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北东西流派纷呈 玉雕作品异曲同工

2017-09-03叙述肖永福整理陈朝晖

藏天下 2017年2期
关键词:翡翠玉雕玉器

叙述/肖永福 整理/陈朝晖

南北东西流派纷呈 玉雕作品异曲同工

叙述/肖永福 整理/陈朝晖

◎带有福建工创意的黄加绿挂件

“礼曰:玉不琢不成器,是则,玉产于山水间,良璞混杂,必得良工选材适用,依势琢磨,方以能成其器也。”古人早就将玉料的琢磨当作玉料是否成器的大事,当然上面这段话还有一层意思是对于人的教化,也有必得良师的意思在内。

中国的玉文化历史中,曾经出现许多相玉高手,也有无数制玉名家,正是他们多年经验的积累和手艺的传承,才使得中华玉文化源远流长,并给世人留下许多举世无双的精品。

中国民族众多,历朝历代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不同,使玉雕作品在不同时期反映出这个时期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特征,加之社会需求不同,使中国玉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

翡翠的出现,无疑为中国玉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在这之前,中国几千年历史中所用的玉,一是基本以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河南独山玉为主,这些基本属于软玉类(除独山玉),再加上一些以角闪石、透闪石为主的地方玉种,硬度和颜色变化不大,用沿袭的传统工艺和技法基本能琢成器物。

翡翠的出现有两个“打破”,一是硬度上高于以往所用之玉,二是颜色变化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色调。对于翡翠的做工,由于其在我国各地出现的时间有先后,各地在玉文化传承上又早已有了一套琢玉的成熟技法,因此,同样的一块玉在不同地区,就可能有不同的玉型和琢玉手法。虽然这些技法都创造出极为精美的玉器,但对玉的理解不同,对在玉器上琢成的认知世界中天、地、人、神、鬼等自然和非自然现象的理念、表现手法不一,形成了我们今天讲的某某工的地域特色。

◎这种机械叫水凳。多年来,琢玉工匠们凭着自己从老一辈人那儿传承下来的技艺,靠水凳制作出许多精美的翡翠物件。

◎「女蜗补天」雕刻过程(自左至右)。作品用料审视功夫极好,构图及雕琢水平精湛,行话叫「料好工好,做涨了」。

传统的玉雕工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北派以北京为代表的北京工、南派以广东为主的广东工、东派以福建为主的福建工,西派以早先的长安工为代表,中间则以河南工为体现;此外还有以江南苏州、扬州为代表的苏扬工,近几年来上海出现的海派工。除此之外,云南以腾冲、瑞丽、昆明为主的云南工也有其特点。无论是哪一方、哪一派,几千年的琢玉技艺留下了一套不可少的程序和手法,即看料、剥皮、选定题材、设计、划样、粗雕、细雕、细磨、抛光等。

同样的程序和同样的手法,由于地区不同、题材不同,反映出制作物件之间的差异性,因而在很早的时候,各个地域、各种派别,就在积累经验、传承创新中逐渐形成了异曲同工的地域特征。

◎1 选料:根据已有题材或就已有料。前者叫选料、后者叫就料。选料是已有固定要求,就料则只有根据料的地、种、水,大小形状来构思做一件什么物件;◎2 用各种不同形状的磨头在不同部位琢磨,所谓雕件,实际基本是磨出来的,粗琢后修改、再细琢、细磨、基本成型。

◎3 细磨——粗抛光——将极细部分和凹处再进行抛光到位;

◎4 细抛光,将极细部分和凹处均抛光到位即成一件作品。

北京工:北京是明清两朝古都,历代帝王用玉,均由当地专设制作作坊制造,这就是有名的“内造上用”。皇帝使用的物件一是端庄大方,二是气度非凡,三是精益求精。因此只有极有能耐的工匠,才有资格担任此重任,久而久之,便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能工巧匠。他们按照宫廷所要求的构图模式,创造出至今仍留存在北京博物院的许多翡翠物件,其选料之精、设计之巧、雕琢之细,一件件作品无不彰显大国风范、帝王气度。久而久之,便成了北京工的式样和典范,即便是在北京生活的当官的、有钱有势的贝勒、红顶商人们,虽然不敢与皇宫用品比等级,但所用的玉器也极力要求精美豪华,沾沾帝都景气。因此,北京工以大度、端庄大方、做工精美、对称度高和用料考究而著称。

