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积极暗示法培养小班幼儿的自信心
2017-09-04袁辉
袁辉
[摘 要] 暗示法是一种常见的、奇妙的心理现象,积极暗示法能通过教育者自己的语言或行为,使幼儿接受积极的暗示,能帮助幼儿克服焦虑、胆怯、自卑等心理,有助于增强其自信心。而小班幼儿中多存在缺乏自信的不良心理现象,教师应通过言语暗示,鼓励大胆表达;通过动作暗示,增强活动能力;通过表情暗示,体验成功的喜悦。
[关键词] 积极暗示法;培养;自信心
在长期教育实践工作中,我们常会发现一些幼儿在集体面前羞于表达,做事总是顾及较多,遇到困难总会哭泣等现象。类似现象在小班幼儿中比较凸显,他们大多腼腆、胆怯、害羞,这些均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
幼儿缺乏自信心,是幼儿对陌生环境或他人所表现出的忧虑反应。这种反应的内在心理机制来自幼儿意志水平的低下。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幼儿的孤僻、怯弱的个性形成,甚至导致长大后对诸多的社会现象极度适应不良,严重的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
(一)家长的溺爱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各项能力相对较差,家长对孩子始终都是“百般呵护”,凡事都喜欢“包办代替”,于是他们便把孩子造就成了家庭的“掌上明珠”。随着时间的推移,极易让幼儿在心理上逐渐形成一种依恋,事事都依赖家长。
(二)幼儿缺乏成功的体验
虽然幼儿期的孩子有一定的独立意识,什么事都愿意自己做,但由于成人担心幼儿年龄小,怕孩子做不好会失败,就不让幼儿自己动手。久而久之,无形中就剥夺了幼儿应有的练习和锻炼的机会,使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最终导致其无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外部环境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楼群式建筑物的形成使现代家庭住房条件逐步改善,独门独户的居住现象日益增多,降低了人际交往频率。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成人喜欢把孩子安置在家中独自游戏或与有限的几个家庭成员交往。长此以往,使幼儿一旦面对陌生环境和外界的一切都感到恐惧和无能为力。
从以上现象我们可以看出,幼儿软弱缺乏自信可能与其生活环境有关,但主要原因还是取决于教育者的教养方式及教养态度。要消除幼儿的软弱心理,培养幼儿健康自信的性格,就要从教养态度及教养方式入手。
二、运用积极暗示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著名的心理实验“罗森塔尔效应”即美国心理学家从一所小学的几个班中进行随机抽样,列出一些学生的名单,告诉教师名单中的学生特别聪明、好学、以后大有前途,教师接受了这种暗示后对这些学生抱有较高的期望,学生受到教师的积极暗示后,产生了自信心,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如果对幼儿怀有美好的期望,经常给予积极的暗示,就能将成人的期望转化成孩子的自信,转变为良好的自我期望。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运用多种积极暗示法,在日常活动中不断尝试,有助于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和良好个性的逐步形成。
(一) 通过言语暗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言语暗示不是直接对幼儿进行表扬或批评,而是通过讲故事、打比喻、作比较等方式把自己的观点、要求巧妙地表达出来。同时,教师还可从幼儿能接受的起点开始,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使幼儿通过努力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
(二)通过动作暗示,增强幼儿的活动能力
动作暗示,就是用体态语言把教师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让幼儿借助某种信号和受到某种启发,从而使他们掌握某种技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能力强的幼儿往往都较自信,这足以说明能力在幼儿独立性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所以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力求通过动作暗示,帮助幼儿获得他们年龄段能够掌握的多种能力,包括认知能力、运动能力和交往能力。幼儿每次成功地完成某件事情,教师要由衷地鼓励幼儿,让幼儿从教师的暗示中感受到赏识,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他们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有助于幼儿们形成坚强的性格。因此教师一定要耐心地让幼儿完成其力所能及的活动,切不可包办代替。当幼儿遇到困难时,也可用动作暗示法,给他一些支持,鼓励幼儿获得某种能力,使幼儿在掌握某种能力的过程中证明自己的价值,满足自信的需要,体验独立和成功,但当幼儿没有取得成功时,鼓励、赏识他们所作的努力也是很重要的。
(三)通过表情暗示,初尝成功的喜悦
人的表情能够传達出多种情绪情感和信息,是能通过暗示对象做出相应的反应的。在幼儿眼里,老师的微笑、点头意味着赞许,幼儿在辨认教师的眼神、表情、体态语及动作中得到了积极的暗示时,便会产生自豪感,进而树立自信心,产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愿望,大胆探索、思考问题,乐于与周围人进行交往,在活动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增加成功的愉悦,促进自信品格的形成。
积极暗示法的运用能有效地传递和表明教师内心对幼儿的良好期待,但在实践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等待
孩子的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自信行为和表现有时会出现停滞和倒退,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暂缓为孩子提出新的要求。
例如,兰亭是笔者的学生,一个内向的孩子。某天下午,当孩子们都在高兴地玩结构游戏的时候,她的妈妈来接她,笔者便走过去和她道别,可是她却一声不响地站在那儿像从前一样一言不发。笔者与她交流,可却得不到回应。作为教师此刻内心有些急切,但一直要求自己忍耐住,千万不要着急,见她仍然一言不发,笔者便转了个弯说:“今天不说了,明天一定会说的,是吗?”沉默了好一会儿,终于听见兰亭低声说了一句:“是的。”第二天下午,她果然兑现,离园时主动地跟笔者挥手说了声“再见”。可见,当孩子产生一定困难时,教师不要使其感到过于紧迫,不然就会压抑他们,使他们产生反感和抵触的情绪,更会疏远于他人,有碍其自信性格的发展,而应延缓教育计划,静静地耐心等待幼儿感到轻松、自然,待适宜的时机再进行教育引导。
2.正确表扬,积极鼓励
表扬和鼓励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它们在培养幼儿自信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因为这是外界对个体所做出的积极评价和态度。但在运用这些手段时,我们应注意到表扬的内容必须要具体、及时。这样的语言易于幼儿理解和感知,比泛泛的“你真棒”更加直接有效。另外,表扬和鼓励不能滥用,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说:“空洞的表扬和假意的鼓励是愚弄不了儿童的。”
3.创设条件,强化行为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和最乐于参加的活动,它最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在游戏中,我们注重为幼儿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积极加以利用,使其有效发挥幼儿的潜能。当幼儿玩得最开心、最尽兴的时候,他们的多种器官都会最大限度地得到使用,他们会表现出无拘无束、非常放松的状态,或大声笑几声,或非常投入地参与。为此,教师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进行因势利导,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大胆表现自己,使他们更多地展现其自信和自主的风采。教师要及时运用语言进行强化,使幼儿的自信行为得以巩固,并形成动力定型。
4.家园协调,优化环境
在培养幼儿自信个性上,教师应注意积极做好家长工作。教师要及时与家长做好联络和沟通,充分发挥不同的家园沟通形式的作用,做到家园同步,协同发展。尤其当教师发现了孩子的点滴进步时,要立即与家长做好反馈。因为家长知道孩子的变化后,自然也会大大地表扬和鼓励孩子,同样孩子的优点也会得到巩固和提高,从而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环。同时,只有让幼儿在集体赏识和赞誉的氛围中感到轻松、愉悦,产生良好的心境,才能较好地发挥主动性,展现出他们更为自信的一面。
当然,幼儿自信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大,只要教育得当,其不良性格是可以得到纠正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积极暗示法的价值和作用,认真研究、巧妙加以运用,相信它将对幼儿自信个性的形成及和谐、健康的成长起到显而易见的功效。
责任编辑 晴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