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生处处皆胜景
—— 赵玉祥山水画之路

2017-09-03肖凌霄

藏天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屯堡山水画

文/肖凌霄

人生处处皆胜景
—— 赵玉祥山水画之路

文/肖凌霄

人物名片

赵玉祥,贵州安顺紫云人,1997年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200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山水画硕士研究生班,现为山水画大家李宝林、王振中先生入室弟子,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画家、贵州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贵州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贵州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美展。

画家赵玉祥擅山水,所作多是气势磅礴的大画。我初次遇见他时,他正画着一幅很大的山水画,只见他或疾或徐涂涂抹抹,高山流水渐渐凸显,而他,也恍然成了画中一景。

大画最重要的是构图。赵玉祥把画画当做一盘棋来下,打草图,分比例,笔笔相生。再大的画在他眼里也只是一个棋盘,先把山水缩成小画印在脑子里,然后将山水泼洒在画纸上。赵玉祥的最大画作品是尺寸为2.6×10m的《河山如画图》,山重水复,尽揽画中。

赵玉祥的人生也颇如一盘棋,先靠天赋,后靠勤奋,已经下得轻车熟路。

人生如棋 有退有进

赵玉祥是贵州安顺紫云人。他出身农家,上小学时就对绘画表现出独特的天赋。譬如每次写名字,他心里都美滋滋的,因为他觉得“赵”字最下面那一笔神似乡间田野的犁头。这不单是在写字,还是在画犁头,特别享受。而那时流行的小人书连环画,也滋养了赵玉祥这颗爱好艺术的心,他临摹孙悟空猪八戒活灵活现,学校墙报出得有模有样。

◎《山雨初晴图》 53X100cm

1986年夏天,赵玉祥就读贵州艺术高等专科学校(现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的哥哥赵玉和放假回家开办美术班,在自家堂屋,正要上五年级的赵玉祥成了哥哥的第一个学生。这是赵玉祥正规接触素描色彩的开始。赵玉祥在初二那年临摹哥哥的《水墨葡萄》参加学校书画比赛,得了一等奖。高中毕业后,他以高分考入哥哥的这所母校深造,师从王振中等名师。

刚上大学的赵玉祥生活非常艰辛。因为父亲早逝,母亲年迈,家里东筹西借,才凑到700多元给他上大学,这钱只够付一半的学费。就这样,他每年都欠着一半的学费,直到毕业后才付清。

家里每月给赵玉祥60元生活费,可对于正长身体的他来说远远不够。不过他也得到不少人的关心和照顾,比如哥哥的同学卢少舟推荐他到贵阳铁五局小学代美术课,一节课40元报酬,一个月有160元,总算解决了生活问题。

天赋加勤奋,使得赵玉祥的专业非常突出。1997年毕业创作展,按规定每个学生只能展览两幅画,可赵玉祥展览了十多幅,半个展厅都是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多是他对贵阳香纸沟的写生,四月的香纸沟在年轻的赵玉祥画笔下极显沧桑苦涩。这批展览作品很受欢迎,刚开展就卖了两幅。

在展览过程中,当时在美国经营画廊的贵州人孙先生看到赵玉祥的画,非常欣赏,帮他四处宣传,还想给他办理手续去美国发展,因赵玉祥女朋友无法跟随而搁浅。孙先生意犹未尽,花了8000元买下他参加画展的所有画作,其中一幅尺寸为3.68×1.37m的《苗岭白云间》山水画,估价4000元。

◎《云梦仙境》系列一34X137cm

◎《云梦仙境》系列二、三、四(从左至右)34X137cm

◎《苗岭秋气高 》97X180cm

柳暗花明 处处胜景

“苗岭山川,无水而水自流,无声而声自鸣。山川深厚,草木华滋,处处皆胜景也。”这是赵玉祥画作《苗岭白云间》的题词。他的画家生涯,也是如此。

毕业择业的赵玉祥有诸多选择,但最终他回到家乡开了一家婚纱影楼。扎实的美术功底和宽阔的眼界让他的摄影很快脱颖而出。赵玉祥清晰地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很快培养出了摄影师支撑影楼技术,又背上画板出去写生。跋山涉水,步行搭车,大好河山纷纷融入他的笔下,跃上画稿和他一起回归。他每年努力参加各种画展,从不放弃绘画的追求。

