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和我的兔子们

2017-09-04陈炫齐

作文·初中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藤条表弟小兔

陈炫齐

在宝善村,鸡、鸭、鹅、兔遍地走。

村子外边的一个小山头上,满是兔子草。村子里边,满是兔子。小时候回外婆家,目的只有一个——找兔子玩!

外婆家有两栋房子,红砖的住人,水泥的住兔子。那么大一个藤笼子,不时传出窸窸窣窣的声音,透过笼子的小孔往里看,几十只小眼睛正往外瞅呢;一打开笼子,兔子们全挤成一团,屁股冲着我。哈!它们的尾巴真是短。

天知道兔子的牙是怎么长的,什么都吃!一天到晚,那两颗大板牙就没停过。

怕铁笼子生锈,村里人都编藤笼子。村里养兔子的多,却没人卖笼子。你在这个村里就得会编笼子嘛。这藤笼子,不是现在经常看见的鸡笼——那立马会被板牙咬破。这藤条叫不出名字,只记得很硬,掰不弯。就算是这样,笼子也得常常换,稍有不慎,那些家伙就咬破笼子搞出走。因此,我时常去捡藤条。每次我背着篓子到山头去,村里的人看见我就笑着和我打招呼:“羊羊,你外婆又叫你来拿藤子啦?” 说着就挑些细一点、轻一点的藤条放在我的篓子里。我其实对此颇有情绪,他们总是给我又细又小的藤条!不过这些也能用,外婆总能把它们编成笼子。

外婆养的是肉兔。兔子毛长了要剪了卖,肉厚了就“拜拜”。兔子毛我没少剪,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用的是一把比厨房菜刀大得多的大剪刀。现在聊起这件事,外婆总说:“怎么教你你都不学,有自己的一套剪毛路子。每次剪兔毛时,你就踮起脚,把笼子门拉开,小短胳膊掏啊掏,逮到哪只就把哪只抓出来,按在桌上,抄起大剪子,揪起一撮毛,‘咔嚓一声剪掉了。”外婆在餐桌上不知道笑话过我多少遍。“我给兔子剪完毛啊,毛短短的、齐齐的,摸起来软软的,你剪完……哈哈,可怜那几只小兔,背上的皮都露出来了,肚子上的毛很长,跟长毛怪似的!”还好,兔子们从不记恨我。

赵挺在《外婆》中说道:“二十多年前,我在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外婆家小院里蹦跶,感觉世界美好,我早已走遍。”我外婆家的小院不止二十平米,相同的美好感受是兔子带给我的。

外婆家的院子里有一小块菜地,不种菜,只长草。我最喜欢左右手各抱一只小胖兔,让它们在草地里赛跑,我在后头追。八条肉乎乎的小短腿撒丫子跑啊跑,两条磕磕绊绊的小短腿追啊追。让我懊恼的是:我从来没追上过这些圆滚滚的兔子。院子门是不关上的,村里那些不知该如何称呼的大人,每每路过,看到我和兔子追逐,就驻足观望,右手撑着锄把儿,左手扶门,哈哈哈地笑。

村里有个老爷爷,大家叫他老张头。老张头成天叼个烟嘴,四处瞎溜达。见了我,又要骂:“小破孩!兔子哪是你这样拿来玩的!不会教,不会教!”又忌惮卧在门口的黑黑,只能摇头晃脑地走开。我冲他吐吐舌头,在地上揪一把青草,一点一点喂给俩馋鬼吃。

黑黑是舅舅养的一只土狗,这个名字大概是表弟起的,我很嫌弃这个名字,因为我自认为是个取名的好手。当年那几十号兔子,个个有名,同一胎生的几只,我也能准确无误地叫出名字来。

宝善村是个张姓村,我一个姓陈的,算是外来人口,自感势单力薄。有一天我心血来潮,把兔子们一个个编进了陈家军。记得有一只胖得流油、喜欢抢食的黑兔子,极像我表弟。恰好那几天我同表弟打架了,看到正拼命抢食的黑兔子,我就从表弟名字里取了个字,叫它陈大乐。

我也好溜达,抱着一两只小兔,在村子里串门。我最爱去开小卖部的婆婆家。临走时,她会给我几颗糖。她的记性不太好,仅能记住几只小兔的名字。不过我不偏心,带出来逛的不总是那几只小兔,而是轮着来。后来过年走亲戚时见到她,她回忆起来,说有一次,她终于认出了一只兔子,兴奋地问我认对了吗,我却告诉她,那是它的妹妹。

我最佩服的是对门那对兄弟。一个比我大一岁,一个比我小一岁。他们能认出我的陈家军。他们家养鸡、养鸭、养鹅,唯独不养兔子。他们家门口有只大肥鹅,通体雪白,看到我总是拼命地伸长脖子叫。鹅嘴又大又扁,我一和兄弟俩吵架,它就跑上来狠狠戳我一口。每次我一撞见它,就冲它大声喊一句,撒腿就跑。它一准振翅高呼,追着我跑,眼看追不上我,就愤愤地回去看家护院了。

