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石溶蚀作用特征及对储层的影响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为例

2017-09-03王永田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年15期
关键词:溶孔长石砂体

王永田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 陕西 西安 710200)

付兴亮,王一航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 陕西 西安 710200)

淡卫东,尤源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18)

长石溶蚀作用特征及对储层的影响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为例

王永田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八采油厂, 陕西 西安 710200)

付兴亮,王一航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 陕西 西安 710200)

淡卫东,尤源

(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陕西 西安 710018)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物性等综合分析,对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长石溶蚀特征、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长石溶蚀的增孔、提高渗透性作用显著,面孔率平均增加了1.32%,渗透率平均增加了0.22mD。通过长石溶孔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的相关性研究,优选出了储集性能好(面孔率大于4%)、渗透率较高(大于0.6mD)的相对高孔、高渗区,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地质依据。

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长石溶蚀;有利储层

姬塬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主要属陕西省定边县、吴起县辖区范围,构造位置为伊陕斜坡西部,构造背景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倾角仅0.5°左右,平均坡降6~8m/km。发育三叠系延长组和侏罗系延安组2套含油地层,长4+5油层组为延长组主力层段之一,储层较为致密,为典型的岩性油藏,已提交了数亿吨石油地质储量,勘探开发潜力较大。

长4+5油层组位于延长组中部,根据沉积旋回可细分为上、下两段,其中下段是主力勘探开发层。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岩性较细,以粉细砂岩为主,砂岩厚度较薄,砂泥岩互层发育。由于砂岩颗粒细,塑性矿物含量较高,成岩过程中压实作用强烈,原生孔隙损失特别严重,部分储层原生粒间孔已损失殆尽。同时,在成岩过程中长石等矿物发生了普遍溶蚀,产生了大量的次生孔隙,对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起到重要作用[1,2]。通过大量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岩心分析等测试资料,对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的长石溶蚀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进行研究,为该区寻找相对优质储层提供依据。

1 长石含量及显微特征

1.1 长石含量及分类

根据该区251块薄片资料统计结果表明,长4+5油层组砂岩中长石体积分数平均为41.9%,石英体积分数平均为27.2%,岩屑体积分数平均为11.7%,其中长石矿物按大类分为斜长石和正长石,斜长石约占20%~33%,正长石约占18%~28%,斜长石含量略高于正长石。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为主,岩屑长石砂岩次之,少量长石岩屑砂岩。

1.2 长石显微特征

单偏光显微镜下,长石以长条形、不规则形为主,颗粒表面有溶蚀、不干净(图1( a)),伴随有高岭石充填;正交偏光显微镜下,长石具有聚片双晶、格子双晶、简单双晶,有时双晶发生破裂或断裂(图1( b));阴极发光镜下,长石有不同的发光颜色, 在研究区长4+5油层组砂岩中,长石一般发蓝色、淡蓝色光或亮蓝色光(图1(c)),部分地区长4+5油层组砂岩中长石发亮蓝色或亮黄色等光(图1(d))。

图1 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长石薄片鉴定、阴极发光照片

2 长石溶蚀特征及成因探讨

2.1 长石溶蚀特征

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观察,长石的溶蚀、破裂、蚀变现象均非常普遍。长石溶蚀首先从解理方向发生初步溶解,后形成呈条带状分布的溶蚀孔隙(图2(a)、(b)),最后演变成蜂窝状溶孔,更有甚者长石的整个颗粒被溶蚀成较大孔隙(图2(c)、(d))。部分样品中的长石溶蚀现象极为强烈,几乎被溶解殆尽,溶孔十分发育(图2(e))。在局部地区和层段,长石溶解产生的高岭石堵塞了孔隙(图2(f)),同时还可见到溶孔中充填自生石英、伊利石以及钠长石等长石溶蚀后的产物。

2.2 长石溶蚀成因探讨

图2 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扫描电镜、铸体薄片照片

多数学者[2,3]认为,长石溶蚀与热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有关。研究表明,从早成岩晚期开始,研究区地层中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进入砂岩储集层,使长石碎屑发生溶解,在中成岩早期,也是有机质的热演化高峰期,产生了大量的有机酸,溶解作用进一步增强,使长石强烈溶蚀,产生了大量的溶蚀孔隙。

姬塬地区具有形成长石溶蚀的有机酸的有利条件:一是位于长4+5油层组下部的长7油层组烃源岩生排烃时产生大量的有机酸;二是长4+5油层组存在较厚的暗色泥岩,具有生烃能力,亦产生一定量的有机酸。

在长石溶蚀过程中,一方面形成溶蚀次生孔隙,另一方面释放出大量的Si4+、Al3+等离子。在有一定量原生孔隙的储层中,上述离子随孔隙流体迁移出,保证长石可以继续溶解,产生次生孔隙;但在压实作用强、原生粒间孔不发育、孔喉细微的储层中,Si4+、Al3+等离子易沉淀下来,形成自生高岭石和石英[2~5]。具体影响长石溶蚀作用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岩性 区内长4+5油层组主要岩性为长石砂岩,岩屑主要为变质岩岩屑,其次为火成岩岩屑;长石溶蚀易形成次生孔并扩大原有的粒间孔,火成岩岩屑颗粒内部见溶蚀孔、晶间孔。

2)沉积相带 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砂岩分选、磨圆相对较好,有利于酸性流体活动,对长石颗粒进行溶蚀。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原生粒间孔较发育,因而在成岩作用过程中有机酸易进入储层,且该沉积环境砂体与湖相泥岩相互交叉发育,有机酸可就近进入储层,产生溶蚀作用。

