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性的呼唤

2017-09-04

大众摄影 2017年9期
关键词:叶猴白头野生动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少数野生动物摄影师例如奚志农等,人们开始认识到国内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也开始了对野生动物摄影的了解。

进入21世纪,在摄影器材的普及、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诸多因素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也加入到野生动物的拍摄中,从最初单纯追求画面效果,甚至为了得到“大片”不惜干扰、伤害动物,到慢慢开始思考野生动物摄影的目的和职责,社会舆论和摄影人自身的思考反省,不断推动着国内野生动物摄影向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也正是因此,当一部分摄影人选择了远赴非洲大草原拍摄那些美轮美奂的大片时,另一部分摄影人则留了下来,拍摄身边,让那些身处荒原、远离人类甚至濒临灭绝的动物身影再次回到我们的视野,这些生动的影像,让人不由感慨,原来它们与人类的距离,如此之近。

藏狐成长的日子 焦生福 摄

四月底至五月初是藏狐产崽的季节,一接到牧民朋友发现藏狐产崽的电话,我便驱车前往。刚到,就看见藏狐妈妈捕到一只草原鼠向洞穴走去。我直接在车窗上支好相机,但它发现了我,一溜烟跑了。

第二天,我又开车在远离洞穴80米左右的地方蹲守。天刚蒙蒙亮,藏狐妈妈从洞穴探出头来,一看见我的车,就尖叫一声,从另一个洞口处逃走。接下来的几天,我采取每天靠近一点的方法,慢慢接近。

直到第七天,我到达了最佳拍摄点,这时,它们不怎么怕我了,只是听见了咔擦咔擦的快门声时,回头望望我。我高兴极了,终于取得了它们的信任。

狼图腾 吴术布 摄

这组图片,是我用了大概5年的时间在不同地点拍摄的,其中在2016年6月拍摄小狼崽时所观察到的一幕让我深为感动:我们早上5点就到离狼窝100多米的悬崖峭壁后面隐蔽拍摄,当时发现这个狼窝里有7只小狼崽。我们等到下午7点多时,发现几只小狼崽突然向山坡方向跑去,这时我们看到了一只大狼,当我把镜头对准大狼的同时它也发现了我们的镜头,对我们目露凶光、龇牙咧嘴。就在我们也极度紧张和恐惧时,几只小狼崽已围着大狼开始争夺口中的食物,大狼迅速将腹中的十多只兔鼠吐在地上转身离去。就在这短短的几十秒内,我的镜头记录下了这珍贵的一幕。然而让我想不到的是,当放大照相机里的图片时,我发现这只大狼竟然只有三条腿!一只正常的成年狼养育7个儿女已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何况是一只只有三条腿的狼。

可可西里藏羚羊 江永文保 摄

白头叶猴 邱小宁 摄

凡是濒临绝境的物种,都是野生动物摄影师的牵挂。白头叶猴是全球25种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被公认为世界最稀有的猴类。这个物种的数量在20世纪后期的40年里减少了98%。为满足中药的需求,猎人们杀死叶猴;栖息地的破坏也造成了叶猴的死亡。即便近年来人们加强保护,白头叶猴的数量从90多只发展到800多只,也是比大熊猫还要稀有的动物。

一次,我正在拍摄,一只白头叶猴突然“从天而降”,跳到我前面20米左右的一棵树上,就那么端坐树枝,看着我的镜头,喜出望外的我赶紧拍了下来。这一天恰巧是圣诞节,而这画面不就是从天而降的圣诞礼物吗。

吴术布

野生动物摄影

应在原生态下进行

《狼图腾》这组图片的拍摄地点位于三江源区域,那里是千山之巅、万水之源,是牧人的家园,也是野生动物的摇篮。6年来,我多次驾车前往三江源区域拍摄野生动物,野牦牛、藏野驴、狼群等都是我镜头中的常客,但无论拍了多少次,每一次拍摄,我都会重新那种原始的、充满野性的生命力深深感动,也会被那里处处体现出天地自然和谐之美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深深触动。

所以,我希望我的拍摄能够唤起人们对三江源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如果我这个业余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影像资料能够对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起到一点点的贡献,那么无论我为这些照片付出了多少时间、精力和体力,都是值得的!

真正的野生动物摄影应该是在原生态自然环境下,在不惊扰野生动物的情况下进行。国内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常常因人为因素(开矿、网围栏、农药、过度放牧等)遭到巨大破坏,在国外比如非洲,拍摄野生动物会比较容易,动物与人能够保持比较近的距离,而在国内则相反,拍摄难度非常大,尤其在青藏高原上拍摄野生动物时会遇到高寒缺氧、风沙、冰天雪地、无网络信号、无紧急救援等困难。所以,这对拍摄野生动物的摄影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掌握和熟悉野生动物的生活规律和习性外,摄影师自身也要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敬畏动物 热爱动物

保护动物

长期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使我年复一年浸润于大美而不言的山川疆土,接触到很多野生动物,我们身边有着数量和种类非常丰富的野生动物,仅是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种类,想要拍全的话,非要耗费数十年工夫不可。

