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海陆经济联动发展对策

2017-09-03张涛董晓菲

党政干部学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联动发展辽宁

张涛 董晓菲

[摘  要]本文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基于海陆经济总产值、各产业产值等面板数据,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其海陆产业关联度进行剖析,得出结论:辽宁海洋产业发展的独立性较强,与地区经济关联度较低;海洋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与陆地经济的关联度高于海洋第二产业与陆地经济的关联度。结合“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针对辽宁海陆经济联动现状,提出创新海陆产业联动方式、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等对策。

[关键词]辽宁;海陆经济;联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7)08-0033-04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始终将陆地作为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陆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陆域经济也因此得到优先发展。当前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尚处于初步阶段,未形成完备的生产技术,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只有与全国生产力布局紧密结合,依靠陆地完善的生产措施,才能实现较高层次的开发与利用。海洋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与陆地长期积累的资本和技术密切相关,海洋资源的发掘依赖于陆地成熟的生产技术,并需要陆地经济投入大量资本作为支撑。陆地因过早的不节制开发,导致多地面临资源枯竭的威胁,所以陆地的发展又离不开海洋资源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关联互通。

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全面升级。美、英、日、韩等海洋强国为发展本国蓝色经济,均制定出面向21世纪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海洋资源的开发必将成为未来各国竞争的焦点[1]。我国是海洋大国,沿海共有11个省市,面积占全国的13.4%。2014年沿海11个省市创造出636138.7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58.6%。其中,海洋生产总值高达60699.1亿元,占11个省市国内生产总值的9.54%。虽然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状态,但是与世界海洋强国相比,海陆经济联动方面仍存在较大进步空间。沿海地区是陆地与海洋联系的纽带,发挥着联动内陆腹地经济与海洋经济的作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下,我国沿海地区必将迎来新的经济增长动力[2]。沿海地区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在做好联系陆地与海洋纽带的同时,加强走出去的能力,学习国外先进的海洋经济管理制度、海洋高新技术,借鉴其在促进海陆联动发展方面的经验,以此来提升我国海陆经济联动发展水平,为应对未来激烈的国际海洋竞争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辽宁是我国沿海11个省市中地理位置最靠北部的省份,也是整个东北地区连接海洋的门户。随着东北地区陆域资源的逐渐枯竭,以辽宁沿海地区为出海口,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开发海洋资源成为振兴东北腹地经济的重要战略举措。然而,辽宁的海陆联动水平并不高,针对此项问题,本研究利用《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08-2015)、《辽宁省统计年鉴》(2008-2015)和辽宁省政府官方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其中,陆地生产总值为总产值与海洋总产值之差;陆地各产业产值均为总产值与海洋各产业产值之差[3-4]),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5]对辽宁省主要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度进行定量测度,探究辽宁省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关联效果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强度,揭示辽宁省沿海地区经济对腹地经济带动类型及存在的问题,为辽宁进一步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加快海陆产业联动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一、辽宁海陆经济联动发展现状分析

(一)辽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2014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为28626.6亿元,高于福建(24055.8亿元)、上海(23567.7亿元)、天津(15726.9亿元)三省市的地区总产值,在沿海11省市中排名第6;其海洋生产总值为3917亿元,远远低于福建(5980.2亿元)、上海(6249亿元)、天津(5032.2亿元)三省市的海洋生产总值,在沿海11省市中排名第8。这反映出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沿海大部分省份,未来应加大海洋开发力度,提升海洋产业影响力。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其海洋经济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海洋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2281.2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917亿元(表1)。但总体上,辽宁在沿海地区中的经济地位还不够突出,特别是海洋经济仍存在较大进步空间,海陆产业联动水平有待提高。

(二)辽宁海陆产业联动发展分析

根据辽宁省2007-201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海洋生产总值和陆地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表1),计算得出地区生产总值与海洋、陆地生产总值的灰色关联度(表2)。

