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奇葩美食

2017-09-03辑录海鹰

藏天下 2017年7期
关键词:肇兴生肉黔东南

辑录/ 海鹰

贵州奇葩美食

辑录/ 海鹰

◎黔东南特色美食——羊瘪 廖 迅 摄

在贵州美食界,有些奇葩食品简直就是逆天的存在。这些令人咋舌的重口味美食,考验的不是你会不会吃,而是你敢不敢吃!

牛瘪火锅

这款“牛瘪火锅”雄霸天下,哪个排行榜都有它的身影。热情拥护者表示这是人间美味,吃了还想吃;深恶痛绝者说光听这做法,就可以绝食好几天。

牛瘪(biě)又名“百草汤”,是黔东南地区独特的一种食品,深受侗族苗族人民喜爱,被黔东南人视为待客上品。“牛瘪”的制作工序复杂:将牛宰杀后,把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拿出来,挤出其中的液体,加入牛胆汁及佐料放入锅内文火慢熬,煮沸后将液体表面的泡沫过滤后食用。人们杀牛前,首先给牛喂些牛爱吃的中草药——首乌、葛根、绿豆、柴胡、参党、土人参、当归、防风、金荞麦等,以及一些鲜草,半小时后把牛杀了,将牛刚吃进到胃还没有消化的这些中草药取出制作牛瘪美食。据说这种“火候”取出的食材,才是极品牛瘪火锅的原料。

油炸竹虫

竹虫又叫竹蜂,长相类似于冬虫夏草,以竹笋为食。在贵州一带,少数民族很流行油炸竹虫的吃法。其富含蛋白质,其中包括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还有养脾健胃的功效。

制作时,先配好用料,包括约400克竹虫、约1500克菜籽油、约80克耗油、12克花椒盐。第一步,将竹虫入盆,翻拣干净,用70℃的热水将其烫死,晾干水份;第二步,在锅里倒入菜籽油,烧至三成热时,放入竹虫炸3分钟,呈深黄色发出响声即捞出装盘,撒上椒盐就可以吃了,其味酥香,是很好的下酒菜。

炒九香虫

九香虫是一种会飞的青黑色昆虫,不留心碰上它,它便放出一种奇臭难闻的气体,使人避而远之,因而落得“打屁虫”“放屁虫”的臭名。屁巴虫含有九香虫油,一经炒熟,即是一种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药用美食,因此,它又赢得了“九香虫”的美称。

这道炒九香虫小菜,在贵州剑河可以吃得到。没有人工饲养,都是当地人去抓,因此供不应求,一盘2两重的炒放屁虫要卖到50元。其做法是先用温水浸泡把“臭屁”排出,再加佐料用热油爆炒。其味脆香绵长,还有一定的药用功效。

肇兴烤鼠

肇兴侗寨传统文化习俗异彩纷呈,氛围浓郁,其中的“食鼠习俗”别有风味,独具特色,系侗寨饮食方面典型的并区别于其他乡村的文化元素之一。

每逢秋收时节,肇兴人会带着各种工具去野外抓山鼠。抓到的山鼠用篝火燎去毛、剖腹去内脏,抹上食盐,做成腊鼠干。除了做成鼠干,烹调方法还有黄焖、油炸、宫爆等,还可做成烧烤,虽然工艺各异,但诱人的香味却是相同的。

山鼠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有补肾之功,能治小孩尿频尿床等症,因此,山鼠代表着侗家人生活中珍贵的食品、药品和礼物。侗家人称山鼠为“鼠姑” “如影随形”,可见“食鼠文化”在侗家人生活中的地位。

◎黔南油炸竹虫 陈问菩 摄

◎炒九香虫

◎肇兴烤鼠

◎糯米生肉

血 肉

黔东南的侗家人逢年过节都要做一道美食,这道美食叫“紫血肉”,主材料是猪肉和猪血。猪血一定用腹腔的血,因为这里的血不会凝固。做法是用炒熟的猪肉和生猪血拌在一起,风味独特,吃起来满嘴留香。

制作血肉分三步走。第一步,先把生血盛在盆里,加入盐、香葱、姜末、蒜泥;第二步,割新鲜猪肉切成细丁炒熟;第三步,将炒熟的猪肉放在血里拌匀,即可食用。血肉是一道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菜肴,这道菜从古代流传下来,至今仍作为侗家人过节、办喜事和招待客人必备的佳肴。不过对外乡来说,品尝这道佳肴,需足够的胆量才行。

臭 酸

臭酸是黔南州独山县布依人家的一道美味。

在物资缺乏、没有冰箱的年代,人们宴请宾客,剩下的一些荤菜(鱼、肉等)舍不得倒掉,就想方设法“储存起来”食用,制成了家喻户晓的臭酸。

臭酸和盐酸、虾酸一起并称三酸。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将蔬菜煮烂做酵母,之后将吃剩的荤腥鱼肉盛入坛内,密封,大约一月以后即成,越陈越香。发酵时,坛子里散发出浓烈的臭酸味。煮臭酸菜时,舀一小碗臭酸做“酵母”,配一小锅荤菜同煮即成。随着火力的升旺,臭酸味四出飘溢,没吃过臭酸的人闻到其味,赶紧捂鼻连说“不敢恭维”;而吃过臭酸的人闻之,口水立马淌出来。

糯米生肉

糯米生肉是黔南的特色小吃。做法为将生肉切大片放入缸底,撒一层糯米、盐巴、辣椒,上面再摞一层生肉,反复放十多层,一个月后启封,当地人通常用来下酒。其实这种生吃的肉叫酸肉,放糯米只是其中一种吃法,也可以不放糯米只吃肉。在黔东南的侗族地区,也有类似的风味菜,只是制作时没放糯米,名曰“腌肉”。理论上看,糯米生肉仍是生的,但实际上在腌制的过程中,肉早已熟化,吃起来口感醇厚,味道十分特别。

责任编辑 陆青剑

猜你喜欢

肇兴生肉黔东南
买菜记
遇见黔东南
为何生肉不能用水龙头直接冲洗
诗书画苑
寻味贵州——黔东南
肇兴侗寨
肇兴旅游扶贫的“四活改革”
旅游开发下民族文化变迁与保护研究——以贵州肇兴侗寨为例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
贵州最美乡村——肇兴村·构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