跟我最投缘的是一对龙凤胎兔子,一只叫陈齐,一只叫陈小齐。奇怪的是它们长得一点也不像,哥哥是灰的,妹妹是雪白的。它们俩曾合力大败大肥鹅,替我出气。

那天,我抱着陈齐和陈小齐到对门找两兄弟玩。院子门半掩着,我用手肘推开,钻了进去。那只大肥鹅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猛地一张口拽住了我的裙角。那可是我的新裙子!我放下龙凤胎,和大肥鹅拉扯起来。说时迟,那时快,陈齐扑到大肥鹅脚上,大板牙往死里咬大肥鹅的蹼。陈小齐块头小,钻到大肥鹅肚子底下,爪子和嘴并用,又是撕又是扯。大肥鹅的毛像柳絮一样狂飞。我看呆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大肥鹅就没了踪影。只是我的新裙子上多了个口子。兄妹俩卧在我的脚背上,轻轻蹭我的腿,求表扬呢。

几年后,舅舅决定搬家了。自然,也不养兔子了。

搬家后第二年,在我生日前几天,外婆问我:“小不点儿,你想要什么礼物啊?”

“嗯,一只兔子可以吗?”

于是有了欢欢——一只短毛兔。比起我那些老伙计们,它更漂亮。是我喜新厌旧吧,维尼不要了,Kitty不要了,只宠欢欢。

欢欢很温柔,我不好和它称兄道弟,只得把它供成小公主。它也很黏人,冷不丁蹿到我腿边,明知道我怕痒,非用软软的毛轻轻蹭啊蹭。这时,我得摸摸它的头,拍拍它的背,它才满意。

上小学后,放学回来一开门,欢欢噌地一下扑上来,绕着我不停地跑。

周末是欢欢最开心的日子。我带着它在小区的草坪上捉迷藏,躲到草丛里,躲到桂花树下。秋天若是到了,我用力摇桂花树干,桂花像下雨,落在我的头上、身上。欢欢在地上打滚,全身粘满了桂花。嗯,香香的!

有一次放学,开门的刹那欢欢没有扑上来。笼子门平时也不关,欢欢从不乱跑,它去哪儿了?我掘地三尺也没找着它,着急的我扯着妈妈的裙角号啕大哭。

那时家里还摆著那台又矮又黄的老冰箱,没我高。“谁忘了关冰箱门?多费电!”妈妈上前去关门,结果从冰箱里抱出了瑟瑟发抖的欢欢。刚擤了鼻涕的我抱住冻僵的欢欢,哇的一声又哭了。它短短的毛上挂满了冰珠,胡须也结冰了,一抖一抖的。我怕它饿坏了,慌忙喂它吃没擦干水的大白菜。

欢欢病了,感冒加上拉肚子,很难受吧?欢欢就这样去了,我是个不合格的主人。

此后,我不再养兔子。

(指导老师 郭培旺)

简 评

这篇文章文笔相当了得。首先得说说这语言功力。小作者的语言极富表现力,三言两语就能让你对她构架的故事大感兴趣——“天知道兔子的牙是怎么长的,什么都吃!一天到晚,那两颗大板牙就没停过”。语言灵动跳脱,让人忍不住想看看兔子们是怎么“搞事”的,这个过渡句多么恰当啊!而写兔子用大板牙搞破坏也不是规规矩矩地叙事,而是对比着写,先说一般的藤笼子不结实——“立马会被板牙咬破”,哎呀,场景够惨的;又写特殊的藤笼子也难敌大板牙的攻击——“就算是这样,笼子也得常常换,稍有不慎,那些家伙就咬破笼子搞出走”。“搞出走”,就三个字,不仅写得形象搞笑,而且能让你立马想象出一幅鸡飞狗跳、人追兔逃的场景。你看,这语言的表现力强不强?其次是小作者的叙事能力很强大。还拿“搞破坏的大板牙”这件事来说吧,作者在写大板牙的威力的同时,顺带着还写了另一件事——村里人很友善。“我”去挑藤条时,他们都帮“我”挑细些的、小些的,因为“我”太小,拿大的费力。有趣的是小小的主人公对此颇不领情——有情绪,觉得被欺负了。读到这里你是不是会莞尔一笑?寥寥数语,既写了乡亲们的善良,又写了小小的“我”的童稚有趣,而且段尾还游刃有余地说了一句“外婆总能把它们编成笼子”,又把外婆的手巧、能干也捎带着给介绍了。真是每一句话都灵动精彩!还有一点就是作者的“控场”能力很强,叙事散而不乱,主线明确。文章里穿插了许多有趣的童年故事,但写得再开,作者总能稳稳地把控住主线,把这些故事都引到“兔子”这个主题上去。

这篇文章,真的值得你细细推敲品味!

(筱 梅老师)

猜你喜欢

藤条表弟小兔
我的“唐僧”表弟
表弟斌斌
藤条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