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药桑叶中五种活性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
2017-09-03朱卫敏
李 玲,朱卫敏,张 琴,孙 莲
(1.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新疆药桑叶中五种活性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
李 玲1,朱卫敏1,张 琴2,孙 莲1
(1.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2.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目的:建立新疆药桑叶中同时鉴别五种活性成分的薄层色谱方法。方法:分析不同薄层板、检视方式、展开剂、显色剂对五种活性成分分离的影响。结果:在366nm下以V(甲苯):V(乙酸乙酯):V(甲醇):V(甲酸)=10:3:5:3.5为展开剂在硅胶G高效板上展开,1%三氯化铝为显色剂,药桑叶中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和绿原酸五种成分均得到有效的分离,斑点圆整、清晰,比移值在0.2~0.8之间,符合薄层层析要求。结论:此试验为新疆药桑叶的质量控制提供快速的鉴别方法。
药桑叶;活性成分;薄层鉴别
新疆药桑是新疆独有的桑品种之一,药用价值极高[1]。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药桑叶具有降血糖、降血压、抗菌和抗病毒等多种药理活性,其中的黄酮类如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有机酸成分绿原酸均为活性成分[2-5]。本文采用薄层色谱法同时鉴别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和绿原酸五种活性成分。方法操作简单,为新疆药桑叶的质量控制提供快速的鉴别方法。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半自动点样仪(CAMAG LINOMAT 5),薄层色谱数码成像系统(CAMAGREPROSTAR 3),超声清洗仪(KQ5200DE型,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硅胶H板、硅胶G板、硅胶G高效板、聚酰胺板、GF254板(青岛海洋化工分厂)。
1.2 试剂
芦丁(批号100080-200707),槲皮素(批号100081-200907),异槲皮苷(批号111809-201102),紫云英苷(批号114201-200908),绿原酸(批号110753-200413)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甲苯、乙酸乙酯、甲酸、甲醇、无水乙醇、95%乙醇、磷钼酸、香草醛、三氯化铝均为分析纯;药桑叶药材采自于新疆和田,经生药学帕丽达·阿布力孜教授鉴定为药桑叶。
2 试验方法[6-16]
2.1 试样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过60目筛干燥的药桑叶粉5.0 g,置于100 mL的锥形瓶中,加甲醇30 mL,超声提取30 min,过滤,得供试品溶液,用0.22微米微孔滤膜过滤后备用。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紫云英苷、绿原酸对照品各5.0 mg,置于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定容,配成0.5 mg/mL的对照品溶液。用微量移液器吸取上述五种对照品溶液各200 μL制成混标(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紫云英苷、绿原酸浓度均为0.1 mg/mL),用0.22微米微孔滤膜过滤后备用。
2.3 显色剂的配制
(1) 1%三氯化铝 称取1g三氯化铝溶于100mL95%乙醇中。
(2) 磷钼酸试剂 称取10g磷钼酸,溶于100mL乙醇中;喷洒后120℃条件下加热15min。
(3) 香草醛 称取5g香草醛溶于100mL10%硫酸乙醇溶液。
3 薄层色谱鉴别[17-26]
在自动点样仪上给薄层板点样,点样量为2μL,吹干溶剂,放入已用展开剂预饱和30min的层析缸中,在室温条件下,进行上行展开,展距为8cm,挥干展开剂,用显色剂显色,计算比移值Rf。
3.1 薄层板的选择
选取硅胶H板、硅胶G板、硅胶G高效板、聚酰胺板、GF254板按2.2步骤将各种薄层板放入展开剂中展开,考察不同薄层板的分离效果,结果见图1。
3.2 检视方法的选择
分别在366nm,254nm及自然光下观察展开效果,结果见图3。
3.3 展开剂的选择
将硅胶G高效板薄层板分别放入表1展开剂中展开,考察不同展开剂的展开效果,结果见图4。
表1 不同展开剂和配比
3.4 显色剂的选择
选取2.3中显色剂,考察使用不同显色剂的效果。
4 结果与讨论
4.1 不同薄层板的选择
按照3.1中薄层板对药桑叶中五种活性成分的进行分离,效果见图1。
图1 不同薄层板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由图1可以看出,药桑叶中五种活性成分在不同薄层板的展开效果表现出明显差别,其中在硅胶G高效板上的展开效果明显好于其它。
4.2 检视方法的选择
按3.2步骤考察不同检视方法的效果,见图2。
图2 不同检视方法的效果
从图2可以看出,当在366nm下效果明显好于其它。
4.3 展开剂的选择
按3.3步骤考察不同展开剂对展开效果的影响,见图3。
从图3可以看出,当展开剂为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体积比为10:3:5:3.5时,展开效果最好。
图3 不同展开剂对展开效果的影响
4.4 显色剂的选择
按3.4步骤考察不同显色剂的效果,见图4。
图4 不同显色剂的效果
从图4可以看出,当显色剂为1%三氯化铝时,斑点最清晰。
5 小结
在试验中,分析了不同薄层板、检视方式、展开剂、显色剂对五种活性成分分离的影响。在硅胶G高效板上,366nm下选取甲苯:乙酸乙酯:甲醇:甲酸为展开剂,体积比为10:3:5:3.5, 1%三氯化铝为显色剂时,药桑叶中芦丁、槲皮素、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和绿原酸五种成分均得到有效的分离,斑点圆整、清晰,比移值在0.2~0.8之间,符合薄层层析要求,为药桑叶的质量控制提供快速的鉴别方法。
