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我与苏州的10年相约
2017-09-03向煜
记者 向煜
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我与苏州的10年相约
记者 向煜
文化,对任何一座城市而言,始终都是精神和灵魂的最终归属。
作为苏州的文化高地,从起步、发展、到成熟,为这座城市讲述了太多精彩的故事,而这些故事背后,则凝聚着很多人的信仰与坚持。
十年蜕变,属于现代苏州的荣耀与骄傲
如果你见过她,就会爱上她。你会因为她,爱上整座城市。
临湖而筑,地块呈椭圆,造型犹如“新月牙”型,与波光粼粼的金鸡湖连成一片,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阳光下的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耀眼夺目;夜幕下的她,流光溢彩,光芒更加闪烁。
最初,她被人叫做“小鸟巢”,头两年,人们关注她的外形甚至多于内在。经过时间的打磨,苏艺用自身努力,不断丰富内涵,由内而外散发出更加迷人的魅力。如今,她早不仅仅是“小鸟巢”,她的美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置身于此,人们可以忘记喧嚣,忘记生活的忙碌,忘记城市的纷扰,让躁动的心沉醉,享受属于自己的“桃源仙境”。
十年间,你说,你想看一场先锋话剧,她说可以;你说,你想听一场高规格音乐会,她说给你;你说,你想享受一场电影,她说满足你……高雅艺术和亲民路线齐飞,赏大师佳作共品各色艺术一色。事实上,这十年来,苏州文化艺术中心的每一次成长,每一重跨越都牵动着市民的心。
十年前呱呱坠地,从蹒跚学步到朝气蓬勃,从惊艳亮相到深入人心,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这些年已经不知不觉走进了苏州人的生活,她满足了市民对文化的追求,孕育出高品质的生活,也是从这里开始,人们更加懂得了享受艺术与文化。
★ 2007年,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成立,翻开了苏州城市文化发展的新篇章。
★ 2007年6月,苏州芭蕾舞团成立,这是中国第六个、也是江苏省唯一的专业芭蕾舞团,李莹和潘家斌担任艺术总监。即使成立之初,大家都心怀忐忑,但正是所有人的努力和执着,让苏芭走出苏州、走出国门,带给了全世界一个属于苏州芭蕾的惊喜。
★ 2007年10月,第十六届金鸡奖国际影展系列活动在科文中心拉开帷幕,20部参展影片代表在现场与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和影迷们见面互动,这里也成为了金鸡奖的永久评奖地。
★ 2009年9月30日,苏州工业园区文化馆正式开馆。
★ 2011年3月24日,国际指挥大师祖宾·梅塔首度来苏州,携意大利佛罗伦萨五月音乐节管弦乐团登台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为观众带来一场苏州史上最高端演出。相信很多市民都记得当时的盛景,甚至有不少周边城市艺术爱好者赶来园区,苏州市民第一次觉得,有苏艺,真棒。
★ 2011年4月30日,国际顶尖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亮相大剧院,奏响“2011相约大师演出季”的第二篇章,也刷新了苏州国际类演出级别的新高度。也从这一天开始,苏州市民对于大咖来苏,可以骄傲地说,“习惯了”!
