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初恶绅戴吴悦

2017-09-03孙中旺

苏州杂志 2017年4期
关键词:讹诈工部金圣叹

孙中旺

清初恶绅戴吴悦

孙中旺

清朝初年,由于时局不稳,统治力量相对薄弱,苏州出现了不少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土豪劣绅,戴吴悦就是其中一个。此人生前作恶多端,地方官专门为其上疏皇帝要求惩治,死后还被杜撰为因果报应的故事主角以宣扬佛法,可见其影响。

戴吴悦,字星归,号素斋,初名之儦,一字羽噍,出身于声名显赫的周庄戴氏。其父戴汝义,号宜甫,史载其“孝友性成,才略天授,崇礼尚义,乐善好施,矫矫绝群”,在当时颇有声名。戴吴悦的同辈兄弟中也出了不少杰出之士,如其从兄戴之杰,字万公,才高学富,弱冠即为诸生,声噪海内。“及门诸子暨里中子弟会讲五经,环皋比而听者不可胜纪。摄衣升座,声出金石,虽老师宿儒,亦执经问难于前”。戴之杰弟戴镐,初名之仍,字云叶,“十五能文章,十八游黉序”,和戴之杰并称“大小戴”。戴之杰兄戴之儁更是当时的风云之士,“无志进取而慕义勇为”,明亡后在周庄一带起兵反清,曾和沈自炳等人一起自陈湖、黄天荡出兵攻打苏州城。后说服清松江提督吴胜兆反正,事败后与母、妻同时被杀,而且牵连华亭名士陈子龙等人遇难,该家族在当时的地位由此可见。

戴吴悦是戴汝义的独子,自小聪慧异常,在其八岁左右时,有人曾见过,并记载其“美秀而文,瞳如秋水”,可以说是人见人爱。为了辅导爱子,戴汝义还请来了大名鼎鼎的金圣叹作为塾师。顺治二年(1645),年仅十五岁的戴吴悦不负众望,以第二十名的成绩考中长洲县秀才,六年后又考中顺治辛卯科举人,可谓年少成名。

中举后,戴吴悦却开始为非作歹,无恶不作,成为苏州一霸。《贞丰拟乘》载其中举后“负性痴狂,行多荡检,大不利于乡党,时人呼为戴痴”。甚至在因“奏销案”被削夺举人功名后仍不思收敛,反而纠集恶仆变本加厉危害百姓。由于民愤极大,康熙四年(1665),苏常道参政安世鼎和苏州府推官龚在升揭报,江宁巡抚韩世琦特意上疏康熙皇帝,要求严加惩治,详列戴吴悦罪行十八项,至今读起来仍触目惊心。

这些罪行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在家私设黑阱和墩锁等黑牢刑具。一旦鱼肉良善时贪欲不遂,戴吴悦就率领恶仆捉归其家,关入黑牢加以折磨。康熙四年四月,戴吴悦讹诈僧人天霖、午晖,要银一百二十两,遭到拒绝后,就令恶仆陈二、朱重、戴香等将其捉归墩锁,严刑拷打。

二是调戏奸淫民女及良家子弟。如戴吴悦垂涎于钱大舌妻沈氏年轻美丽,康熙三年六月,趁钱大舌外出时,率领恶仆陈二、戴香、朱重、李成、朱云台等把沈氏抢归强奸,钱大舌百般无奈,被迫迁居。同年七月,戴吴悦又看上陈彩的之女一姐貌美,将其奸淫,还逼迫一姐的未婚夫马上退婚,并逼收取茶礼银一百两,可谓丧心病狂。对于貌美的少年,戴吴悦也不放过,如康熙元年五月,戴吴悦看上了一个叫张二郎的少年,就捉归奸宿,张二郎不从,戴吴悦拔剑就砍,张二郎用手拦挡,被斩折手指,最终仍未逃脱其魔掌。

