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稳稳的幸福(2)

2017-09-04司晓煜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柿子树题记柿子

司晓煜

人这一辈子,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长辈的视线;无论长多大,血脉中都会流淌着长辈们的温暖。

——题记

(题记概括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内容,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

阳光透过绿色的柿树叶子撒下大把浓荫,黑色的蜂盘旋在头顶。她干的嘴唇抿着白色的线,在针线盒子里找大一点的针,那里面还有她的顶针,鞋样子和各种各样的花布。树干很粗糙,就像她的肌肤。(环境描写开头,烘托了静谧的气氛,也体现了姥姥内心的安然闲适。树干与肌肤的比喻,让我们看到了岁月的痕迹。)

这棵树是姥姥刚嫁过来时姥爷种的,只因姥姥爱吃柿子。那时,姥爷家境贫寒,除了四间土房,这棵树是最值钱的家当。姥姥说,那年黄河发大水,淹了整个村庄。水势很猛,农田也尽数被淹没。由于家中没有粮食,姥爷天刚明就拿着家里仅有的粮票,蹚着浑水去了县城。直到夜幕降临才回家,背回来的不仅是粮食还有一小袋柿饼子。姥爷木讷地说:“吃吧,肯定饿坏了吧!”但他自己是从来都不舍得吃的。姥爷不善言辞,可这情让姥姥泪流满面。他们的爱情就是这样,悄无声息的。(本段删减了对姥姥、姥爷过往的赘述,只留下最能体现他们情感的部分,并让柿子来见证他们的爱情。最后一句话,是总结,同时也能够使之与下文的衔接更自然。)

生活也在悄无声息地继续改变,院里盖起了新房,柿子树也在姥爷的精心照顾下茁壮成长,生机盎然。仿佛一切都在变,但姥姥的爱好从未改变,那就是听戏。方圆几里内,哪个戏团去哪个村,演哪几场戏,她都了如指掌。我和姥姥拎着小板凳,激情满满地奔赴现场,那狂热劲儿一点不输当下的粉丝团。我们占好了位子后,不一会儿就人声鼎沸,簇簇拥拥。而姥爷总是最后离家,收拾好一切,关上门,双手一背,慢悠悠地走去。我们大声呼唤,向他招手,他看到了,摆摆手也不进来。姥姥笑着说:“唉,你姥爷一会儿又得去打牌了。”我们相视而笑,期盼着戏的开始。散場后,夜,已是漆黑如墨,我不由自主地拉紧姥姥的衣袖。没走几步,远处出现一束手电光,姥爷正在不远处的白杨树下等着我们。(开头用柿子树的“变”来写姥姥爱好听戏的“不变”,此虚笔十分巧妙。姥爷的动作和姥姥的语言是实写,让人心里暖暖的。)

姥爷其实是个倔老头,我也曾教姥姥“对抗”他,姥姥却总是笑,淡淡地说:“他不是生病了吗?你也得让着他呀,你不是最喜欢姥爷吗?”我不说话,心里却不服气。她每天晚上给姥爷捏腿,左边一百下,右边一百下,再左边五十下,右边五十下……直到她也累得双腿麻木。(这一段的出现让文章得以完整,让感情得以圆满。)

岁月流逝,我长大了。眼前总是会浮现我们一起晒太阳的情景。姥姥总是会朝我的方向笑笑,其实我知道,在她眼里我只剩下了一个模糊的轮廓。她的眼疾已经很重了,但她还是那么开心。然后,我和她坐在一起,额头靠着额头,我希望她看清我,记得我的样子。(通过联想和想象来结束姥姥姥爷的故事,来升华我对他们的情感,如此自然,又如此动人!)

故事还在继续,我们也在路上。长辈的人生是一部沧桑厚重的书,里面记载着稳稳的幸福。重读长辈这部书,我懂得了,这稳稳的幸福需要坚守、陪伴和铭记。(照应材料内容“重读长辈这部书”,深化了主题。)

院里飘着柿子的香,经久不散……(这一虚笔用得好,柿子象征着长辈精神的延续。)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我尝试了让两名同学同时写作一篇文章,然后选择优者再进行修改。两位同学在思想的碰撞中重新审视写作的主题、内容、结构,然后交流修改意见,直到达成一致。在这一过程中,两人写作水平都得到了提高。

修改后的文章以题记统领全篇思想内容,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完整。实实在在的语言、动作描写十分传神,叙述语言也经过了精心的提炼,加上虚实结合技巧的运用,使文章深入浅出,水乳交融,感人至深。

猜你喜欢

柿子树题记柿子
长了一百年的柿子树
秋落柿子红(油画)
让题记道出文章的灵魂
画出灵魂凸显神韵
一个高颜值的题记定能让你文采尽显
捡柿子
来自柿子的烦恼
柿子树
自己熟的柿子
校园里的柿子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