★ 2011年5月11日,“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更名为“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有限公司”。
★ 2012年5月26日,苏州金鸡湖美术馆开馆。作为苏艺业态的完善,金鸡湖美术馆虽不在苏艺最初的规划格局内,但却是苏艺不断向成熟迈进过程中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 2012年12月12日,由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与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合并组建的苏州文化博览中心有限公司获颁营业执照,更名为“苏州文化博览中心有限公司”。
★ 2014年5月16日,孟京辉经典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三度来苏,并在随后的日子里成功连演21场。要知道,此前能够一部剧连演这么多场次的,只有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这一次的连演,是苏艺的突破,同时也让苏艺对苏州话剧市场的未来充满希望。
★ 2014年 6月30日,中国第一个国际性声乐艺术节“iSING!Suzhou——2014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新闻发布会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此后四年,每年夏天iSING!Suzhou国际青年歌唱家艺术节都会如约而至,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歌唱家在苏州参与训练、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
★ 2015年3月13日,由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携手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打造的花季·苏艺儿童剧场正式启动,全年上演80场精品儿童剧。而此刻,儿童剧正在逐渐成为苏艺的重头戏,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带着小朋友走进大剧院。苏艺坚信“从娃娃抓起”,是对未来戏剧市场的培育。
★ 2015年4月26日至5月3日,2015年第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 2015年10月21日,由苏州文化博览中心旗下苏艺演出有限公司与苏州市妇女联合会联手打造的妇儿·苏艺剧场盛大开幕,首年计划推出各类演出、活动80场以上,这是苏艺“走出去”的重要部分。此外,苏艺还先后开发了山东临沂大剧院、苏州公共文化中心剧场、苏州高新区文体中心、上海外高桥文化艺术中心、无锡工人文化宫等管理输出项目,使管理输出成为新兴业务增长点。
★ 2016年6月16日,苏州交响乐团在苏艺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成立。
★ 2016年12月31日,苏州交响乐团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进行首场演出,安妮-索菲·穆特再度牵手苏艺,为苏城观众带来了一场高品质的新年音乐会。
从“卖票难”到一票难求,苏艺和观众经历了什么?
凌晨三点半,帐篷、板凳和水,你会联想到什么?春运排队买火车票?No,这可是苏艺剧院服务厅门前的场景!
2017年2月,21世纪初期华人剧场最受瞩目的话剧之一《如梦之梦》来到了苏艺,要知道,此前每年一到年底,就有一批文艺青年跑到北京去看《如梦之梦》,2月初跑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看《如梦之梦》,而今年,这群文青则聚集到了苏州。
《如梦之梦》开票当天,朋友圈被苏艺工作人员刷屏了,大多是半夜戏迷前来排队的盛况,想必,即使是他们,也对这一场景感到惊讶。
苏艺才开业那几年,演出上座率并不理想,小伙伴们经常会担心因此影响了艺术家们的表演兴致。当然,那个时候“赠票”也是很普遍的现象。可是经过五年左右的发展,“赠票”慢慢转变成了“加座”。第一次体会到苏艺演出的火爆,是在2012年,当年濮存昕、陶虹主演的《建筑大师》以及何韵诗主演的《贾宝玉》开票两周不到就售罄,而2013年袁泉的《简爱》更是一票难求。一年年的积累,苏州的各类演出越来越多,同时,苏州观众掏钱买票也是越来越爽快。
在这里,有通宵排队的文艺青年,有连看十来场《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的粉丝,一年在看演出上面花费上万的观众也不在少数。这些年,苏艺确实培育了一批忠实观众,Emaily就是其中一员。接受采访时,她先向记者展示了这些年在苏艺保留下的演出和电影票根, “演出是2015年至2017年从上至下留存的票根,电影票是2010年5月起至2017年在苏艺看的电影存根。”