由表2可以看出,辽宁省的地区经济与陆地生产总值的关联度达到0.8464,说明辽宁省的GDP与陆地产业具有高度相关性。而海洋生产总值与地区经济的关联度仅为0.4573,反映了辽宁的海洋产业与整体经济的联系度不高、发展相对独立。因此,辽宁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过程中,应注重发挥海洋经济优势,将海洋产业与地区经济紧密结合。

对辽宁省2007-2014年的陆地总产值、陆地各产业产值和海洋各产业产值的数据进行整理(表3),计算得出海洋各产业与陆地各产业、陆地总产值的关联度(表4)。

由表4可以看出:

1.辽宁省海洋第三产业与陆域地区经济联系紧密。其原因首先是辽宁海岸线绵长,且景色秀丽,滨海旅游业对陆域游客的吸引力大,带动了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另外,辽宁港口优势明显,海洋大型物流运输产业发展状态良好。海上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的较好发展,同时带动了陆域相关产业与配套服务产业的振兴,所以海洋三产与陆地经济的关联度高。其次,辽宁的海洋第一产业,即海洋渔业、海水养殖、远洋渔业与陆地经济的关联度也呈现较好趋势,其原因是该生产与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相关,属于相对穩定的关联系数。辽宁需大力改进海洋矿业、海洋化工等产业与陆地经济的关联度。辽宁是我国最早的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困于当下内陆矿产资源接近枯竭的境地,唯有加大对海洋的开发力度,实现内陆工业积累与沿海新兴海洋工业最大程度的结合,才是辽宁工业振兴的重点。

2.辽宁的海洋产业与陆地农林牧渔业的关联度普遍不高。主要因为陆地第一产业独立性较强。其中,辽宁省海洋第一产业和陆地第一产业分属两个不同经济系统的基础产业,交叉面小,需要延伸各自产业链条才会表现出相关性特征。农林牧渔业为海洋工业部门提供部分工业原料,所以海洋第二产业与陆地第一产业的关联度略高。

3.辽宁陆域工业部门与海洋各产业部门的关联性特征鲜明。其中,海洋运输业承担陆域工业原料及工业产品的进出口运输,所以陆域工业与海洋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最高。由于海洋渔业与陆地工业缺乏产品、市场方面的直接联系,所以关联度较低。而辽宁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贡献度不足的主因则是海洋与陆地工业部门关联度低。

4.辽宁陆域经济中的服务业与海洋一、二、三产的关联度差异性较大。其中,关联度最大的是海、陆服务行业部门,主要原因是滨海旅游与酒店、餐饮行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海洋运输业与陆地的保险、金融等行业联系紧密。而海洋矿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工业部门与陆域的科研教育、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关联度不高,表明海洋工业发展过程中缺乏与陆域服务业的对接合作,发展还很不完善。

二、辽宁海陆经济联动发展对策

(一)创新海陆产业联动方式,提升海陆经济联动水平

辽宁省的海洋经济发展缓慢,海陆产业联动不足,必须整合海陆产业内部联系薄弱的部分,创新产业间合作方式,才能实现海陆经济协调发展。海、陆第一产业对自然条件依赖性强,产业间关联性弱,在满足居民基本生产生活需求的基础上,还应针对特色性较强的种植业、海水捕捞业,创新其发展形式,开展农家乐、渔家乐等商业活动,形成与陆域休闲旅游业、酒店餐饮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链。运用新技术提高海水养殖效率和产量,与陆域食品加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联动发展。

海洋第二产业发展相对独立,与陆域各产业部门关联度低,探索海洋第二产业与陆域经济新型联动方式,是提高海陆经济联动水平的关键。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发展需要与陆域科研机构、工程类院校联合,将新技术、高科技人才投入到产业中去,加大海洋高端机械设备的研发力度,实现海洋工业与科研教育的良性互动。大型石油钻井平台的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海洋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带动了农业、工业、海陆交通运输业等部门的发展,同时企业又可将回笼资金用于大型设备的研发投入,形成产业间良性循环。大型船舶制造业的振兴,消耗了陆域工业中的过剩产品,增强了对矿产资源、机械设备、制造业产品等大宗货物的海洋运输能力,提高了陆域工业产品的出口效率,加速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对辽宁融入国家战略具有特殊意义。另外,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与陆域各产业部门关联性强,投入陆域范围内的人力、物力、电力,输出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产品。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更是直接作用于陆域各产业部门。