2005年是赵玉祥影楼的辉煌时期,有四五家生意红火的连锁影楼、100多号员工,还积极筹备省外连锁店。这时,他遇到一位年逾古稀的知名文化人,双方意气相投成忘年交。对方告诉他,人生追求很多,最终什么都会离去,而画画却可以留下痕迹。赵玉祥犹如醍醐灌顶,开始筹划自己的职业画家生涯。为了全身心投入美术创作,他毅然把影楼转让给老员工经营,一下子拿不出全款的还可以分期付款,有的两年才付清。

然后,一身轻的赵玉祥报考中国人民大学艺术中心深造,师从李宝林、王振中等著名画家。

去北京学习是赵玉祥艺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他回到原点精研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画面构图、笔墨语言经营比以前更加考究,理论思想也有自己系统的想法。

赵玉祥一直坚持认为,一幅好的作品,给人感受最深的不是技法是否纯熟,而是画家笔底流淌出了多少情感。绘画艺术不是简单的模拟和描绘,而应是作者对自身情感及心灵的抒写和表露。简单而无休止的重复,只会让人感到乏味和心生厌倦,只有那些贯注了作者真感情的作品,才能真正感动读者,才会具有震撼力和引起共鸣。

赵玉祥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摄影工作养成的习惯,对中国山水画的观察法有独特的理解,即“睁眼看世界——摄影透视低远论”。这种对物象的观察方法是将西方绘画透视学理论和中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论有机结合。在他看来,山水画和摄影有异曲同工之妙。

“摄影透视低远论”为赵玉祥在对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和创作中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一直以来,他的作品非常重视现场写生感。在摄影透视低远论指导下创作出来的山水画作,就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特别是利用光影的表现手段,为中国山水画添加的全新表现元素,是古人作品中所没有的。利用这一理论创作出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很能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视觉需求,能使观众如身临其境,切身体悟、感受大自然的灵性,获得身心的愉悦。

地域特性 师法自然

2010年,赵玉祥学成回到贵州。他对自己的艺术主题创作,有了清晰的思考。

◎《月光——晚秋》

纵观古今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和轨迹,有一个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山水画中所展现的地域特性:历代山水大家莫不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自身所处地域中的一山一水、一树一石,展现了或雄浑或苍润的各种不同的地域面貌,形成了享誉古今的地域画风。

山水画重视地域写生,重视地貌特征建筑特色。赵玉祥知道,一个山水画家笔下所表现的应该是其对自然山川最真实的体悟和心灵关照。要使自己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就不能以一种简单的方法去表现不同的山川风貌,造成“天下山川一个样”的局面。土地是有灵魂的,山川是有性格的。一个好的艺术家既是一个传统的继承者,又应该是一个开拓者或叛逆者。任何一个成功的画家都是在善于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再加上自己的思考,不断地改造、发展和完善自身的艺术理念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的。

赵玉祥选择屯堡进行系列主题创作。他生于斯长于斯,屯堡的每个山坡每条小路每个文化符号,他都了然于心。他深入屯堡采风,主攻屯堡写生,创作出一批凸显个人特色的高质量作品。屯堡的金戈铁马、大明遗风,屯堡的石头海洋——屯堡人以石为居、以石为用、以石为美,石城墙、碉楼和石板房错落有致,高高的碉堡耸立其中,条条石板路通向各个巷道,伸进一个个四合院。清晨的屯堡古镇雾气迷蒙河水低吟,夜晚的屯堡山水朦胧星星点灯。他的《蓝色之恋》系列作品描绘了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和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展现了独特的传统古村落建筑。他怀着对家乡古村落文化建筑的热爱,即养育自己的一方水土情怀,以原生态的古村落为蓝本,以自己擅长的造型笔墨语言,立体而多方位展现它流动的历史和长存精神,描绘与勾勒出它古老而又神秘的身影。

◎《天台雪影图 》122X244cm

绘画艺术最终还是对自身心灵的写照,是自己的道场,休养于斯,安度于斯,贴近生活、感悟生活、师法自然,行乎大道,寻求真、善、美。自然山川万物,“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与无常中觉悟到永恒,在平常中认识到伟大,这是赵玉祥一直践行的真理。

责任编辑 陆青剑

猜你喜欢

屯堡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安顺屯堡地戏
屯堡人的春节
室内山水画最养人
大明遗风,屯堡地戏
屯堡遗风
屯堡民居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