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人间仙岛

2017-09-03沈伟青

益寿宝典 2017年1期
关键词:江楼隐士

文/沈伟青

游人间仙岛

文/沈伟青

镇江有著名的“三山”,三山即金山、焦山和北固山的总称,三山宛如碧玉浮江。

焦山以山水天成、古朴幽雅闻名于世,相传东汉末年隐士焦光隐居于此,因而取其姓得名焦山,是万里长江中唯一四面环水的岛屿。它耸峙于江心,似“中流砥柱”、“镇江靖涛”,气势磅礴;山寺隐约,林木苍翠,水域广阔,雄姿幽美。晚秋的一天,阳光明媚,我们登上气艇抵达宛若人间仙岛的焦山。

遥望焦山,它位于长江之中,山水天成,古朴幽雅。朝东眺望,滔滔江流,一泻千里,青翠的焦山在万顷碧波之中;西边,千峰万岭,山峦重叠,愈远愈淡,与碧空、江水融为一体。

仰视焦山,峰峦高耸,天堑幽深,怪石嶙峋,草木苍翠,花卉争妍。那艳红的枫树林、盛开的菊花,秀媚多姿,生机勃勃。沿着山道小径拾级而上,只见山中的六朝柏、宋代槐、明代银杏,虬枝奇古,苍翠欲滴,幽邃雅静。

在莽莽山荫古木林海深处,掩映着一座座禅寺精舍和亭台楼阁,故有“山裹寺 ”之谚。

其中寺庵有定慧寺、别峰庵、自然庵、玉峰庵、香林庵、海云庵等十多个庵寺。寺内藏有许多珍贵文物和著名古迹,素有“文化山”之称。气势磅礴的焦山碑林、摩崖石刻和碑刻艺术,篆、隶、真、草、行诸体皆备,风格迥异,或苍古峭拔,纵逸奇深,或严整舒朗,浑然厚重,融会千年古刻之隽美。被称为“碑中之王”的《瘗鹤铭》碑为稀世珍宝,被誉为“大字之祖”,其艺术影响力绵长悠久、远及海外。焦山多禅寺精舍亭台楼阁等古建筑,点缀江山,在自然山水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绕行到达焦山南麓,定慧寺展现在面前。这座建于东汉兴平年间的古刹,原名普济寺,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时将其改名为定慧寺。“定慧”二字源自于佛家“有戒生定”:定,即去掉私心杂念,思想高度集中的境界;慧,即智慧,传说由“闻、思、修”三个途径来增长人的智慧。“定慧”二字体现了当时的佛家思想。自古以来,佛教在这里得到广泛而深远的传播,曾有“十方丛林”“历代祖庭”之称。

进入焦山西麓的山顶,三诏洞历历在目,三诏洞又名焦公洞,相传是焦光隐居之处。我们弯腰入洞,只见洞内焦光塑像栩栩如生,身着隐士服,脚穿草鞋,右手执书卷,气度恢弘,英气凛然。

相传东汉末年,学者焦光因看不惯朝廷奸佞腐败,勾心斗角,故远离官场,避乱于镇江。当他来到时名的樵山时,被这里的人间仙境所吸引,便在樵山结庐隐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在山上砍柴,靠卖柴度日,自食其力,生活十分清贫。他学问高深,精通医术,经常在山上采药为周围渔民治病,济世惠民。汉献帝刘协闻其高名,曾三下诏书请焦光出山做官,他都拒不应诏,世称“三诏不起”,故名三诏洞。后人为了纪念焦光,改当时山名樵山为“焦山”。

据《焦山志》载,宋代皇帝真宗生病,久治不愈,忽做一梦,梦见一老人走进他的金銮殿,自称是东南方的隐士焦光,送丹药为他治病。真宗惊醒后,病果然好了,他忙将梦中之事询问大臣。大臣说:“焦光是汉末一位高士,隐居于长江之中的樵山,安贫乐道,三诏不起,廉洁自持。”真宗听后大喜,发下敕文:封焦光为明应公,里祠春秋祭祀,同时对焦山地带的田赋、差役一概免除。

由三诏洞西行,沿石级而上,半山腰有一座六角亭,是明代天顺年间所建。亭名壮观亭,取自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的诗意。登亭远眺,只见白水青山,江山景色荟萃于此,自然壮观秀丽。

登上焦山东峰绝项,但见吸江楼巍然耸立。吸江楼原名吸江亭,因亭内四面有木雕佛像故名。楼呈八角形,整个结构为水泥仿木,有楼梯盘旋而上,回廊四通,八面有景。楼为两层,上层横额题有“吸江楼”三字,底层横额写有“江山胜概”四个大字。登楼远眺,大江南北旖旎风光,佳处妙景尽收眼底。江北碧野辽阔,阡陌纵横,一望无际,气象万千。清代名士齐彦槐有诗赞曰:“东望海漫漫,扶桑涌一丸。曾登岱岳顶,不及此楼观。水气连天白,霞光照壁舟。遥闻曙钟动,江阔万鹰盘。”

猜你喜欢

江楼隐士
江楼感旧
阅江楼
从句容的“容”到茅山的“隐士哲学”
隐士塞尚的十八封信:我每天都在进步 尽管百般艰辛
寻访竹林隐士
阅江楼:狮子山上的“百年”古楼
填一填
隐士的文艺范儿
中国的隐士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朝
水调歌头·阅江楼端午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