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扶贫: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域上和美集团在西藏践行产业扶贫纪实

2017-09-03文图钟骞

空中之家 2017年9期
关键词:德吉卓玛扎西

文图/钟骞

文旅扶贫: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域上和美集团在西藏践行产业扶贫纪实

文图/钟骞

波玛村村民知美曲措(图右)和次仁卓玛在德吉藏家找到了工作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作为一家负责任、敢担当、有爱心的文化旅游创意先锋企业,域上和美集团在西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同时,践行脱贫攻坚、聚焦精准发力,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既扶贫脱贫,又扶志扶智;山川为证,成效斐然。

●精准扶贫,谁来扶?政府、企业、自我“三扶合一”

●扶贫脱贫,怎么扶?通过“授渔式”产业扶贫,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

●脱贫致富,群众是否认账?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最终要得到百姓的认可

《文成公主》:文化+扶贫,带动一方百姓脱贫

《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目前已是西藏文化产业标杆。2012年项目筹备之初,域上和美集团便明确其定位:既是一个“文化”项目,又是一个“双创”项目,也是一个“惠民”项目。

几年下来,项目所在地慈觉林村及当地上千个农牧民,或参与建设、或参加演出、或自主创业,实现了脱贫致富。

由27岁的达瓦卓玛、24岁的达瓦、21岁的嘎玛土丹及23岁的次仁扎西等组成的近800名《文成公主》剧藏族演职员,都是这个文旅项目的受益人。“晚上7点半到11点在剧场演出,每月可以领到3000多元的工资,白天公司鼓励外出兼职,又有一份至少2000多元的月收入。”达瓦卓玛喜滋滋地说。不仅是人,连当地的牛、羊、马、狗,一上剧场也有一份归于主人的收入。

达东实践:技能培训,注入观念扶贫新内涵

在拉萨达东村,由政府(柳梧城投)、村级组织(达东村委会)、企业(域上和美集团旗下和美布达拉公司)三方合作成立的柳梧和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公司,正解决着“谁来扶”问题。

丹增多吉25岁的同乡、漂亮的达东姑娘茶果,说起自己的新工作,腼腆的脸上藏不住兴奋:“之前在山南打工,月工资3500元,现在回到家乡,工资能拿到3800元。”她边说边熟练地敲打着键盘,电脑上一张excel表格眼花缭乱地跳动着。

受益于文旅扶贫项目的达东村民,除获得工作机会、产业孵化收益、年底分红收益外,怎样在思想观念上得到提升,也是项目公司操心的事情。为提升当地村民的职业技能,柳梧和美旅游公司每周五下午都会举办培训:电脑操作、PPT制作、运营管理、励志电影……像茶果、丹增多吉这样的30多个本村员工,在“三扶合一”的扶贫实践中富了口袋也富了脑袋。

德吉藏家:易地搬迁扶贫+民宿融入

在拉萨市堆龙德庆区波玛村5组,德吉藏家民宿刚刚装修好,玻璃墙在逼人的阳光下反着光。组长江白格桑带领笔者在整齐的藏式小院间穿行,“这100栋新房全是为易地扶贫搬迁的村民修建的,就连家具家电都是政府统一免费配置。”

8栋1号的扎西卓玛一家来自附近古荣乡,易地而居,不仅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通过和美布达拉文创公司“授渔式”产业融入,扎西卓玛一家看到了未来的赚钱路径。

“一楼自家居住,二楼交给公司改造成了整洁、现代的‘德吉藏家’藏式民宿,运营、管理、客源甚至接待、卫生等完全由公司负责,我们能得到酒店经营的4成收益。”怀孕7个多月的扎西卓玛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憧憬。

尼木卡如村:藏家汉子取经藏家乐经营

在距扎西卓玛家不到200公里的尼木县卡如乡卡如村,35岁的村民格桑,也在为未来的日子编织着计划。最近,他跑到尼木和美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公司“取经”——这家公司同样是由和美布达拉、尼木城投、卡如乡农业发展合作社三方合作成立。

从项目负责人刘刚那里,格桑获得了一些“大开眼界”的藏家乐经营思路。他第一次听到了“客源引流、非遗集市、接待礼仪、核桃工艺品、藏川融合菜品”等新词汇,他觉得这些“外来者”也许真能为曾经闭塞的卡如村带来改变。

“在西藏高原这样山川壮丽、资源富集、经济却又欠发达的贫困集中地区,在党委政府的指导支持下,文旅企业在产业扶贫上大有可为。”域上和美集团董事长邱伟说,不同平台主体、不同体制企业混合优势,通过输出先进扶贫理念,孵化优质扶贫项目,以及“授渔式”观念扶贫,坚信能够在民族地区实现可持续增收致富。

通过整村改造暨综合扶贫(旅游)开发项目,达东村实现整村脱贫

猜你喜欢

德吉卓玛扎西
卓玛,卓玛
仓央卓玛
琼英卓玛的诗
美丽的卓玛
德吉:创业路上收获成长
卡尔巴·扎西次仁采访录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Similarities in Belief Systems between Navajo sand Tibetans
仁心村支书德吉央宗
扎西的菜园子
格桑德吉:感动中国的最美乡村女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