苏州工:也称扬州工或者苏扬工,这是以江南水乡苏州、扬州为代表的玉雕派别。苏扬地区水网密布,以稻米和桑蚕而闻名于世,生活于斯者多是精明能干的能工巧匠,制作的玉器很是精巧,构图多反映浓郁的生活情趣,充满水乡诗情画意的内容。琢工精细,细部处理得当,一丝不苟,以优雅柔美、精雕细琢、婀娜多姿、小家碧玉风范见长。

◎1 一块去掉外皮的玉料根据料形初步设计成荷叶外形,待磨开后,根据料子色及绺裂情况,再作进一步设计;◎2 外皮磨后,内部料种尚可,色少,外皮翡料设计成大荷叶,内部琢荷花和两只小青蛙。设计理念巧妙,琢工技巧熟练,荷花花叶、茎秆及小青蛙布局得当;◎3 成 品

上海工:上海工又称海派工,不少人认为它是在吸取北京工的端庄、苏州工的精巧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自立一派。因此,海派工除有大城市、大地方的豪放大气外,在琢工上又继承了苏扬工的精雕细琢手法,形成的作品在大度的前提下,又无不透着江南水乡的灵气,很有看头。

福建工:心灵手巧的福建艺人,利用当地石料、玉料,按照自己对生活、对历史、对大自然的理解,创造独特的薄意山水、花、鸟、鱼、虫的雕琢手法,很有独到见地。福建工雕的弥勒佛、各种法像的观音,非常传神。在福建寿山乡,陈列在博物馆里的许多传世寿山石以及翡翠雕件作品,大处处理得当,小处整理到位。细微之处见精神,破形不留原石痕迹,托底走线一丝不苟,这是福建工的特点。这里特别要提一句的是,当云南黄龙玉发现之后,大批有功底的福建玉雕艺人利用黄龙玉作材料,创作出了许多全国获奖作品。

◎这尊观音利用淡春料琢成,设计理念为九龙拜观音。法相庄严,琢工细腻,九条龙生动而层次分别,是件难得的好摆件。

广东工:广东的广州、番禹、揭阳、四会等地是从事翡翠加工较早的地区。广东近海,接受西方文明也较早,因而广东玉雕以时尚、简洁为其特点,许多传世作品在保留中华玉雕作品布局和雕琢手法的同时,其表现形式又多了几分洋味,尤其以留大珠形、外加一串金钱的形式生产的挂牌,特征更明显。广东工所雕的大佛形象,仔细看,在拟人的逼真形象中充满现实的生活情调,观音的雕琢又多了几分婀娜多姿。近十年来,广东玉器加工业十分繁盛,几乎占据了中国玉器生产的半壁江山。

河南工:河南人口众多,南阳、镇平、独山一带河南人的先民很早就从事玉器生产,他们善于利用本地出产的独山玉以及东北产的岫玉加工成各种小挂件、手镯,以致在很长一段时间,云南人把岫玉叫成河南玉。老的河南工像中国的写意画,简单而传神,难免让人觉得有些粗糙,尤其在破形上不大讲究。而近十多年来成长起来的年轻玉雕技师,则吸取了广东工及福建工的特点,创造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云南工:云南是最早利用翡翠的地区,而云南人加工翡翠的心思,似乎专注于在小而精上下工夫。好色、好种、好水头的货,才值得请云南腾冲、大理、昆明的玉雕师傅去动手,因而在往昔岁月里,云南工以优质的三七比(即上面凸七分、下面凸三)、二八比戒面、民间常用的帽花团活、十八罗汉等小物件居多,手镯则坚持制作泥鳅背的圆条镯。腾冲工匠雕琢的龙牌堪称一绝,设计构思独到,形象生动,龙形变化多姿多彩。近十多年来,在云南腾冲、瑞丽出现了一大批身怀绝技的玉雕师。

◎你能看出是什么工的作品呢?

◎标准的泥鳅背圆条手镯,是清中期到民国时期云南工的代表

由于社会快速发展,信息快捷传播,人员频繁流动,各地技艺相互交流,融会贯通,很多玉雕作品中你能一眼看出是广东工还是河南工的作品。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作品反映的内容和琢磨技艺。

责任编辑 陆青剑

猜你喜欢

翡翠玉雕玉器
翡翠湖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明中期的玉器研究
探究玉器的鉴赏与收藏之间的关系
一只翡翠手镯
玉雕青松献祖国
西汉玉器的鉴定
巨型玉雕长城和中华民族大团结玉雕图谱揭幕开放仪式掠影
不一样的朦胧美——翡翠雪花棉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