三是设局栽赃陷害。康熙三年四月,戴吴悦的宠童张珍之父张大身故,戴吴悦得知此前张大曾与同业姚成之发生过口角,就诬陷姚成之和张大之死有牵连,讹诈姚成之三十两银子方才罢休。同年六月,戴吴悦携相好的妓女李一到虎丘饮酒乘凉,打听到三茅庵僧人没累饶于资财,就心生歹念,密令李一将没累和尚诱骗到悟石轩,用酒灌醉,让李一与其同房,令家人朱能、蒋珍、朱云台喊叫擒拿,讹诈到手三十两银子,方才释放了没累和尚。同年七月,戴吴悦见顾鉴台家境富厚,就差恶仆陈二、戴香、李成、朱云台等假扮旗丁,到家抄捉,顾鉴台无奈,托人献银一百两并十匹了事。康熙四年三月,戴吴悦得知米铺周介儒、邵承美两家殷实,就唆使轿夫陈亥借挑米口角起衅,到县告讼,诈取两家“下气礼银”各三十两。同年十二月,戴吴悦借无主死尸,率领戴顺园、戴增、朱云台等多人,擒拿胡君甫到家,关入黑牢,打断胳膊,讹诈银五十两。

四是开设赌场,讹人钱财。康熙三年二月,戴吴悦探知长洲县灯夫顾二积蓄百金,就称顾二为三亲翁,请其来家,设局开赌,顾二输光后马上被打骂逐出。康熙三年九月,戴吴悦在家开设斗蟋蟀场,见富户潘齐明、周正之、李逢泰前来,就借故挑起事端,借得罪为由,夺取蟋蟀,并喝仆拷打,将其随身带银二十两没收,又逼借三十金。康熙四年三月,戴吴悦见顾子若富裕,就亲率党羽陈二、李成、李君德、戴香、朱云台等登门设赌,并要顾子若设下丰盛酒席,逼其出银一百八十两。

六是强占民地,巧取豪夺。康熙元年起,戴吴悦在娄门内强占民地民房,设立烧人坛(又名化人坛,即火葬场,当时苏州贫穷之家因无力营墓,俗多火葬,官府屡禁不止),获利无算。苏州城西的观音山为春日踏青胜地,戴吴悦曾在此携妓度曲,招友游览,看到此山香火极旺,就打起了坏主意。康熙四年三月,戴吴悦率领恶仆陈二、戴香、朱重、李成、朱云台等到山设立栅栏,强迫每一焚阡者交钱五文,戴吴悦亲自居中收钱,每日收该寺香火钱达十余千之多,观音山住持洛凡敢怒不敢言。

对于触怒戴吴悦的人,轻者被严刑拷打,讹诈钱财,重者被杀人灭口,家破人亡。康熙二年五月,戴吴悦挟妓小李一和娈童张季先同游玄墓山,因张季先父母不知消息,无处寻找,有一个叫吴仲思的人告诉了戴吴悦等人的踪迹,张季先父母跟着吴仲思寻访到玄墓山,和戴吴悦等人在船上相遇。戴吴悦痛恨吴仲思通风报信,就喝令家人和船户对其吊打,并讹诈银二十两。康熙三年二月,戴吴悦路遇张元卿的仆人沈园,嗔怒沈园乘牲口不下来见礼,喝令恶仆朱君仲、李君德、朱云台等将沈园连人带牲口一起擒拿到家,锁入黑牢吊打,张元卿献银二十两方才赎回。对于触怒自己的家人,戴吴悦更是心狠手辣,顺治十八年三月,家人张亥因规劝戴吴悦改恶从善,戴吴悦大怒,将其墩锁庭柱致死,抛尸城外,并将张亥之妻别卖灭口。

上述这些恶行的发生时间集中于顺治十八年(1661)三月至康熙四年(1665)四月,每项恶行后面都注明了有名有姓的证人指认,可见所记不虚,短短四年之间,戴吴悦即有如此众多恶行,实在是令人发指。难怪韩世琦认为戴吴悦“诚顽冥之凶豪,害民之蟊贼”,若不尽快为民除害,“闾阎何以帖席”?韩世琦上疏后,很快就得到了康熙皇帝的批准,“工部鞠勘得实,加严刑”,康熙四年八月初一,戴吴悦毙于狱中。

