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匆匆拍照,不如心中“留影”
2017-09-04秦颢歌
秦颢歌
“先别看了,快来帮我拍张照!”“那幅画真的在我们昨天去过的博物馆吗?我怎么没看到……”“真可惜,已经记不起来当时导游怎么介绍这座建筑物了,我只顾拍照了……”
寒假里,很多人出去旅行,可我们却越来越多地听到这样的声音——拍照,拍照,拍照!除此之外,旅行还留下些什么呢?
我身边有许多爱拍照的朋友和亲人,他们去游玩时从来都是带着各种“长枪短炮”——相机、手机,不停地到处拍摄,不放过任何一点儿机会。但我认为,他们有时候可能忽略了留影的真正意义。
留影,顾名思义是把美丽的人或景物记录下来,让人永远留存、不忘记。而现在很多时候却变成了为了拍而拍,为了参加比赛而拍、为了发朋友圈赢得别人点赞而拍,并不是为了让自己真正体会这种美,为深入地欣赏而拍。眼睛还没有看清一处风景、一件展品,就忙着取景,把自己的头像放进去,按快门,那就算是真正欣赏到了吗?有人也许会说,拍了照你可以回家后更长久地欣赏,与他人分享,但如果不注重当时的体会、思考,只凭浮光掠影而不知其所以然,又怎能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大家?
不仅大人现在只会拍照,不留心观察,就连小孩也都是这样,现在简直就是一个“全民拍照”的时代。这个假期,我所在的广州大剧院合唱团去中山纪念堂参演一次盛大的儿童歌舞晚会,制作方特意请来了1986年版电视剧《西游记》中演孙悟空的艺术大师六小龄童,来做开场表演。他一亮相,金箍棒还没有舞开,现场已很嘈杂,各种长枪短炮对准他拍个不停。其实我们大部分都是2000年之后出生的,并不是太了解三十年前成名的六小龄童,但不管认不认识他,许多小观众还是不停地拍照、录像,还马上发朋友圈。当大师开始表演“大闹天宫”时,情况更加严重了,台下有人尖叫,有人抱怨动作太快以至于照片拍得很模糊,还有人指责前面站起来的人挡住了镜头,或是自己一个劲儿往前挤,场内一片混乱。我想,这样的拍照,其实让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真心喜爱六小龄童的观众都很无奈吧。
为何你不放下手机、相机,真正留一次影,将美景印到自己的脑海里去呢?美好的时刻,闻名的图景,只有进入到我们的头脑里、记忆中,经过思考,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财产”,变作自己的见识和资源。
所以我觉得,用心体会更重要,不必万事万物都用相机记录。美好的回忆才是最宝贵的。相机、手机可能会坏、会丢,成千上万的照片也可能难以查找,但人们的思恋历久彌新,能不断唤起我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指导老师:石丽媛)
(指导老师:石丽媛)
层层深入,以理服人
这是一篇精彩的驳论文,我可以看到秦同学对“匆匆拍照”是持否定态度的,从题目到内容,层层深入,驳斥错误的论点,确立自己的论点。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第一层就“旅游拍照”的现象,小作者提出怀疑:“旅行还留下些什么呢?”“他们有时候可能忽略了留影的真正意义。”第二层就生活中的为拍而拍发表看法:“只凭浮光掠影而不知其所以然,又怎能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大家?”六小龄童开场表演的典型事例,感受到深深的“无奈感”。第三层,小作者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美好的时刻、闻名的图景,只有进入到我们的头脑里、记忆中,经过思考,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财产,变作自己的见识和资源。”就这样,一层又一层,真正以理服人。(东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