在属于野生动物的荒山野岭拍摄,根本不同于城市里野生动物园中的游玩观赏。所以拍摄前一定要做好自救、互救的预案,警惕来自野生动物的攻击和伤害。

近些年,生态保护措施得力,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大幅度上升,出现了以前不见踪影的珍稀动物如雪豹等,但捕杀盗猎野生动物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有些人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而去恐吓、驱赶动物,打乱动物的生活规律,投食、喂养、棚拍,甚至用钉子钉小鸟……这样拍到的所谓“大片”,根本失去了野性与自然的意义,也就谈不上野生动物摄影了。

同时,在青藏高原上拍摄,也会受到牧民生产生活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现在牧民草场分配到户,每家都用围栏围起自家的草场,但这对野生动物遷徙、逃生、觅食产生了极大威胁。前几年,在哈尔盖地区,普氏原羚因围栏而致死事件时有发生的情况下,及时拆除了围栏后,比大熊猫数量还少的普氏原羚,仅用几年时间,就从30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1000多只。

邱小宁

那些濒临绝境的物种

是我的牵挂

我拍摄野生动物10年,已经拍摄过除台湾外所有省、市、自治区的野生动物。

3年前,我开始拍白头叶猴,多少次不记得了,每次驾车千余公里去山里拍叶猴,直到满意了才回家。长此以往,我和一些白头叶猴,竟也混了个“脸儿熟”。去年春天,我在拍摄时居然遇到了英国BBC来拍摄,我也得以观察到他们的拍摄方法:一是潜伏时极有耐心,二是走位准确,能提前预测到叶猴的移动路径。不过也得吐槽一句,他们的无人机实在是太大了,挂着大型摄像机,轰隆隆飞过来,叶猴们常常吓得不轻,作鸟兽散。

常年天南海北地奔走,有机会拍到多种野生动物,但苦衷就是野生动物的数量太少,有的动物还在逐年减少。我们人类开发建设不断占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爱吃野味、爱用动物入药,非法动物贸易猖獗……这些都是野生动物减少的原因。而在国外,例如东非大草原,那里的野生动物真的很多,人们站在观光车上,四面八方都是野生动物在奔跑、在嬉戏、在打斗;欧美、澳洲等发达国家也是,不论城镇乡村,野生动物随处可见。期待着我们国内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也能尽快得到更好的改善。

以摄影向野生动物传达

野生动物是最难拍摄的题材,因为无法设计拍摄对象的姿态和表情,而这恰恰也是其最大的魅力。为保证这种具有挑战性、“高难度”的纪实风格,野生动物摄影师必须在熟悉掌握野生动物的习性、活动规律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创作。

薛洲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青海野生动物摄影协会秘书长。长期致力于青藏高原野生动物摄影。

野生动物摄影不是把原始的画面变为自己想要的影像,而是要通过摄影,展示野性生命和自然环境最原始的状态。与自然和谐相处,用影像反映现实,是野生动物摄影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我国地域辽阔,目前野生动物种类排名位居世界前列,不仅种类丰富,还具有特有珍稀物种多的特点。这些年,国内涌现出近百万的野生动物摄影爱好者,海洋的鱼类,微距下的昆虫,湿地、森林中的鸟类,山野荒漠里的哺乳动物,都在他们的镜头中留下了瞬间的生命精彩。

让野生动物不再惧怕人类

尽管有着丰富的资源,但是,中国的野生动物惧怕人类,摄影师很难接近,再加之地理、气候等条件限制,使得国内一些野生动物摄影师前往其他国家拍摄。所以,现实对野生动物摄影师的德行和自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野生动物摄影师应该以“道法自然”作为行为准则——爱护生命,尊重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维护自然状态、不干扰和影响野生动物的生活。

野生动物摄影有条法则就是“越是能靠近动物就越去靠近它”。 同时,合格的摄影师还要认识、懂得动物习性和感觉,才能拍好它们。例如,一个摄影师要拍摄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就得明白那不仅意味着要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与时间和意志赛跑,与恶劣残酷的自然环境拼搏,同时还必须掌握、了解动物习性,才能在群山旷野之中寻找到拍摄对象。

如何读懂一幅作品

一幅好的作品是由诸多因素构成:内容、色彩、用光、构图、瞬间等等。例如,作品《成群的盘羊》,群山之中的盘羊急速奔跑,蹄踵抛撒出的烟尘在光照下烘染了神秘的气氛,立刻把读者带入到惊心动魄的场景中。除了精彩的画面之外,我们还要读出、读懂作品背后的信息:作者身扛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爬上海拔4000米多米的高山,用极端的速度凝固住这个精彩瞬间,才呈现出高原群山之中野生动物的动态美。

现在,国家在不断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力度,仅在青藏高原牧区,就采取了国家给予补助、让牧民划定禁牧区、给野生动物留有生活空間、不与家畜争草食等保护措施。牧民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也日渐增强,目前,像雪豹、猞猁、棕熊等一线动物能够时常光顾人们的视野。

人类与所有生物是一种共存共生关系。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关注这些美丽的自然界精灵,真心爱护它们。同时,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态度,需要我们向全世界传达,向自然界传达,向动物传达,而传达的最好方式,就是摄影。

猜你喜欢

叶猴白头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
A new record of the capped langur(Trachypithecus pileatus) in China
白头鹮鹳
叶猴与树獭
青山不老,为君白头
白头吟
一处归去两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