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亦比真山美
2017-09-03辑录
辑录/海 鹰
假山亦比真山美
辑录/海 鹰
假山是园林中以造景为目的,用土、石等材料构筑的山。
“有真为假,做假成真。”大自然的山水是假山创作的艺术源泉和依据。真山虽好,却难得经常游览。假山布置在住宅附近,作为艺术作品,比真山更为概括、更为精炼,可寓以人的思想感情,使之有“片山有致,寸石生情”的魅力。人为的假山又必须力求不露人工的痕迹,令人真假难辨。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一脉相承的假山,贵在似真非真,虽假犹真,耐人寻味。
◎水亭掩映
◎河马时代
杜甫有《假山》诗云:“一匮功盈尺,三峰意出群。望中疑在野,幽处欲生云。慈竹春阴覆,香炉晓势分。惟南将献寿,佳气日氤氲。”他写其舅垒土筑山,放置焚香磁瓯,又栽种慈竹遮盖几座假山,小山幽雅,出尘离世,令人神往:一筐土就能使山长高一尺,三座小山意态超群。望过去仿佛是野外的真山,幽深之处几乎要生出云雾。慈竹的春阴覆盖着他们,香炉的晓烟分布其间。由于他们要像南山一样为祖母献寿,所以佳气一天比一天显得郁勃。
中国在园林中造假山始于秦汉。秦汉时的假山从“筑土为山”到“构石为山”。由于魏晋南北朝山水诗和山水画对园林创作的影响,唐宋时园林中建造假山之风大盛,出现了专门堆筑假山的能工巧匠。宋徽宗于政和七年(1117),建艮岳于汴京(今开封),并命朱力用“花石纲”的名义搜罗江南奇花异石运往汴京。自此民间宅园赏石造山,蔚成风气。造假山的手艺人被称为“山匠” “花园子”。明清两代又在宋代的基础上把假山技艺引向“一卷代山,一勺代水”的阶段。明代的计成、张南阳,明清之交的张涟(张南垣),清代的戈裕良等假山宗师,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使假山艺术臻于完善。明代计成的《园冶》、文震亨的《长物志》,清代李渔的《闲情偶寄》中,就有关于假山的论述。现存的假山名园有苏州的“环秀山庄”、上海的“豫园”、南京的“瞻园”、扬州的“个园”、北京北海的“静心斋”和中南海的“静谷”等。
◎壁立千仞
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水为灵魂,灵动;山为靠山,稳固,山和水相辅相成,才能构成好的风水。水以山为面,水得山而媚;山者,天地之骨也。因而,造园必须有山,无山难以成园。自然园林往往选址于自然山水佳境,外借自然山林成景;私家园林往往建在村镇人口密集之处,无山水可借,只得掇石叠山。因而,私家园林往往在不太大的空间范围内,再现自然山水之美,有不落人工斧凿痕迹,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在咫尺之地,创造出“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园林艺术。故山景是构成中国园林的五大要素之一,五大要素(叠山造景、理水造景、建筑造景、花木造景、动物造景)。正如计成所说:“余七分之地,为垒土者四,高卑无论,栽竹相宜。”
正是这些特性,才表达出园林中山景的无穷魅力。作为园林中独特一景——山景,与水景一样有着它独特的观赏价值。从我国现存的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无一例外的都有假山,石质假山和土质假山的堆筑,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自然式园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造形多样,易于和周围景物协调统一,同时它灵活,巧于变化,丰富了园林的景观,增加了园林空间和层次感。假山堆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园的景观。假山堆筑与风景园林的关系是值得每个设计者和造园家耗费精力和气力去追求探讨的课题。
假山盆景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盆景,它不仅表现出了自然之气,更是通过山石植物的组合,变现出一种和谐具有朝气的自然美。山石盆景不仅美观,更是一种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照料的精美盆景。假山盆景中可贮水,间或缀以亭楼、舟桥、人物、动物等构件,还可常配以树木或小植物,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品,使山河之美景浑然浓缩,再现于盆中。
◎众猴出山
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自己,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假山流水盆景为人们营造一处淡泊云水间的桃园境境界,轻抚人们的灵魂深处,使人们惬意于自然带来的舒适与明澈中。假山流水盆景是自然之美的浓缩,是艺术之臻的彰显。亭台楼阁,嶙峋假山,蜿蜒石桥,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清池水榭,花姿娉婷,林荫小道,点缀其间。流水声声,潺潺不息,那琼音似来自苍宇之外,净澈澄明,滋润着人们浸过浮华的心,荡涤人们灵魂深处的尘埃。
责任编辑 陆青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