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数字视频业务解决方案构建探讨

2017-09-03■文/童

中国传媒科技 2017年7期
关键词:数字视频传输用户

■文/童 冬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数字视频业务解决方案构建探讨

■文/童 冬

21世纪,人类社会正式进入信息时代,视频业务逐渐成为现代通信服务的主要业务形态,没有视频业务,任何新媒体平台都将失去生命力,难以在媒体市场获得持续发展。文章将从新媒体技术基本情况入手,从DVB-C/C2、互联网两个方面探讨数字视频业务解决方案,旨在为数字视频业务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参考。

新媒体技术;数字视频业务;解决方案

前言

近年来,随着通信、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普及,数字视频编码、新媒体等技术相结合成为业务发展的主流模式,无论是个人通信、广播电视、还是网络手机、智能家居等,建立在新媒体技术上的数字视频随处可见,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面对多网络、多用户等情况,传统数字视频业务已经无法满足实践需求,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如何协调多网络之间的关系,提高网络宽带利用率等受到了广泛关注。

1.新媒体技术概述

所谓新媒体,是指在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之上,通过互联网、通信网等传播渠道与终端连接后,实现海量媒体信息传输的媒体形态。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新媒体技术是由多项技术整合的产物,故能够表现出交互性、即时性及个性化等优势。

目前,常见的新媒体类型较多,如手机媒体、数字电视及IPTV等。其中手机不再局限于语音电话、短信息,各类社交软件等出现,赋予手机媒体数字视频播放功能。而数字电视由原来的模拟方式转变为数字模式,通过网络改造和升级,在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了互动点播等功能,高清视频、4K等也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新兴媒体行业是媒体现代化发展的核心,尤其是在欧美国家,新媒体产业比重远高于传统传媒,2015年,世界已经进入全数字娱乐信息时代。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创作作品上传到网络平台上,与其他好友相互分享,或者进行商业化运作。

2.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数字视频业务解决方案构建

2.1 基于DVB-C/C2架构视频业务解决方案

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用户在选择时更加倾向于高品质视频节目。因此支持高清晰视频是视频业务的必然选择。目前,数字广播电视主要依据欧广联的DVB-C/C2标准进行设计和实施[1]。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两种接入方式,即PON+EOC和LAN。DVB架构建立在MPEG-2基础之上,采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且信号强度更高。在实践应用中,可以通过加扰、编码等手段实现对数字视频业务的优化处理。图1是DVB调制解调框图。

图1 DVB调制解调框图

2.1.1 系统架构

本文设计的高清互动业务架构可以细化为三级结构模式,由前端、网络、终端构成。针对高清互动系统来看,各部分对应的功能为业务管理系统、媒资管理系统、存储分发系统等。各子系统之间相互配合和协同,各司其职,共同完成指令。其中业务管理系统,是交互系统的核心,能够向系统提供业务管理接口,与各个子系统之间保持良好的通讯关系,提高对系统业务处理有效性。媒资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管理系统,其功能不仅是交互平台,且能够对原始节目进行采集、编辑和审核等处理,为用户提供优质的视频服务。

2.1.2 系统规模

建设一套“可管理、可运营”,且具有良好用户体验,能够进行大规模商业运营的交互平台,并与数字电视、宽带数据等系统有机整合到一起,形成统一的高清交互业务平台。就规模层面来看,其中存储规模为2.5万小时及海量信息网页内容;初期规划3000点播等。从网络规划角度来看,能够承载高清交互业务的传输网络,可以细化为骨干网与接入网。前者主要利用光线、SDH、OTN网混合传输,具有标准接口、冗余保护等特点。而后者则利用HFC+IP、HFC承载业务的下行数据流等,以此来满足网络应用需求。对于终端来说,要充分考虑用户需求,可以细化为高清交互、全业务及多媒体网关三个层次。

2.1.3 安全设计

建成后的系统要为全省用户提供优质服务,需要系统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可靠性,因此系统要建设成为电信级运营平台,并将可靠时间保持在99.5%以上。故在设计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采用良好的安全手段、安全策略等加强对系统的保护。如将多网络设备整合到一起,形成多路由连接,以此来避免链路发生故障时导致的平台故障。

2.1.4 平台组网

一般情况下,省级高清互动平台涉及系统部署、网络传输及认证等多个方面。在具体部署中,要综合考虑全省用户量等因素,采用针对性策略。如在系统初建时,用户量不多,省骨干网络能够满足全省用户需求,可以考虑以集中式部署方式为主。

