市场、法律服务、管理服务等机构,是联系和沟通大学、科研机构、企业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对促进创业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政府是创业创新活动的有力促进者,在基础研究、人才培养、规则制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一个完善的创业创新系统不仅需要创业者的冒险和创新精神,以及企业将创新成果实现产业化的能力,而且还需要有坚实的创新“基石”,包括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等,这些都是政府投资形成的。而且,政府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对创业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也是十分重要的。此外,政府制定合适的政策和法规对促进创业创新是必须的,包括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强化反垄断的法规,支持新兴技术的商业化初始应用,使初创企业和快速成长企业更容易融资,等等。尽管政府在创业创新系统中发挥的制定“道路规则”和投资“建筑部件”的作用相比创业企业来讲很少被人看见,但它对创新和经济的长远健康发展是非常关键的。

二、当前我国创新创业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国内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产业体系基础雄厚、配套较为完善,这是我国创业创新系统的主要“长板”与优势。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创业创新的生态体系初步形成。然而,我国创业创新生态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

“短板”之一:创业教育不足,人才、技术、资金等对创业创新的支撑不够。虽然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企业普遍反映,要招到合适的人才难。虽然我国每年有许多科研成果,专利数量已居世界第一,但具备商业化价值的发明不多,重大成果更少。虽然我国资金供给相对充裕,但金融与实体经济脱节,初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十分突出。

“短板”之二: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性、创新链与产业链之间的衔接性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联动发展机制。例如,中关村地区是我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最为密集的地区,每年投入的研发资金超过1000亿元,但对中关村创业者的调查显示,只有21.43%的创业项目与高校有合作。国家知识产权局调查结果也证明的这一点。据调查,2014年我国高校专利许可率为2.1%,专利转让率为1.5%;科研单位專利许可率为5.9%,专利许可率为3.5%。

“短板”之三:创业创新生态环境特别是软环境不完善。目前,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相对比较重视创业创新的物理基础设施建设,如各地纷纷都在建设这样那样的创新中心、众创空间等,但在体制机制改革、法制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上不够。一是现行监管方式严重不适应“双创”与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要求。二是一些政策落实还不到位,政策体系还不健全。三是市场环境还不完善。侵权易、维权难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保护数据安全、隐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缺失。市场竞争秩序不健全,同质化竞争多,等等。

三、构建坚实、开放、协同、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一)着力优化创业创新的生态环境

1、改革市场准入和监管机制,创造良好的市场和营商环境。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消除隐形壁垒。简化中小创业者的审批手续和办事流程,减少多头管理,必须多部门审批的尽量合并办理,尽可能将审批转为备案核准。要明示审批时限,简化和加速审批。

2、进一步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加强资本市场建设。要加快注册制改革,进一步增加新三板的流动性,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对于国资背景的创投基金,应适应创业投资的特点,建立有别于一般国有企业的考核机制,促进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

3、抓好政策落实,完善支持“双创”的政策体系。要抓好《科技成果转化法》等现有政策的落实,打通“最后一公里”。要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药品价格等政策。积极研究制定支持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侵权者的惩罚措施不能只体现在罚款的数量上,要重点打击其侵权的能力。对严重和屡次侵权者要限制其参与市场经营活动。要强化行政综合执法及其与司法的衔接,完善快速维权与维权援助网络,将侵权行为纳入社会信用记录。要进一步完善互联网空间里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建立个人信息等保护的法律法规。

5、加强创业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要进一步加强“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力度,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营造“创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创新成为一种人生追求”的文化导向。要采取奖励、举办创业大赛等措施,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基因。要建立健全人才流动机制,提高社会横向和纵向流动性,促进人才在不同性质单位和不同地区间有序自由流动。

6、支持创业平台建设,强化创业教育和培训。支持创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产业链,开展强强合作、互补合作,形成资源和信息共享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从项目到产业化的全链条创业服务。支持发展为创业提供服务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咨询等第三方机构。要把培育创造型人才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加大对学生实验、实训、实践平台的投入,支持教师到创业企业挂职锻炼,吸引创业家到高校担任兼职导师,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

(二)大力发展创业型经济

1、激发“新四军”创业潜力。支持大学生、研究生带着导师的成果创业。改革对科研人员评价中以发表论文为导向的片面做法,引導“体制内”人才积极投身“双创” 。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更多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要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等行业发展,进一步抓好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

2、支持创业企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初创企业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支持高速成长创业企业发展。大力促进技术创业。

3、支持地区创业创新生态发展。要根据各地的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引导各地建设各具特色的创业创新生态。

(三)建立健全有利于创业创新主体、要素和相关机构联动发展的机制

1、强化大学、研究机构与产业界的联系。与硅谷相比,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创新创业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学、研究机构与产业界的联系不紧密。为此,要大力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技术要素流动,鼓励高校、科研机构通过许可、转让、入股等方式向中小企业转移。

2、促进多元“创业系”和“创业群落”发展。要推动大企业科技人员和高管离职衍生、裂变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业产业链。

(四)厚植创业创新的土壤

1、加强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理念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倡导个性教育,树立多样化的人才观念。打破以升学率为中心的学校办学水平评价考核机制,按照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调整学校教育目标和课程设置。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支持大学开展创业教育。

2、支持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和科研机构。硅谷等地区创业创新的成功经验表明,强大的科学基础是一个地区创业创新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此,必须切实推动现代大学制度和科研院所制度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性创新,夯实“双创”的科技支撑。

猜你喜欢

双创企业
“四大板块、六大支撑” 协同式“双创”教学模式研究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工信部:五措施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
山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总数达27个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职业院校“双创”教育辨析:基于现实审视与理性思考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