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操盘农村电商

2017-09-03

新农村 2017年7期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农村

如何操盘农村电商

一、农村电商项目的可行性

农村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使之兼而成为遍布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

随着城市电商市场的日益饱和,在一二线市场已经失去渠道优势的电商对农村电商项目带来的商机寄予厚望。但是,电商能否从“小、散、乱”的农村市场中开辟全新疆土还需进一步地研究与发展。笔者认为农村电商项目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网络在农村的普及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农村人口在总体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下降,但农村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占比却保持上升,农村地区己经成为了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增长的重要动力。互联网的逐渐普及和农村网民数量的攀升增加了农村电商消费市场的潜力,事实上早在几年前,精明的淘宝就已经开始了在农村拓展。不仅农村的消费在逐渐增加,农民网店也开始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淘宝县开始兴起。在农村电商消费增加的同时,农村的小生产也逐渐地与更大的市场实现了对接。

(二)政策的扶持

由于长期以来“以农养工”、“以乡养城”的经济政策,导致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广泛存在,这已经成为了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重大因素,导致城乡之间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态一直是这几年国家大力推行的政策。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逐步改善,而农村作为下一个互联网“人口红利”来源的价值开始凸显。

2015年10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海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确定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措施,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将“电商扶贫”正式纳入了精准扶贫工程。京东、阿里等各家互联网企业纷纷加入农村经济大军,不仅基于自身生态圈进行产业链、产品链开发,更是频频和政府机关合作,“电商+政府”成为常态,覆盖越来越多的农村和农民。

2016年1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就与京东集团签署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约定,在十三五期间京东集团在贫困地区加大投资力度,主要用于生鲜冷链宅配体系建设,保证将贫困地区生鲜产品配送到全国主要消费城市;在832个贫困县中选择200个县作为电商扶贫示范县,直接或间接帮助20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2016年2月中旬,国家发改委与阿里巴巴签署农村电商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发改委将整合资源,推动、引导试点地区与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合作,同时鼓励试点地区开展针对政府相关服务人员、农村淘宝合伙人等农村电商服务体系参与人员的培训活动。双方在未来三年内将共同支持300余试点县(市、区)结合返乡创业试点发展农村电商。

(三)资金来源有保障

受限于渠道和效率等问题,传统金融机构在农产品采销和融资等方面多难以为农民提供真正落地性好的解决方案。其中,渠道方面问题最大。随着电商巨头的涌入,国家优惠政策和互联网金融形成协力效应,农村经济的互联网化解决方案正逐步形成,这块俗称的“硬骨头”也正逐步变得柔软。政府补贴对于电商平台和一些小县城来说便不可或缺。2015年6月,财政部、商务部公布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200个示范县名单,中央财政计划安排20亿专项资金进行对口扶持,每个示范县有1000万的扶持资金。除了传统的电商业务,阿里巴巴和京东商城也瞄准了随之衍生的一系列服务。京东旗下的京农贷,用户贷款只能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不同贷款用途设置的贷款金额不同。农村淘宝服务站也推出旺农贷,有贷款需求的农民,直接去当地农村淘宝服务站,即可进行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贷款,最快3分钟便能放款。京东也在不断整合渠道优势,通过“京农贷”“农村理财”“乡村白条”等产品把越来越多的农民整合到京东农村金融可以覆盖的生态圈内。

(四)可借鉴的农村电商模式

针对目前国内各地区农村发展经济条件不同的现实性条件,各地区也探索出了不同的适用于自身本地区发展的农村电商模式,比如浙江省丽水市的遂昌模式“生产方十服务商+网络分销商”、吉林省白城市的通榆模式“生产方十电商公司”、“货通天下农商产业联盟”模式主打的“农产品供应商十联盟十采购企业”、山西省太原市农芯乐的供销模式“县域+农民电商”、河北省“中国羊绒之都”的清河模式“专业市场+电子商务”、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的武功模式即“集散地+电子商务”、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模式即“农户十网商”、以及最早就己经被普遍接受的“赶街”模式。当然了,模式类型各有其特色,而且还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正在积极探索移动互联网带给农村经济更深层次的模式带来的大变革以及大潮流。

二、农村电商项目的发展

(一)农产品要卖得更好,必须实现专业的品牌化

我们需要明白一个核心,在农村发展电子商务的根本是帮助农民增收,增收的关键是:其一:减少农产品的滞销,获得更多销量。其二:让农产品卖出更高的价格,获得单量溢价。农产品进行品牌化运作便为农产品实现溢价增收开创了先决条件。目前很多农产品仍以分散的小农生产为主,几乎都未建立涵盖生产过程控制、质量检验、清理筛选、分级包装、冷藏保鲜等环节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触网销售。一些农村当地农业品牌虽多,但真正知名的品牌相对较少,部分本地的农产品很难抵挡外省市名优特产品的冲击。不少农产品公司产品质量过硬,但少数企业其产权意识不强。因此,农产品要想搭乘电商快车,必须要通过以人员培训、物流配送、品牌建设为代表的“互联网+农业经营”,再整合产前、产中、产后环节,实现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于一体的“互联网+农业管理”,让成长型的企业在渠道中树立品牌。政府部门应当积极制定相应标准,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管和认证,尽快补齐短板。

(二)农产品应当具备地域特色与差异化

农产品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严重,我们耳熟能详多半是“地域品牌”,而非产品品牌,地域品牌的最大问题是好人坏人都可以用,就像今天你很难辨识谁是正宗的阳澄湖大闸蟹,消费者便对市场失去了正确判断,对行业是毁灭性的打击。每个地域都有其唯一性,经纬度、温度湿度、光照时长、土壤结构等不同,会生长出不同的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挖掘产品的特色卖点,进行专业化的品牌化包装。

(三)政府扶持建设,并防止出现重建轻管

政府在扶持建设上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电商平台建设。抓好电商孵化园的建设,促进电商村形成,建立电商交易中心,这些平台作为政府公益性的项目,能够给予了创业者足够的发挥空间,并逐渐吸引人才聚集,形成电商合力,在平台上释放。二是电商服务网络建设。要形成顺畅的网上交易,必须有强大的服务网络,构建县域网络服务综合体系,并将体系深入村镇。三是电商人才培训。对于培训对象,首先是对全县的乡村干部进行了一次培训,宣传普及电商知识,在思想上形成统一认识;其次对普通电商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定期和不定期培训。

村民从接触网络到能够让网络真正融入生活,或许还需要一段距离。但国家支持,政策鼓励,广大人民积极参与,一定会让农村电商的脚步更快一些。

要防止出现重建轻管的情况,建议建立农村电商从业人员培训制度,明确培训主体单位及培训周期、内容等制定出台农村电商管理办法,明确农村电商的责、权、利;加快兑现鼓励农村电商发展的有关政策,引导农村电商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农产品电商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电商下乡潮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