Emaily回忆,最早和苏艺结缘是公司2013年在演艺厅的金鸡湖合唱比赛,“此后开始关注苏艺的每一场演出。”事实上,她也是苏州金鸡湖美术馆的常客,美术馆的展览一场不落之外,还悉心保存了所有的画册。
“印象最深的除了演出本身,还有苏艺举办的一些讲座活动。比如‘回归生命的课堂——金士杰、卜学亮畅谈人生课’,虽然是当天临时购置的话剧票,但听了讲座再看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Emaily说她从戏剧中看到了另一个自己,看着话剧脑子里却如电影片段在闪现,“现实写照了外公从生病开始,到住养老院的整个过程,都一幕幕清晰出现在脑海里。”
Emaily认为苏艺除提供给戏剧爱好者们一个可以开阔眼界和培养提升自我文化修养的平台外,更像是一座桥梁,把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了一起,“在这里,我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大家都有着一颗热爱艺术的心。”
事实上,像Emaily这样的戏迷很多,记者还从苏艺了解到,甚至有不少学生,因为一场演出、一个讲座,改变了人生的轨迹。这些年,生活在苏州的人,都切身地体会到了苏艺的成长,也体会到了苏城整个演出市场的欣欣向荣,我们为此感到自豪和欣喜,也期望未来,有更多更好地戏剧能够走进苏艺,走近苏州百姓。
“军功章”里有离不开他们的功劳
苏艺的工作很忙,时常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但作为一个和苏艺打了7年交道的记者,几乎所有人都是熟面孔。大家对苏艺、对艺术都有着一颗执着的心,无论是平时的交谈,还是朋友圈所透露出的信息,都能看到他们每一位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对为市民带来更多“文化大餐”的决心。
此次专题,本刊也特意采访了5位苏艺员工,他们供职于不同岗位,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在为苏艺的进步,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精力和青春。
吴凌燕:在苏艺,是一份情怀
吴凌燕主要负责大剧院戏剧类节目引进工作,她总是很忙,但也时刻充满激情。
苏艺运营十年以来,从最早观众觉得剧院高深莫测,到现在愿意主动走进剧场,选择剧目方面他们一直立足根本,无论是世界顶级级别演出,还是中国传统文化演出,他们始终希望带给大家不一样的、国际级水准的演出,“这也是对一直支持苏艺的观众最好的交代。”
当然,时常与艺术家们打交道,少不了有趣的事情。“对于普通观众而言,大多数看到艺术家就是舞台上所呈现的一面,但我们却可以观察到他们的另一面。”吴凌燕说,“比如出演《金锁记》的焦媛,她在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张力、渲染力让观众记忆犹新,在台下个人觉得是属于很欢脱的一个艺术家,会特别开心地给他们介绍舞台的道具、人员构成等等,话多得连一旁的工作人员都忍不住提醒‘您还这么开心?要上台啦’,然后她去一旁默默酝酿上台的情绪。”
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演出现场的氛围还是比较紧张的。观众进场前,他们都会有严格的分工流程需要逐一确认,台前幕后安全检查,客服开会等等。“让我记忆深刻的事,就是儿童剧和童声合唱团这种适合儿童进场的剧目,曾经遇到过爸爸妈妈在外面等,让小孩独自进场观演的情况,对于独自进场的小盆友我们会格外留意,曾经遇到过一个小孩,中场聊了聊,他对独自进场内心是不安的,看到其他小朋友有父母陪伴入场是羡慕的。” 吴凌燕说这并不是一个特例,他们会遇到很多类似情况,“父母还是要多多陪伴孩子的,所以还是建议父母能陪伴孩子进场共同观演。”
苏艺十年,对于伴着她一起成长的老员工来说,除了是一份工作,更多的就是一份情怀。“在苏艺,历经了十年青春,在这期间结婚生子,在这里和苏艺共同成长,现在我自己的孩子也会常常进剧场观演,我希望她能多多体验这份美好,分享作为妈妈在这个剧场工作的出自内心的骄傲。”
王必勇:即使在幕后,也会因观众的掌声而激动
王必勇是十年前来到的苏州芭蕾舞团,主要负责苏芭所有在苏演出还有外演的技术统筹。“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那时候苏芭也才成立,十年后,苏芭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舞台,我也成长为一名专业的舞台技术人员。很开心,能够在苏芭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里快乐地工作;很荣幸,能够伴随着苏芭,一步步地成长,迈向更高的舞台。”