3)砂体结构及砂质纯度 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砂体厚度相对较薄,纵向分布存在多期叠加、薄互层及孤立的砂体。相对来说,多期叠加砂体厚度较大,分流河道交汇叠加频繁,砂体受到河水及湖浪不断改造,砂质相对纯净,利于原生孔隙保存以及后期酸性流体的注入,使长石发生溶蚀;薄互层及孤立的砂体与泥岩广泛接触,各种有机酸类也能进入,但溶蚀作用一般弱于多期叠加砂体。

3 长石溶蚀对储层的影响

3.1 长石溶蚀的增孔作用

铸体薄片资料统计表明,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长石溶孔平均体积分数为1.32%,约占面孔率的35.6%(表1)。

表1 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孔隙组合特征表

长4+5油层组长石溶孔在不同地区有一定差别,其中堡子湾地区长石溶孔体积分数较高,平均为1.57%,单块最高值达4.8%,占面孔率的44.3%;粒间孔体积分数平均为1.62%,与长石溶孔相近。

平面上,长4+5油层组堡子湾、王洼子地区长石溶孔较高,体积分数均大于1.5%,部分地区大于2%,其他地区砂体主带上长石溶孔体积分数在1%~1.5%左右(图3(a)),砂体边部及溶蚀作用弱的地区长石溶孔体积分数小于1%。由于长石溶蚀,使得面孔率增加较大。平面上马家山、堡子湾、铁边城-王洼子一带长4+5油层组面孔率较高,大于4.0%(图3(b))。

图3 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长石溶孔体积分数(a)、面孔率(b)等值线平面图

3.2 长石溶蚀对渗透性的影响

长石溶蚀不但增加储层孔隙,同时会使连接孔隙的喉道也发生一定扩大。据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铸体薄片与压汞资料分析,长石溶孔体积分数与喉道中值半径呈较弱的正相关关系(图4(a))。据长石溶孔体积分数与渗透率相关性分析(图4( b)),预测长石溶蚀使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渗透率增加了0.22mD(长石溶孔体积分数取平均值1.32%)。

纵向上,由于沉积、成岩作用差异导致长石溶蚀程度不同,致使长4+5油层组在低孔、低渗的背景上发育相对高孔、高渗储层段,虽然厚度不大,但对改善储层渗流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g221井长4+5油层组岩心分析孔隙度平均6.9%,渗透率平均0.12mD,最高渗透率为0.94mD。通过铸体薄片观察发现,2315.74m处长石溶孔发育,体积分数为4.2%,岩性分析孔隙度为12.6%,渗透率为0.73mD(图5)。由于长石溶蚀改善物性明显,形成了2315~2316.5m段薄层相对高渗储层段,试油获21.17t/d的高产。

平面上,据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铸体薄片和大量物性分析预测,渗透率大于0.6mD的相对高渗区分布在堡子湾、铁边城、王洼子等地区(图6)。

图4 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储层长石溶孔体积分数与喉道中值半径(a)、渗透率(b)关系图

图5 姬塬地区g221井长4+5油层组储层长石溶蚀与渗透率关系图

图6 姬塬地区长4+5油层组渗透率等值线平面图

4 结论

1)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长石含量高,体积分数平均达41.9%,为成岩过程中长石溶蚀提供了物质基础。

2)长4+5油层组长石溶蚀作用非常普遍,岩性、沉积相带、砂体结构及砂质纯度是影响长石溶蚀的主要因素;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多期叠加的厚层砂体是长石溶蚀的发育部位。

3)长石溶蚀对储层增孔、提高渗透性效果显著。平面上长4+5油层组堡子湾、铁边城、王洼子地区长石溶孔发育,一般大于1.5%,对储层物性改善作用明显,使面孔率大于4%、渗透率大于0.6mD,为相对优质储层发育区,也是勘探开发有利区。

[1]薛伟伟,谭先锋,李泽民,等. 碎屑岩中长石的溶解机制及其对成岩作用的贡献[J]. 复杂油气藏 ,2015,8(1): 1~6.

[2]张磊, 龚福华,任瑞清,等.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王洼子地区长4 +5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研究[J]. 特种油气藏,2009,16(5): 40~47.

[3]李汶国, 张晓鹏,钟玉梅.长石砂岩次生溶孔的形成机理[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26(2):220~223.

[4]远光辉,操应长,杨田.论碎屑岩储层成岩过程中有机酸的溶蚀增孔能力[J].地学前缘,2013,20(5):207~219.

[5]陈勇,王成飞,孙翔飞.碎屑岩储层矿物溶解度与溶蚀次生孔隙形成机理研究进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5,34(4):830~835.

[编辑] 邓磊

2016-09-18

王永田(1963-),男,工程师,现主要从事油田开发工作,wyt01_cq@petrochina.com.cn。

TE122.2

A

1673-1409(2017)15-0009-05

[引著格式]王永田,付兴亮,王一航,等.长石溶蚀作用特征及对储层的影响[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14(15):9~13,50.

猜你喜欢

溶孔长石砂体
超深层高压气井可溶筛管清洁完井新工艺研究与应用
曲流河复合点坝砂体构型表征及流体运移机理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四川盆地五百梯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研究
储能式发光涂料在长石岭隧道中的应用
水铵长石成因分类综述
二次铝灰烧结制备钙铝黄长石/镁铝尖晶石复相材料
井震结合砂体识别与含气评价技术在致密气井挖潜中的应用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段致密砂岩气藏孔隙结构特征研究
渤海湾盆地Q油田明化镇组复合砂体内部结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