发挥海洋运输业的优势,在临海地区建设大型仓储物流基地,构建联通内陆与海洋的运输物流通途。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发展,辽宁的海洋运输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大连港为中心,营口港、丹东港等港口为两翼的布局,将海洋与辽宁内陆腹地相连,陆域范围内的工农业产品通过海洋运输实现出口,从而带动腹地经济的振兴。辽宁拥有丰富的海岸资源,利于发展滨海旅游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辽宁应以滨海路沿线的景区为基础,合理开发潜在的海岸线资源,构建与陆域餐饮、住宿、购物、交通等行业紧密合作的滨海旅游产业,打造沿海与陆域景点串联发展模式,从而带动陆域服务业整体性进步。

(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海陆经济纵深联系

辽宁在沿海经济带战略中,应充分发挥滨海大道的作用,将沿海各港口相连,形成港口集群发展模式,可大大提高港口间物流产品的输送效率。滨海大道几乎贯通了辽宁所有的沿海经济开发区,为各开发区间的信息、技术交流提供便利。除此之外,哈大线的建成通车也进一步加深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与沿线内陆地区的经济往来水平,为东北腹地经济的振兴提供动力。哈大线与滨海大道形成“箭头”状的交通带,带动了区域内部产业与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的联动,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海陆交通纽带的建设,提升海陆经济联动层次。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下,辽宁应依托现有的陆海交通网络加强与南北亚欧大陆桥的联系,积极融入到全球海陆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中。另外,促进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建设是延伸东北地区交通带、提高东北对外经济联系水平的重要举措,对实现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海陆经济联动具有特殊意义。

(三)发挥辽宁港口群优势,推动临港产业集群发展

辽宁在“五点一线”战略中,围绕大连港、营口港等六个港口,构建了一批集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临港产业园区,成为辽宁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完善沿海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税费减免、融资等优惠政策。鼓励产业园区集群化发展,促进公共设施资源共享,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形成良性竞争态势,提高园区整体经济实力。培育一批经济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沿海创新型产业,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提高企业内部的创新能力。针对辽宁沿海特色性产业集群,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避免特色产业的趋同化,从而形成健康发展的临港产业集群模式。

(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生态环境

陆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消耗了大量的陆地资源,导致人类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为了维持人类的生存,開发海洋资源成为世界各国新时期的必然选择。我国的海洋资源开发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重点发展于改革开放后,与世界海洋强国相比,海洋开发时间短,技术水平不高。在开发海洋资源的早期阶段,因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足,导致近海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如海洋渔业与高科技的结合,渔船携带声呐出海捕鱼,虽然给人类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也导致了部分鱼类种群的灭绝;在海上搭设大型钻井平台开采海底油气资源,曾出现过漏油事故,对海域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沿海分布的工厂、居民区,向海洋排放大量污水,已超过海洋自净能力,导致近岸海洋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应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走海洋开发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董晓菲,曲岩.建设海洋强国背景下海陆经济联动发展研究—以辽宁为例[J].党政干部学刊,2014,(8):53-57.

[2]高虎城.深化经贸合作共创新的辉煌[N].人民日报,2014-7-2.

[3]隋鹏飞,任建兰.山东省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探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23-26.

[4]常玉苗,成长春.江苏海陆产业关联效应及联动发展对策[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4).

[5]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

责任编辑  魏亚男

猜你喜欢

联动发展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澳门辽宁 携手同行
辽宁舰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改革与创新
产业园区转型升级与物流园区联动关系分析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
欠发达地区小麦种植基地与发达地区粮食专业批发市场O2O联动发展的研究
“两个走向”将为世界联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如何实现电子商务和产业集群的联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