这些年,苏芭进行过很多国内外剧场的演出,每一次完美舞台表现的背后,都离不开舞台技术人员的辛苦付出。对于舞台技术人员来说,在规定的装台时间内准时无误地将舞台(布景、灯光、音响)安装调试好,让演员上舞台走台彩排,是保障演出完美呈现的前提。而每当演出结束大幕缓缓闭合,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和舞台上的演员一样,作为幕后工作人员也感到十分的激动,“这时候会觉得,装台再苦再累也都是值得的。”
张晨:在这里工作,肩负着社会责任
负责大型艺术项目引进的张晨,也是一名伴随着苏艺成长的老员工,她告诉记者,苏艺对她来说,就像一个小baby,“看着她出生,陪着她茁壮成长,能够见证她十年变迁,很高兴也很骄傲。”
对于大节目的引进,小伙伴们通常是提前一年左右与演出经纪公司接洽,查看演出项目的时间与档期,然后进行项目评估,如果通过的话,就会正式立项,进入具体的操作流程。
给她留下最深印象的是2015年引进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弗拉明戈舞团《20年光与影》的事情。“这场演出是舞团20周年亚洲巡演大陆的唯一站,所以在接洽时,我们就非常想要拿下这个项目。”
张晨说前期工作都很顺利,唯一的插曲是舞团提出需要专业的弗拉明戈舞蹈地板。“普通观众或许不知道,弗拉明戈舞蹈在表演时候,地板是特制的,地上会铺上地麦,起到一个扩声作用,增强舞台的表现效果”,但问题来了,这种地板国内并没有销售。
怎么办?不能因为硬件关系错过一台精彩演出。“找不到供应商,那就自己做呗”,张晨说苏艺可能是江浙沪第一家自己制作弗拉明戈地板的剧院。好在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与西班牙以及国内厂家的无数次交涉后,他们最终做出了符合舞团要求的舞台地板。
金艺星:每一次“装台”,都是和时间赛跑
每一台完美的演出,观众能直观欣赏的其实只有一半,另一半存在于幕后的精彩与辛苦,往往容易被忽视。金艺星这十年都在苏艺的背后,为观众默默付出,“我主要负责舞台灯光效果,每次演出都我都会尽全力把舞台灯光做得最炫、最能配合台上演员的演出,希望把最好的效果呈现给观众。”
事实上,一台两个小时左右的演出,背后往往凝聚了很多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以苏艺今年2月的重头戏《如梦之梦》为例,这台要演近8小时的话剧,赢得了观众一致好评,但你可知道幕后工作人员准备了多久!是五十多位员工,十几天不分昼夜的连续作战,才成全了这么一台完美演出。
“剧院里通常没有窗户,就是说你一旦踏进剧院开始工作,根本不知道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金艺星告诉记者,他们每一次的装台都是和时间赛跑,“演员要走位彩排,观众要按时看演出,每场演出之间都会要变换舞台布置,留给我们装台的时间非常紧迫,很多时候根本顾不上休息。”
每一次台前的成功,都离不开幕后的辛苦。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苏州演出市场的繁荣,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剧院,他们的掌声不仅仅是给台前的演员,对于幕后工作人员的付出,也同样心怀感激——完美演出的荣誉,属于这里的每一位员工。
于利亚:艺教活动提升了我对身边美好事物的发现能力
在苏艺发展的十年中,公益活动是重要一环。于利亚是2013年开始从事苏艺艺教活动的,现在主要负责“苏州有芭蕾”的品牌活动。她介绍,“苏州有芭蕾”是苏州芭蕾舞团的一个公益项目,主要包括了三方面:有策划的主题公益讲座,带市民走进苏芭幕后,以及带着苏芭主要演员走进校园和企业。
“走进苏芭排练厅,可以让市民对芭蕾舞有更直观的了解,而让苏芭走到市民中,则可以让大家更好地体验芭蕾。”于利亚说今年苏芭就曾多次走进课堂,利用学校活动或者艺术课的时间,让专业的芭蕾舞演员给同学们讲述芭蕾知识,“演员们还会带着学生一起鉴赏芭蕾舞演出,然后通过访谈形式,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芭蕾艺术,当然,也会在现场教学生们一些简单的基本动作。”
经过十年发展,苏芭已经成为了苏州城市文化的一张名片,但此前很长时间,苏芭都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状态,即使国内外的演出一场接一场,还是会有很多市民并不是非常清楚,苏州有这么优秀的一支专业芭蕾舞团。“通过公益品牌活动的形式,首先是提升了舞团的知名度,同时,带着大家走进舞团、走到幕后,可以让更多市民深刻了解芭蕾这门艺术。”
事实上,如果你留心,近几年苏州各大舞蹈培训机构都会开设芭蕾舞的课程,这和苏州拥有专业的芭蕾舞团有很大关系。“通过这样的活动,也带动了苏城芭蕾舞的氛围,现在学习芭蕾舞的小朋友非常多。”
对于并非艺术系出身的于利亚,通过这几年的艺教活动,也从中学习到了不少东西。“工作和生活本来就联系非常紧密,因为一直和艺术活动打交道,明显感觉这几年自己发现身边美好事物的能力得到了提升,气质也得到了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