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

2017-09-03舒容

乐活老年 2017年3期
关键词:佛印学士境遇

文/舒容

八风吹不动 一屁过江来

文/舒容

“正心”是《大学》的重要观点,是儒家重要修为:“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这其实是要求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人在情绪失控时做出的决定、做出的事,极容易出错,因为人在愤怒时、恐惧时、患得患失时甚至高兴时,都会“偏心”。这时候,静待花开,欣赏一首钢琴曲,品味刚出锅米饭的香味……都不可得——心不在焉。

令我们“心不在焉”的事很多。有时在单位不顺心,怀才不遇,挣钱不多,或遇到不对脾气的老板同事;有时候受时代大潮的冲击,比如三十年前的新闻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现在许多面临下岗;即使境遇还算不错,也会在与亲友、邻居的对比中产生不平衡——别人的孩子更出息,别人的老人更省心,别人的老婆更温柔,等等。

不是不许有情绪,《易经》里说,人的喜怒哀乐就像自然界中的风霜雷电一样,不可避免。我认为这正是儒家学说的高明之处:承认心有走偏的时候,通过修炼让它回归正道。

佛家强调安心,要人心无杂念,可杂念像野草一样,不断地往外冒,说自己心无杂念的人,多有自欺欺人之嫌。所以王阳明说,自己修为不行,要在事上磨。

有一则小故事,是关于北宋大文豪苏轼的。

苏轼从小受教的老师是道士,他受道教影响最深,但中国知识分子,总是儒释道思想掺杂在一起的。苏轼也喜欢佛教,一生与禅师交游颇广,在黄州时常与金山寺住持佛印禅师来往。一日,苏轼做一首诗偈:“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自己很满意,派书童呈给佛印。朋友间诗词唱和,你来我往,像送礼一样,那么禅师还回来的“礼”是啥呢?“放屁”二字!东坡见后大怒,立即过江责问禅师。禅师大笑:“学士,学士,您不是‘八风吹不动’了吗,怎又一‘屁’就打过了江?”

“八风吹不动”是个典故,见于《佛地经论》。“八风”指:称(称赞表扬)、讥(冷嘲热讽)、毁(蜚短流长,造谣诋毁)、誉(荣誉)、利(金钱物质利益)、衰(减损所有,由盛而败)、苦、乐。

这八种境遇风,生活中常有,都能“吹”动人心,让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胜不骄,败不馁,好事面前不得意忘形,遇不友善、被误解不急躁,平常心处世……就是“八风吹不动”。这说起来简单,做着却相当难。

苏东坡二十岁金榜题名,被皇上赞为未来的贤相,可他一生官场极为坎坷,几次差点丢了性命。有时被贬了,有时自己辞职了,大起大落多少回。这期间他写出了千古文章、千古诗词、千古书法,还筑了好几处苏堤,发明了东坡肉……可谓淡定,可谓荣辱不惊,以为自己“八风吹不动”了,没想到一屁过了江。

我们普通人,更是时常受各种情绪左右,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比战胜敌人还难。所以《道德经》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管理好情绪是一生的功课。既要时时阅读,正心修身,看淡进退得失,有修养自不会让情绪泛滥,也要掌握一些平衡情绪的技巧,比如,疲劳、焦躁的情况下立即休息,睡一觉再做决定;工作之外多一些没用却有趣的爱好;适当运动,做瑜伽、打太极保持身心平衡,等等,把不良情绪对自己的影响降到最低。

猜你喜欢

佛印学士境遇
Chapter 16 A sentimental request第16章 不情之请
妙语尝酒肉
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境遇与对策
瓦学士
苏东坡与佛印
Analysis on the Place Movement in Great Expectations
妙对“拆字联”
在大数据时代下政府治理面临的境遇与挑战
香港理工大学护理本科教育见闻及启示
佛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