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作品到藏品有多远?

2017-09-03文/赵

藏天下 2017年7期
关键词:贵州大学美术学院作品展

文/赵 毫

从作品到藏品有多远?

文/赵 毫

◎贵州师范大学毕业生杨凯川《十二生肖》插画

又是一年盛夏,又是各高校学子学业完结,拜恩师别母校,从此独自闯荡人生江湖之时。昔日弟子下山之前,必得接受师门检验武学如何,今日高校美术学院弟子,在修满学分、完成论文、顺利答辩后,同样也要露一手手上功夫,舞台则是毕业作品展。

毕业展大都为期十天半月,却是学子们数年学习、一年半载精心准备的结晶,是自我能力的全面展示。那么,贵州高校美院毕业学子展出作品如何?是否得到足够的关注与认可?学校是否进行市场化尝试,受认可度如何?基于以上种种,记者对贵州高校美术学院毕业展进行了多方采访。

以最好的作品,告慰孜孜以求的艺术梦

6月13日,贵州大学美术学院2017届硕士生毕业作品展开幕,绵绵阴雨未能阻挡参观者的脚步。国画、油画、版画、书法、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民族民间、服装与服饰设计……展出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毕业学子三年潜心学习的心血。

别以为这只是习作,其实个别画作已在艺坛初露锋芒,在更高的平台上斩获声名。如孟小锋的展出作品《仿芥子园画谱之意——戏子集》,就从全国20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作为贵州省仅有的两件作品之一,入选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导师王建山颇为欣慰地告诉笔者,《仿芥子园画谱之意——戏子集》用单线这一非常地道的中国传统绘画语言,表现了贵州安顺屯堡地戏,既有传统艺术特色,又有地域性特点,之所以入选,确实具有个人独特的思考。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耿翊告诉记者,学院此次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共展出作品300余件,不仅是弟子们三年艺术追求的最终呈现,更是他们艺术情感的寄托,如部分作品也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压力,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生存环境的认识,具有一定的理念性。“虽然还处在个人摸索期,但已经体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可谓各有千秋,如设计作品体现了他们关注社会现象和对生存空间的思考,传统中国画则不仅仅是笔墨技术,还有一种人文精神……”

他举例说,如油画专业毕业研究生尹晨的人物画,因在油画技法方面做了大量研究,不断地对画面语言进行推敲与提炼,后期的作品较为成熟,用薄、揉、透的技法呈现出朦胧的美感,不仅基本功扎实,而且风格面貌有着个人独到的理解和思考。“总的来说,尹晨的作品显得优雅,无论是人物还是风景、花卉系列都能体现出其深厚的学院派功底,作品中有一定的人文情怀,特别是体现了年轻人的内心和精神诉求。”

◎贵州大学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现场 赵毫 摄

◎贵州民族大学毕业生宋健强(前)身穿自己设计的服装走台

以最佳的心态,试一试市场这趟水

6月14日,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2013级毕业作品展开展,共展出9个本科专业312名毕业生400余件作品。这些作品中,还包括2017贵州高校多彩贵州主题毕业设计联展金奖、银奖、优秀奖及入选作品五十余件。

展览现场,服装设计专业专区成为最大的亮点。这里不仅展出了精美的服饰,学子们更身穿自己设计的服装走台,无论是漂亮的服饰,还是自信的步伐,都博得了参观者的掌声。“穿自己的设计走台,已经习以为常了,我几乎把自己的毕业设计都穿了个遍。”谈起此事,毕业生宋建强颇为自信。指导老师桑童告诉笔者,宋建强的作品《逆鳞·元物》,立意、手法的创新性较好,系列感较强,面料的选择以及细节的设计比较考究,如局部切口、袖口抽褶、装饰条、金属扣环等的运用娴熟,传递新生代的时尚风。

一个颇引人注目的细节是,每件服装上都打上了二维码,若看上某一件,只要用手机轻轻一扫,就能和设计者对接,购买自己心仪的作品。这说明,在艺术创作之外,学子们已经有了强烈的市场意识。

事实上,毕业学子们的市场意识远不仅于此。6月17日,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应届毕业生毕业作品展兼“创意集市”在市西路商业步行街开幕,展出陶瓷、皮具、软陶、蜡染、扎染、木作、刺绣等作品近百件,市集售卖作品六百余件,为学子们提供了一个零距离接触市场、面对消费者的机会,使其作品直接面对市场的考验,实现产学研的有机结合。

作品优异的学子总会更有底气,也更加坚定地想要实现自己的艺术梦。贵州民族大学毕业生宋建强就告诉笔者:毕业后他想到大上海闯一闯,以实现自己的艺术梦。作为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三等奖获得者,以及今年多彩贵州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金奖获得者,贵州师范大学设计专业毕业生杨凯川也准备去深圳一试身手。“这些奖确实算是敲门砖,如果没获奖,也会去深圳,但肯定没这么足的底气。”

以最大的努力,为学子铺就未来的路

每年六月,大学生就业难一直是热门话题。作为美院毕业生,能否通过自己的作品推介自己? 如何以此作为通往事业的桥梁? 作品可否变为产品? 如此这些,无不是大众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为了学生的作品能走向市场变成产品,学校一直在努力。

笔者采访得知,一些学校为了鼓励学生,会在展出作品中评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此外,学校也会邀请企业参观,收藏自己中意的作品,或者由企业邀请中意的学生前去实习或工作。其中,贵阳学院还针对所有毕业生配备了一笔8—10万元的经费收藏优秀作品,或用来收藏,或作为展示之用。“收藏对学生自信心影响很大,是他们在艺术道路上的强心针。”贵阳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彭承军说。

对于以后的展出,彭承军决定把绘画与设计分开来做,让每一个都更加专业。考虑到企业前来看看就走,无法把作品变成产品的现状,他考虑下一步能否不按视觉效果设计成毕业作品,而是兼顾实用性,按照公司需要的产品来设计。甚至考虑把服装设计专业的毕业展做得如走T台一般,通过秀场这样动态的效果,吸引更多的关注。不仅如此,彭承军考虑得更远,如让高校之间互动起来,相互之间选优秀作品做联展。有了这样的交流,学生能得到借鉴和学习,老师对教学、科研也能促进。

其实,如何让作品变成产品的努力,美术界人士一直在努力。6月13日—18日,由贵州省美术家协会等单位主办的多彩贵州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启动仪式暨贵州省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作品联展,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展厅开展,贵州大学美术学院、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设计学院、贵阳学院美术学院,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环境设计专业、产品设计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动画设计专业共900余名毕业设计学子,把自己的创意梦想通过1000余(件)套设计作品集体呈现。活动现场,器皿及用品类、饰物类、织染类、旅游纪念品类、农特包装类等受大众普遍欢迎的文创产品备受关注,让学子们深刻地认识到:作品除兼具创新性和实用性外,市场价值也是其重要指标。

◎贵州大学研究生尹晨布面油画作品

猜你喜欢

贵州大学美术学院作品展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贵州大学 喀斯特区耕地地力提升与培育团队 王小利 课题组
林木病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为例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品展
小主编作品展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
小主编入选作品展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法国巴黎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