[1] 李飞鸣,张国平,邹湘月,等.桑叶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中国蚕业,2015,36(2):1-4.
[2] 苏方华.桑叶的化学成分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9-12.
[3] 曾 森,刘 虹,张德芹,等.桑叶多糖提纯工艺及质量控制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12):2892-2893.
[4] 殷 勇,江 岩.桑叶多糖研究进展[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4(4):159-162.
[5] 郑 雪,夏 旭.桑叶化学成分及其药用保健功能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 2013,19(12):2210-2212.
[6] 贺伟强,向天勇,陶 昆. 桑叶活性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北方园艺,2011(23):184-186.
[7] 朱卫敏,李 玲,孙 莲.一测多评法测定新疆药桑叶中4种活性成分的含量[J]. 西北药学杂志, 2016,31(1):15-18.
[8] 李晓娜,曹清明,钟海燕,等.薄层层析技术在植物活性成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食品与机械,2010,26(6):144-147.
[9] 范呈浪,王雪松,臧 威,等.紫杉醇的薄层层析显色反应与应用[J].中国酿造,2012,31(9):160-162.
[10] 孙 莲,严寒信,姑再努尔.桑枝中黄酮类的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4,37(3):312-314.
[11] 林锦锋,杨志业,李曼莎,等. 巴戟天薄层色谱鉴别用对照提取物的研制与应用[J]. 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7):22-25.
[12] 侯文欣,魏红立,方新平,等. 凤仙花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薄层色谱鉴别[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4):146-147.
[13] 王永慧,孙荣进,叶 方.金银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苍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9 (11):136-137.
[14] 朱美晓,陈 燕,易进海,等. 羌活药材薄层色谱鉴别与含量测定[J]. 时珍国医国药, 2011,22(1):116-117.
[15] 赵希贤,尤立华,杨 秉. 中药薄层色谱鉴别检验常见问题探讨[J].中国药业,2013,22(6):2-4.
(本文文献格式:李 玲,朱卫敏,张 琴,等.新疆药桑叶中五种活性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J].山东化工,2017,46(04):78-79,83.)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ive Active Ingredients by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in The Medicine Mori Folium of Xinjiang
LiLing1,ZhuWeimin1,ZhangQin2,SunLian1
(1.The Pharmacy college,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11,China;2.Urumqi vocation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02,China)
The TLC method was established separate five active ingredient in the mori folium of Xinjiang. Method:The different plate, view mode, developing agent, Color rendering agent were analyzed on the separation of components in the effection of five kinds of active components. Result:In 366nm toluene, ethyl acetate: methanol, formic acid as expansion agent (10:3:5:3.5) on silica gel G board launched, 1% aluminum chloride as chromogenic agent, The rutin , quercetin, isoquercetin,astragalin and chlorogenic acid get effective separation. Conclusion:This test provides rapi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medicine mulberry in Xinjiang.
the mori folium; active ingredient; TLC
2017-01-09
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XJC201316)
李 玲(1982— ),女,讲师,主要从事新疆天然产物开发利用;孙 莲(1961— ),女,教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分析研究。
TQ460
B
1008-021X(2017)04-007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