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有效导入 激发课堂活力

2017-09-03周恩芳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一堂课淀粉化学

周恩芳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江苏 苏州 215021)

采用有效导入 激发课堂活力

周恩芳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十中学,江苏 苏州 215021)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是否有效、高效,有效导入环节扮演着重要而关键的角色.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学生自身的身心和化学教学的特点分析了设计好课堂导入的方法.

有效导入;高效课堂

一堂课是否能称之为有效课堂,有效导入环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为学生创设轻松向上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勤奋好学、努力探索,教师也积极投入、且教且乐.反之,平淡乏味的课堂导入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思考如何根据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从而激发课堂活力.

一、魔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若课刚开始,就趣味横生,定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地进行学习.如:在学习溶解度这节课时,我先以小魔术《水中飘雪》开始:将一杯水(热的饱和硼酸溶液)倒在另一杯水(普通冷水)中,水中会有片片雪花.这样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又如在学习淀粉知识时,先展示一张白纸(上面事先用淀粉溶液写上“淀粉”),再用魔壶中的液体(碘酒)喷洒,白纸上立马出现蓝色的“淀粉”二字.这些神奇的现象一下子就将学生的眼球吸引住,兴趣被激发出来,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经过这样的导入,课堂一片肃静,学生都怀着急切求知的心情,期待教师的讲解.一个好的导入不能忘了有的放失地激发兴趣.

二、实验导入促进学生思维创造

化学实验有其独特的魅力,当在实验中观察到现象后,会让学生主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创造.如:在学习“燃烧条件”一课中,我是以实验(如图所示)引入的:并提出以下问题:

①同是白磷,为什么铜片上的可以燃烧,水中的却不燃烧?

②都在铜片上,为什么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

③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层层深入的的提问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展开.思考的内容不断的丰富,仿佛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放眼看到窗外的世界.随着思维的深入,对本节课的内容也逐渐认识,从而水到渠成走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三、生活知识导入促进学生自信心提升

自信就像催化剂一样能将人的一切潜能调动起来,使人们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利用生活知识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能促进学生自信心的提升.例如学习第七章前,很多学生都反映,听说第七章是初中化学最难的一章,所以害怕自己学不好.根据这一情况,在教授《常见的酸和碱》这节内容时,笔者带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到课堂上,有:柠檬、橘子、橙子、咖啡、茶水.让学生尝一尝,并说出味道.很多学生积极参与品尝活动并回答:柠檬、橘子、橙子有酸味;咖啡、茶水有苦涩味.于是告诉学生:生活中一般有酸味的物质显酸性,有苦涩味的物质显碱.看来酸和碱就在我们身边,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而我们第七章知识只是换成从化学的角度来认识这些物质,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难.这样的导入犹如一颗定心丸,让学生减少了对学习知识的惧怕.

四、化学史导入促进学生情感升华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在学习纯碱内容时 ,我没有马上进入新知的学习,而是先给学生讲有关我国制碱先驱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中国化学家侯德榜的故事.告诉他们当年有洋钉、洋火、洋油、洋车子.但侯德榜把“洋碱”这个词剔除了.他以毕生的精力为我国化学工业和世界制碱工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老一辈科学家的顽强拼搏与大气精神让教室里的学生没有理由不认真仔细地学习纯碱的相关知识,于是就这样在学习新课时,激发学生情感,点燃学习热情.

总之,导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课有效导入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有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有效导入在新课开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那么整节课的教学目的将水到渠成,这样的课堂也将因有效导入而充满活力.

[1]李志红.运用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J].化学教育,2004(07).

[2]金绍荣,王德清.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控制能力的“五性”[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责任编辑:李 璟]

2017-06-01

周恩芳(1981.11-),女,江苏苏州人,本科,中学一级,从事化学课堂教学.

G632

B

1008-0333(2017)20-0099-01

猜你喜欢

一堂课淀粉化学
从人工合成淀粉说开去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有趣的一堂课
奇妙的化学
MMT/淀粉-g-PAA的制备及其对铬(Ⅵ)的吸附
也谈怎样讲好一堂课
奇妙的化学
溜走的一堂课
蕉藕淀粉与薯类淀粉特性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