2.1.5 建设规划

根据建设计划来看,初期目标是完成前端系统建设与试点。交互平台前端要部署在省公司核心机房当中。针对网络承载较好的区域,可以由分公司负责本级建设。对于此次采用的集中式组网来看,边缘节点可以考虑部署在服务器、IPQAM设备,促进用户访问迅速,且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另外,针对边缘节点的设置,可以将其布置在分公司,尽可能选择能够覆盖全市的机房为最佳,提供热播存储、门户服务等。

2.2 融合互联网技术视频解决方案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直至21世纪初,在智能手机支持下,互联网技术进入到全新发展阶段。基于此,信源编码技术、网络宽带提升,为视频业务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初期,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数字视频传输难度较大,无法满足视频高品质传输需求[2]。而随着视频压缩编码技术更新,网络视频呈现规模化趋势拓展,能够满足标清数字视频信号传输。

2.2.1 关键技术

融合互联网技术的视频解决方案,主要涉及如下几项关键技术,如组播技术,该项技术能够向多个接收方传输不同的信息。即便是多个用户同时收看同一套食品节目,但凡用户在组播组内,便不会占用过多的网络宽带资源。还有CDN技术,是指内容分发网络,在应用中能够尽可能避免网络上影响传输速度和稳定性的环节,实现快速、稳定传输目标。除此之外,还需要高性能网络交换设备的支持,从最初的几十K到10Mbps,根据用户量的增加而随之拓展,从而保障视频业务传输质量。

2.2.2 设计目标与原则

基于具体应用需求,要致力于建设满足不同内容服务,增值业务集成接入对不同存储分发系统、接入网络的平台。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的设计,主要是建设一个融合多内容,且能够面向不同用户的控制平台[3]。为了确保平台设计科学性,在实践中应坚持如下几项原则:一是实用原则,系统设计重实用,切实站在用户需求角度考虑,使得各类功能操作便利,能够满足多层次用户需求;二是先进原则,即采用广电、网络等主流技术,提高系统现代性;三是可靠原则,系统与业务要具备较强的容错功能,兼顾当前环境应用需求的同时,具备抵抗外部环境的干扰能力。

2.2.3 系统规划

系统规划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业务为中心,为电信IPTV等用户提供基本视频服务,且能够兼顾内容制作等功能;二是以业务拓展为核心,在现有功能基础之上,拓展广告、增值等业务,实现用户统一支付;三是融合多业务,构建集手机、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系统,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4]。

2.2.4 部署方案

部署过程中,可以按照总分形式设置两台不同的路由器作为交换设备。由于平台对安全性要求较高,故在系统设计中,为了有效避免黑客对系统的攻击和破坏,在建设时积极引入两台防火墙进行防范。系统运行中,一旦发现安全隐患,能够及时将其阻隔在系统之外,为用户创建良好、和谐的技术应用环境,从而实现对视频业务的优化。

3.结论

综上所述,现如今,视频业务作为各类媒体应用中的热点,在平台基础之上构建可管控的业务系统至关重要。但视频业务系统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过程,其中视频编码技术、网络技术是实现业务平台的关键,在实践中,如果一味使用视频编码技术、网络技术,无法实现对平台的管控,故要积极融合各类新技术、业务形态等,构建一个先进、科学的业务系统。本文对广电DVB、互联网两个方面探讨了视频业务系统建设方案。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对于数字视频业务解决方案的研究还要进一步深入,不断优化系统性能,从而促进视频业务长足发展。

[1]蒋路飞,董林玺,杨延亮.一种数字视频广播通用接口转换电路的实现方法[J].电子世界,2012(05):68-70.

[2]刘俊,卢燕明.视频水印技术在数字电视监测中的应用[J].电视技术,2012(10):16-19.

[3]王正军.三网融合下基于有线接入的视频业务竞争演进初探[J].有线电视技术,2010(09):41-46.

[4]李延亮,王俊明.ARRIS助力中国台湾中嘉网络满足视频数字化需求[J].电信技术,2014(03):11.

(作者单位:搜狐公司)

G202

A

1671-0134(2017)07-108-02

10.19483/j.cnki.11-4653/n.2017.07.038

猜你喜欢

数字视频传输用户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数字视频水印技术浅析
支持长距离4K HDR传输 AudioQuest Pearl、 Forest、 Cinnamon HDMI线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基于多尺度互信息量的数字视频帧篡改检测
数字视频矩阵平台与全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整合方案研究