这样民愤极大的恶霸被铲除,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现果随录》就记载了与戴吴悦之死相关的两个故事,虽然荒诞不经,或者纯属巧合,但从中亦可反映出此事在当时影响之大。

一是戴吴悦幼年所得的“终于工部”的扶乩判词。戴吴悦幼年的塾师金圣叹在未以文学评点出名前号称“无叶泐大师”附体,常在吴中一带扶乩跳神,声誉颇著,“缙绅先生及士人有道行者,无不惑于其说”,连当时的文坛泰斗钱谦益及著名士人姚希孟、叶绍袁等都被其蒙蔽,深信不疑,或为其撰文鼓吹,或请其至家扶乩。在周庄戴家为塾师时,金圣叹也常扶乩跳神。某次“无叶泐大师附圣叹降乩”时,戴吴悦之父戴汝义曾问“无叶泐大师”戴吴悦以后的功名如何,得到的判词是“此子以工部终身”。戴汝义大喜,逢人便说:“此子他日必官工部。”在戴吴悦命终工部后,时人方才恍然大悟,认为“泐师”的判词确有先见之明,只是其中藏有“隐语”,“所言工部终身者,乃毙于工部以终其身也。”

二是戴吴悦转世的传说。据《现果随录》记载,在戴吴悦毙命之时,苏州城内有人暴亡,家人因为其身尚暖,三日未殓,谁知此人竟苏醒过来,醒来后就对家人说:“速买一舟,吾欲往嘉兴去。”家人都很吃惊,认为“人虽苏,而语带邪,未为佳兆也”。此人倒很清醒,说其并非中邪,只是在冥府中见到一件奇事,想赶快去嘉兴勘验下是不是真的。家人问其详情,此人说在阎王处,见到戴吴悦也被押解过来对簿,阎王见其恶行,盛怒,立刻命令将其下油锅,殿前平地上忽然就涌出了一口油锅,狱卒把戴吴悦叉下油锅去,戴厉声呼喊 “南无喝罗怛那多罗夜耶”(《大悲咒》首句),油锅即刻迸散,复为平地,地上并涌出一朵莲花。阎王对狱卒说:“此人恶极,法当加刑,然再诵呪,刑复不成矣。须访一行恶之家,令他托生自受报去。”狱吏奏嘉兴有一某姓府吏,三世为恶,刚好在打醮求子,阎王即勅令戴吴悦前去投胎,限某时日生,现在去嘉兴,正是其时。家人不得已,备舟陪其到嘉兴,果然寻访到那个府吏,刚生子三日,正作汤饼会,贺客填门,“与冥中限日一一不爽”。

《现果随录》为太仓人王瀚(即释戒显)入清出家为僧后所撰,号称“凡现在因果系亲见闻者皆入此录”,可见所记多为其所见所闻。王瀚为金圣叹好友,在金圣叹为戴家塾师时,王瀚“时往叩之”,并和戴吴悦之父戴汝义相善,因此见过年幼的戴吴悦以及“终于工部”的扶乩判词,熟稔戴家情况。据其记载,戴汝义笃信大悲咒,戴吴悦也自小熟习,故“虽痴恶病狂,而冥府油锅卒以失,口诵咒而免”。王瀚的这些记载虽有其亲闻亲见的内容,但显然传说附会的成分更多,只是借戴吴悦之死这一当时的重大事件,宣传“佛法神奇,梵咒灵验,真烦恼海中大甘露”而已。

猜你喜欢

讹诈工部金圣叹
奇才金圣叹
金圣叹刑场别子
五彩湾工部龙
从《讹诈》中的语用策略透视权势博弈
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点评中“犯”概念的探讨
上海市医院社工部发展现状分析
古代机构改革为什么难进行
以盗窃机动车牌讹诈车主钱财的行为应定何罪
牧童的哑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