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籍修复师的“修心”路

2017-09-03刘丹程洁程洁

藏天下 2017年4期
关键词:字画书页古籍

文/刘丹 程洁 图/程洁

古籍修复师的“修心”路

文/刘丹 程洁 图/程洁

◎图书的修复讲究修旧如旧。王晓红亲手修复一级破损的《乾隆大藏经》,目前放在古籍阅览室的橱窗里展览,新一代修复师们时常要拿出来观摩学习。

造纸术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纸张成为中国文化的传递者。几千年文化命脉的延续,是一代代书籍肩负的使命。

光阴荏苒,斗转星移,经过岁月洗礼,很多古籍千疮百孔,纸散字碎。抢救濒临“死亡”的书,古籍修复师是续命“郎中”。

在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笔者亲眼见证古籍修复师巧手如何“化腐朽为神奇”,让满目疮痍的珍贵古籍“再活一百年”。

百年无残页 故纸有遗香

用毛笔笔尖轻点糨糊,用仿古纸补洞并进行溜口、托裱、隐补,这就是王晓红每天的工作。修补期间,不仅要紧盯书页,还要“屏息静气”数小时。很多古籍极为脆弱,一个轻轻的呼吸,都有可能把残叶吹跑。

今年56岁的王晓红是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第三代古籍修复师,而她自称“修书匠”。

“书匠”眼神不甚好,因为修补“费眼睛”。一页古籍破出上百个洞眼,修补起来有20多道工序。室内设有数张案台,上有毛笔、浆糊、镊子、竹起子、铅铊、针椎等,都是她的必备工具。

王晓红正在忙活修补的《东坡诗选》,系宋朝苏东坡撰,明朝谭元春辑、袁宏道评的刻本,距今396年,全国现存18部,且多有不完整,极为珍贵罕见,极具版本收藏价值。

百年过去,书,也会老。霉菌、虫蛀、鼠咬、断线、破皮……一本书“衰老”速度,取决于其自身因素(如制造原料)、自然环境(温湿度、光线、生物侵害、自然灭害等)和社会环境。

《东坡诗选》是贵州省黎平县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整本书泛黄脆化,如果手上稍一用力,书页立马支离破碎。

此时,修复显得尤为重要。

王晓红的每一个动作如履薄冰。她特地挑选一张接近明朝竹纸的仿古纸作为原料,补洞后,再喷水压平、放吸水纸、倒页码、折页、剪修复后书页、捶平、压实等工序,整个修书过程,就如同度过一段慢时光。三百多年前一页纸经过这么一番修补,虽留有痕迹,但书的寿命至少可以“再活一百年”。

修书旧如旧 修心日弥新

古籍修复讲究“修旧如旧”:原来什么样,修复后要最大程度地把原来的样子保留下来。

修书工序繁多,古籍修复师日复一日的修书、补书、订书,再修书……旁人看来,这样的工作未免乏味。

王晓红一干就是27年。

1979年,王晓红入职贵州省图书馆。1991年,调任古籍修复岗位工作至今。期间有16年光阴,工作室里只有她一位修复师,日日从清晨孤坐至黄昏,与古书为伴,与先贤对话。与其说是修书,不如说是修心。

◎看着残缺的书页,蛀虫、破损、酸化、破碎各种问题,修复师心里开始拟定修复计划。

◎图书馆部分馆藏字画,由于年代久远,受潮、霉变,需要重新装裱,1992年出生的蔡佰洋承担了这份工作。

◎由于书页残破 ,每一个修补动作都要小心翼翼。

◎“80后”修复师王欢把修复好的书页用专业纸张隔离晾干

◎小心细致的工作

◎补书工具

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至2016年,王晓红修复了5666册古籍文献。最难修复的是一套80页古籍,平均每页有200多个洞;年代最古老的是《唐类函》,明万历年间(1603年)线装书,收录多为六朝前古籍文献;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当属将贵州省图书馆1938年至1942年抗战时期代管文澜阁《四库全书》之档案全部修复,使这部秘藏在地母洞长达6年的国宝来龙去脉真相大白。

古籍保护中心除了古籍修复师,还引进了纸浆补书机、电动压平机等高科技设备。古籍修复师两个月才能修补好的一部书,纸浆补书机只需要一半时间。

王晓红对此的态度是:除非书页絮化、掉渣严重不得不用科技修补更稳妥,大多数情况还是手工活。

“不能什么都交给科技,就像互联网上可以寻医问药,但人生病了,还是要找真医生。”

修书亦然。

科技是死的,人的情感是活的,只有通过人的制作、欣赏和传承,古籍才能“复活”。

年轻古籍修复师 从烦闷到着迷

古籍能一代代流传,这里面包含着各朝各代古籍修复师的心血。每一页书页背后,都有看不见的坚持和坚韧。一双双巧手让故纸复活,使历史传承,存一份文化记忆。

◎拓碑也是古籍修复师的工作

和王晓红当初独自修复16年、一度担心后继无人光景不同,自2007年后,贵州省图书馆陆续引进古籍修复人才,至今一共有4位修复师,其中包括半年前新入职的90后“小鲜肉”——24岁的蔡佰洋。

蔡佰洋是廊坊东方学院毕业生,曾在一线城市的画廊、修复机构、喷墨公司工作。因是家中独子,要回父母身边尽孝,他就选择到贵州省图书馆修补古籍字画。一开始,父母担心他坐不住,他也觉得修书补画很枯燥乏味。可渐渐地,他喜欢上了修补古字画。因为修补时要看内容,看了一页觉得蛮有意思,就会想看第二页;看不懂的就抄下来,回家再查资料。当一部古书补好,他也把这书读了一遍。这种“另类阅读”,让他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璀璨的中国文化。他开始着迷,很享受修补的过程。

◎专业操作区域

蔡佰洋决定留下来,好好研究学习中国文化学,把书修好,把魂留住,让子孙后辈不因缺页少章而遗憾。百年后,他们能够顺利阅读手中书卷,欣赏前人留下字画。

责任编辑 肖凌霄

猜你喜欢

字画书页古籍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组字画
考眼力
我是古籍修复师
你听,从书页吹来了春天的风
轻轻地打开书页
古旧纸本字画孳生霉斑的鉴定
组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